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酷睿全系超頻實戰 一不小心上5GHz
“超頻”這個詞彙代表著兩代人心潮澎湃的青春年華,是濫觴自世紀之交賽揚300A、圖拉丁奔騰的技術情節,從E2140/E6300 頻率翻番到E5200 4GHz 戰AMD全家,提到超頻,對於電腦愛好者來說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訴說,有太多的情感可以宣洩。
近年來Sandybridge \Ivy Bridge架構的酷睿K系列處理器以4.5Ghz為超頻及格門檻,激蕩的歲月裡,許多晚進入坑的玩家也加入了超頻大軍。時至今日,專門劃分出來的K系列處理器和對應地配套硬體,讓給Intel CPU超頻成了一件非常有可玩兒性也很有群眾基礎的事情。Intel第七代酷睿Kabylake架構一大特點也就是為超頻而生。顆顆上5GHz,送你上王者,我們今天就簡單驗證一下這個傳說。
愛折騰的看過來 七代酷睿全系超頻實戰
第七代酷睿為產品而生
測試平臺資訊
測試處理器資訊
如上圖所示,我們今天的測試物件是第七代酷睿系列中的i7 7700K、i3 7350K和i5 7600K。i7 7700K、i5 7600K 是最新Kabylake-S七代酷睿中桌面i7、i5的典型代表,都不鎖倍頻;i3 7350K是桌面最強的不鎖倍頻Kabylake i3處理器,雖然因不鎖倍頻價格略高,但市場潛力與價值巨大。
我們的測試平臺選擇微星Z270主機板搭配酷冷至尊240水冷、Windows 10 1607作業系統,裝載NVIDIA 381.65最新公版驅動,以避免出現系統瓶頸。
體質排查與設置簡介
七代酷睿與六代酷睿的技術規格相差不大,與Haswell/Broadwell相比簡化了超頻的一些設置,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最簡單的就是“Ring”倍頻(此選項可能被翻譯成環形技術匯流排、Ring緩存等不同名目),取消了獨立的電壓設置選項。這個改動是第六七代架構酷睿頻率拉升的架構變革體現之一。Skylake和Kabylake架構將Haswell/Broadwell架構中處理器內部集成的
的整合型電壓調整模組(FIVR),改回搭載Vcore、VccGT、VccSA等獨立型電壓晶片的IMVP8架構,
一方面降低了處理器自身功耗,另一方面有利於高頻的拉升。
i5 7600K 從5GHz還原預設頻率設置變更
所以我們實際上需要改動的設置選項並不多——:
一: 處理器超頻模式解鎖
二: 處理器倍頻調節
三: 處理器核心電壓和PLL VCCSA等電壓調整
四: 記憶體頻率調整(開啟XMP或者手動調整時序小參)
五: 記憶體電壓調整
六: Speedstep\Turbo\C1E 等其他輔助技術選項調節。
當然,以上環節中,如果CPU體質過硬,第六條可有可無,第三條也不需要特別動心思,真正麻煩的第四條本質上並不處於CPU本身超頻範疇,不是本文主要覆蓋的內容。
i7 7700K 5GHz能否不降頻使用取決於電壓 電壓不低需要開蓋
本文實際超頻選擇的模式基本選取核心電壓固定1.35-1.45V範圍,記憶體電壓鎖定1.35V,開啟記憶體XMP模式,其餘設置保持自動。我們知道普通零售型號的超頻體質是不確定的,這是超頻的樂趣最大價值所在。排除特挑的定制型號(比如NASA等單位定制過的5GHz最強雙核至強處理器),能夠到達5GHz左右頻率,一直是十年來桌面CPU最重要的超頻目標。
我們於是以5GHz為目標進行“體質排查”,三顆處理器的簡單總結如下:
1:我們手中的i5 7600K是零售盒裝正式版,體質最好,可以以1.37V 的核心電壓保持5GHz主頻和4.8GHz Ring頻率。同時,這顆處理器的溫度錶現也很理想,在240冷排下沒有出現降頻情況,若非受制於測試時間,我們還有嘗試衝擊更高頻率的機會。
2:我們手中的i3 7350K來自Intel官方,為ES正顯版,體質稍弱一些。他的5GHz穩定電壓約為1.395V,但Ring 倍頻難以逾越44這個數字。由於是原生雙核,Die面積和電晶體數量都小一些,這顆處理器的溫度略低於i5 7600K。是以我們可以以1.43V左右的電壓讓他運行在5.1GHz水準上。
3:我們手中的i7 7700K 來自Alienware Aurora R6桌上型電腦,屬於OEM產品,也不算特挑,估計比較接近平均體質。這顆i7 的體質比前面兩顆略差,5Ghz電壓需要1.4V以上才能開機,1.43V左右穩定,Ring倍頻不能超過45。這顆CPU溫度較高,240冷排有些抑制不住。
結合其他資料,我們可以認為i7 7700K有超過一半的概率能夠實現5GHz主頻進入Windows。這一半個體中再有一半電壓略高,需要開蓋才能保證散熱強度、保證處理器四核滿載運行在應有頻率上。i5 7600K沒有HT超執行緒開啟的晶體管帶來額外功耗、i3 7350K 自身晶片面積嬌小,達成5GHz更加輕鬆。
理論測試Wprime 2.10
wPrime是同Super Pi類似的理論測試軟體。它通過算質數來測試電腦運算能力,wPrime的並行度很高,支持非常多的執行緒。本次測試我們採用1024MB 規格,對比三款K系第七代酷睿的超頻性能提升。
Wprime 測試成績
在Wprime 2.10理論測試項目中,超頻後的i5 7600K和i3 7350K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由於大家頻率提升幅度不同——i3 預設頻率更高(滿載),超的也更高——所以進步幅度也不能直接比較。不過考慮到單位頻率提升的話,七代酷睿的超頻價值都比較高。
i7 7700K在這裡提升比例較小,一來是因為默認睿頻已經高達4.4GHz,二來是不開蓋時導熱效率不足,撞上溫度牆導致有一半執行時間以4.5GHz頻率測試。
渲染測試Cinebench R15
Cinebench 系列測試工具引擎來源於著名渲染引擎Cinema 4D,在業界享有巨大影響力,其測試專業度毋庸置疑。R11.5和R15兩個版本中,R15對新架構和多核優化更加進步一些。
Cinebench R15 測試成績
Cinebench R15的執行時間較短,i7 7700K沒出現降頻情況,成績還是非常強悍的,5GHz以後已經可與Ivy架構的i7 4960X 六核CPU叫板;i3 7350K和i5 7600K都有一小半性能提升,成績喜人。
渲染測試Corona Benchmark
Corona Render渲染器是業界後起之秀,在渲染品質和速度上其實非常優秀,可以直接類比的物件就是Vray。他可以在3Dsmax 和C4D等軟體中渲染使用,代表性很強,效率也還不錯。重要的是,這款軟體目前提供了1.3版本的獨立Benchmark,體積僅有200MB左右。對那些執著於評判CPU綜合性能(不僅僅是多核優化或者頻率高低)的愛好者來說,也算是“不服跑個分”主義的良好載體。
Corona Benchmark 測試成績
Coreona Benchmark測試時間較長,不過測試CPU頻率都保證了應有設定。i7 7700K預設狀態下和i7 6800K差距其實就不大,超頻之後全面反超了後核心六代酷睿(Broadwell架構)。i3 7350K和i5 7600K的提升幅度都不小,i3 超頻後已經接近i5默認水準。
應用測試Photoshop導入堆疊
在Photoshop測試環節,我們選取一組拍攝于桂林陽朔的D750 NEF夜景圖片(19張14bit 無損NEF 2400萬圖元圖片),完整記錄Photoshop CC 2017打開這些圖片並且進行平均值堆疊降噪耗費的時間,進行對比。
Photoshop 導入加堆疊測試
Adobe Photoshop CC 2017加強了對多核處理器的支持,在導入多張圖片環節,i5 7600K可以接近滿載;i7 7700K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佔用率。不過PS的堆疊環節還是單執行緒為主,自動對齊環節的多核優化力度也一般。
我們的測試結果表明,i5 7600K和i7 7700K在Photoshop中絕對水準都不低,超頻後兩者差距不大;i3 7350K雖然成績略顯不足,但提升比例也是不錯的。
遊戲測試:《星際爭霸2 虛空之遺》
《星際爭霸2》作為一款做工精細的RTS遊戲,對於CPU和GPU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即便是使用一般的獨立顯卡,也很難全程流暢運行這款遊戲。那麼使用我們測試三款CPU運行《星際爭霸2》究竟能達到什麼程度呢?在本次測試中,我們採用最高畫面設置方案,利用錄影功能重播記錄幀數。
星際爭霸2 測試成績
星際爭霸曾被說成是主頻遊戲,不過他身上也繼承有暴雪系產品“緩存殺手”的隱性基因。在超頻到5GHz之後,i3 \i5 \i7的幀數還是體現出了差異,尤其是三級緩存比較小的i3 7350K落後較多。
無論如何,星際爭霸2 中主頻仍然是決定性地位的,i5 7600K預設狀態下還比i3 7350K略低一些,可以說明這一點。
測試小結:
第七代酷睿K系列處理器普遍擁有極好的超頻體質,玩家基本可以認定只要人品不是太渣,顆顆上5GHz是極高概率的事情。
Kabylake架構同時優化了記憶體IMC控制器,讓i3等處理器的記憶體超頻水準更上一層樓,殊為不易。在架構相同時,不論是單執行緒還是多執行緒理論測試項目、渲染項目,超頻都能帶來極大幅度的性能提升。即使是不同架構,在架構同頻性能相差不大時,高主頻也能帶來日常應用層面的較強提升。相比受制于GF制程工藝超頻面臨困難的AMD銳龍處理器,七代酷睿的高頻和強力超頻能力是個明確沒有爭議的優勢,潛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