不造車,蘋果人工智慧的未來就押注在自動駕駛上?
雷鋒網按:近日,蘋果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蘋果在人工智慧上有所成功的話,可能是在自動駕駛領域。聯繫其剛剛獲得自動駕駛測試許可牌照事件來看,蘋果在自動駕駛的野心已展露無疑。那麼,我們不禁想問,蘋果將以怎樣的姿勢入局自動駕駛呢?
“如果蘋果在人工智慧上有所成功的話,可能是在自動駕駛領域。”
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言下之意,雖然蘋果不會造車,但自動駕駛將成為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最重要的一步棋。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六,蘋果剛剛宣佈獲得了在加州公共道路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可證,雖然晚於賓士、博世、谷歌、英偉達和百度等一眾科技企業,這一消息不僅曝光了蘋果“Project Titan”的項目進展,同時也意味著蘋果正式加入自動駕駛的競爭行列。
蘋果在自動駕駛汽車上都做了啥?
近幾年,蘋果在其Titan計畫專案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如從特斯拉、穀歌、FCA、賓士等公司挖自動駕駛人才,去寶馬工廠進行考察,在三藩市海灣尋找安全測試場地,還預先註冊了apple.car、apple.auto等與汽車有關的功能變數名稱。
這些暗戳戳在進行卻未見正式表態的行動,還讓特斯拉的CEO埃隆·馬斯克感受到了威脅:在2016年的Recode大會上,馬斯克坦言,“特斯拉真正的對手不是谷歌,而是蘋果。”
馬斯克的擔憂不無道理,蘋果已經在試圖締造一個新的帝國了。
例如,據雷鋒網查閱的資料表明,Titan計畫專案團隊剛建立的時候,還只有200名左右的員工。但到2015年,蘋果開始從特斯拉、穀歌、賓士這些汽車行業及車聯網相關領域企業,挖來了一大波高精尖技術人才。雷鋒網得到的資訊顯示,Titan計畫的專案團隊已接近2000人,這些人員的分工非常明確:
在加拿大,由24個前黑莓QNX業務部成員組成的團隊正在説明開發基礎作業系統,而另一個團隊則致力於開發可在此作業系統上運行的軟體,例如抬頭顯示和無人駕功能軟體。而由VR專家Doug Bowman領導的無人駕駛模擬測試小組已經開發出了使用虛擬實境測試無人駕駛軟體的模擬器。
目前,除美國本土之外,蘋果還在渥太華建立了車載OS研發中心,與柏林建立了硬體和地圖研發中心,還在瑞士建立了無人駕駛研發中心。同時,蘋果在汽車領域申請的專利涉及動力電池,手機互聯,車載系統,車身結構等多個方面。
更有資料顯示,2016年,蘋果在汽車領域的研發費用就超過了100億美元,而今年蘋果已計畫在此增加60億至160億美元的研發投入,而這一資料還將持續增加。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蘋果在去年斥資10億美元注資滴滴出行。很顯然,蘋果的目的不在網約車而在自動駕駛。滴滴出行所擁有的大量行駛資料是自動駕駛所需要的,這對蘋果Titan計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這一系列動作來看,蘋果一方面在不遺餘力地補強Titan計畫專案團隊的研發實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斷地通過投資並購的方式穩住陣腳。
在自動駕駛領域,蘋果只做軟體和技術提供商
在自動駕駛領域,蘋果是個後來者,而且這幾年,蘋果也一直處於摸索及不斷調整方向的階段,到現在已經確定的是,蘋果不會造車,而是作為軟體和技術提供商。
從蘋果申請加州測試牌照的申請資料來看,蘋果將專注于開發、建立自動駕駛系統和其相關的軟體平臺。
也許這樣的角色對蘋果來說會很陌生,但提供軟體和技術顯然比造車來得靠譜多了,蘋果可以借此把其在移動終端上的優勢帶到汽車領域。例如,通過開發無人駕駛系統,蘋果能夠與現有汽車製造商合作,或在不久的將來再回到整車的開發上,並且能夠生產與iOS設備進行深度整合的汽車產品。
目前來看,蘋果對其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的軟體平臺還處於對外界保密的階段,雷鋒網也無從獲知更多的消息。不過,我們不難推測,已經成功獲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蘋果,或將很快推出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軟體平臺,並開啟相關路面測試。
此外,博世與蘋果的牽手也讓業界猜測紛紛。雷鋒網瞭解到,今年2月,位於德國羅伊特林根的博世分部加入蘋果供應商的序列。雖然博世分部經營的是非汽車電子業務,但其大部分產品都是車輛感測器元件,還有為刹車、轉向和其它汽車系統提供動力的電子控制器,這些都與汽車密切相關。或許,我們可以推測,蘋果此舉正是為了後期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技術支援做儲備。
結語
在自動駕駛這一戰局中,蘋果放棄造車而採取軟體和技術的方式突圍或許是一件好事,畢竟智慧汽車的實現還有諸多需要完善的軟硬體難點。不過,依Steve Wozniak所言,未來自動駕駛會不會成為蘋果搭建AI生態的一大利器,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