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春季“跑馬”警惕猝死 五類人群不適宜該運動

近年來,各地馬拉松比賽中的猝死事件依然偶有發生。上海遠大心胸醫院終身院長孫寶貴教授表示,馬拉松運動是極限運動,對沒有進行過長期系統訓練的人來說,突然之間超過心臟負荷的極限,容易導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他提醒,參加馬拉松賽切不可高估自己的運動能力,要視自身身體狀況而定。在比賽過程中如果感到心慌、胸悶、出冷汗等情況,要及時向醫護人員求助,千萬不要咬牙盲目堅持。

耐力運動可誘發心源性猝死

孫寶貴教授解釋道:“我們的心臟好比汽車的發動機,在長途疲勞之後還要油門踩到底容易對發動機造成損傷。有的發動機還帶有先天的缺陷,更要謹慎使用。”而馬拉松就是典型的帶有耐力疲勞性質的運動。因為各種器官都很虛弱,都需要血液,所以超負荷運轉的心臟會加大運行強度,再加上少數人有先天性疾病,這也是不斷爆出馬拉松猝死事件的原因之一。

據介紹,馬拉松比賽發生猝死的原因中相當大部分是心臟問題。常見運動猝死的實質是心室異常顫動後,心臟會短暫地停止跳動、停止供氧。而人類的大腦只貯藏大約10秒的氧氣。如果心臟不能及時恢復跳動,每晚1分鐘,存活幾率便降低7%至10%左右。如果10分鐘後還得不到有效救治,生還希望將十分渺茫。

“現在,心腦血管類疾病越來越年輕化。”孫教授提醒,由於心率失常、冠心病等疾病平時比較隱匿,很多年輕人即使患病也不自知。但是在長跑等劇烈運動的刺激後,心率、血壓急劇上升,可導致疾病突發,患者輕則休克,重則猝死。

途中身體“報警”要量力而行

不少人認為長跑是一種“挑戰”,因此跑步途中即使遇到不適也經常硬扛,這其實是不科學的做法。如果是身體疲勞、腳軟等狀況,用意志克服沒有問題,但若是心臟等身體器官不適,應馬上停止運動,必要時求救求醫。

據瞭解,在跑步過程中,正常的疲憊如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時,可通過放慢速度進行調整。但孫寶貴教授特別指出,一旦出現步態不穩、心慌氣促、胸悶心悸、臉色蒼白或出冷汗等症狀時,就是我們的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此時,倘若勉強繼續跑,就容易出現危險。“別用生命比賽,跑馬拉松最重要的不是跑多快,而是感受到上述不適之後懂得緩慢停下來。”

孫教授介紹,對於半馬選手來說,臨近終點最容易發生危險。由於此時選手的心肌耗氧量及心臟負荷增大,身體逐漸達到極限,但許多半馬選手覺得自己尚有體力,往往會衝刺完賽,出事故的概率也隨之增加。

五類人群不適宜“跑馬”

孫寶貴教授指出,以下五類人群都不適合參加馬拉松:

第一,有基礎心臟病的人。孫教授指出,這是因為導致惡性心律失常和心臟猝死的案例多發生在有基礎心臟病的個體,所以對於有基礎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的人來說,並不適合跑超長距離的馬拉松。

第二,感冒發燒的人。由於病毒性☆禁☆感冒會誘發心衰和心肌炎,而暴發型病毒性心肌炎是第二位元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因此感冒如果長達兩周沒有好,還伴有咳嗽、胸悶、心慌、憋氣,就要引起重視。

第三,“三高”病人。據瞭解,人在跑步(特別是跑長距離)時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會導致血壓和心率不斷升高,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有誘發嚴重心律失常,甚至腦出血的風險。而糖尿病人激烈運動後如果糖原儲備不足,容易導致低血糖引起危險。另外,肥胖者往往存在代謝障礙,甚至合併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當長跑運動消耗過大時,容易引起危險。

第四,兒童和老人。孫教授說,跑馬拉松的負擔過重、消耗過大,不僅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而且還會造成組織器官的損傷,因此少年兒童不宜跑馬拉松。而老人因為內臟器官和組織老化,生理代償能力弱,也不適合大強度的馬拉松或長跑。

第五,無規律運動基礎、未經過賽前系統訓練的人。孫教授表示,參加馬拉松比賽要求有長期規律的訓練,以及循序漸進的運動量。不能自認為身體素質好、平時經常參加運動就直接參賽;不能期望臨時抱佛腳式的短期運動訓練可以明顯提高心肺功能,硬要參加只能是加重心臟負擔。

對於普通人來說,無論參加半馬還是全馬,都是在挑戰體能極限。對此,孫教授建議,參賽者在賽前必須進行嚴格體檢,包括心肺功能、心電圖在內的各項指標,在賽前充分瞭解自己的心肺上限,調整訓練和參賽計畫,儘量減少心臟的超負荷運轉健康參賽,而不是盲目趕時髦。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