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難題:多肉該如何正確澆水?
多肉植物的澆水一直就是個歷史遺留的世界性難題,加上“耐旱植物”“沙漠植物”“澆多必死”等標籤誤導,讓很多人覺得多肉植物幾乎是不需要澆水的。
這裡需要提前瞭解兩點:澆水量與澆水頻率
大家經常容易把這兩點混為一種概念,澆水量是每次澆水的多少,而澆水頻率則是澆水次數,幾天或者一周澆水1次。
澆水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以下眾多因素都會對澆水有所影響:植物的大小、種類、當地氣候環境、春夏秋冬哪個季節、土壤配比、花器材質與大小、空氣流通環境(室內or室外)。先拋開這些複雜因素,就像配土一樣,整理出幾個最基礎的點,採用通用方式澆水,等自己對植物有了更多瞭解再細化。
1、多肉大小影響澆水方式。
多肉植物的大小對澆水方式與澆水量都不同。
小苗一般採用“少量頻繁”的澆水方式。(每天澆水一次,每次一點點,讓土壤表層濕潤即可,因為幼苗的根系本來就很少,澆太多水吸收不到,反而容易滋生病菌或浸泡根系引起腐爛)
成株則採用“單次澆夠,間隔拉長”的方式。(一次澆水直接澆透或倒入花盆體積2/3的水,一周左右一次。成株根系健壯,生長新的葉片或恢復狀態都需要吸收水分,所以澆水量要增大,但同時又不能頻繁澆水,容易引起浸泡腐爛現象。
老樁一般採用一次澆透的方式。(一次澆到花器底部出水孔出水為止,平均一個月1-2次,大部分老樁配土顆粒比較多,水分流失會很快,更利於透氣。而植物本身也木質化,吸收減少)
幼苗
成株
老樁
2、學會觀察多肉狀態澆水
只要發現葉片褶皺或者變軟,無疑都是缺水的表現,需要立即澆水。正常情況下3-5天就能夠恢復飽滿(12卷玉露類更慢一些,大概要10天以上),如果連續澆水後植物依舊褶皺不飽滿,說明根系必然不好,或者土壤結板導致水分無法滲入土壤中,需要挖出來重新翻土並檢查根系情況。
3、季節不同,澆水不同。
春秋兩季是多肉植物的生長季節,這個時候保持正常澆水,如果天氣較好,通風不錯,水分揮發速度會加快,所以澆水也許會更加頻繁一些,原本只需要一周澆水一次的成年株,3-4天左右就要澆水。而老樁更是一周就要澆透水一次。
夏冬兩季在高溫和低溫時多肉植物都會進入休眠狀態,根系只會保持微量或者乾脆就不吸收水分,這時澆水間隔需要拉長一些。特別是冬季低溫時,正常一周澆水一次就要變成15-20天澆水一次。而夏季水分揮發速度更快,雖然多肉們也會休眠,但具體休眠時間不定,可以採取頻繁少量的澆水方式,將原本一週一次澆透變成一周少量澆水,大概1/3左右就可以了。
4、土壤與花器也影響澆水
土壤中如果顆粒多一些,透水性會更好,土壤會幹得很快,需要頻繁澆水。而土壤中鬆軟的泥炭土比例較高,則具有更好的保水性,澆水間隔時間需要拉長一些。
花器的影響則更大,紅陶盆栽種多肉植物,大部分時候都會處於缺水狀態,所以大家常會發現多肉處於褶皺或者葉片軟綿綿的狀態,必然就是缺水了。而使用陶瓷或者塑膠花盆栽培會發現多肉們經常是圓滾滾肥厚的,花盆保水性太好,澆水過多容易腐爛。
而花器的大小形態也是有很大影響的。這裡舉例,寬口淺花盆,口徑較大水分的揮發速度會更快,較淺又不能儲存太多水分,所以這類花器可以頻繁多澆水。而較深小口花盆儲水量很大,水分揮發較難,所以在正常澆水後,間隔時間可以再拉長一些。
玫瑰契約花盆。這款陶瓷花盆有著特別的手工拙樸味道,外形的玫瑰雕紋,十分像原始的壁畫,它充滿了舊物的質感,但也有瑕疵的一面。底部邊沿不平滑,盆身有細小針眼,疙瘩。它就像玫瑰一樣,美麗但卻有著刺。
風化枯木花盆。這款花盆新穎別致,採用風化松香木製作。老松木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風化,所形成的不朽之木,帶有松香味,用來培養多肉植物是再好不過,綠色又環保。而且枯木逢春,別有一番詩意在裡頭。
黑白麻糬花盆。這套陶瓷花盆,走歐式復古路線,外形雕飾有許多富有情調的英文詩歌,大寫的“LOVE”浮現在花盆之上。其套裝裡有著黑白兩色,一大一小的花盆,特別適用于新婚燕爾,你儂我儂的夫婦。
瓷盆、上釉瓷盆精緻美觀,是許多肉友種植肉肉的必選盆器,優勢是美觀,且夏季有利水分保持,冬天控水也可以持續較長時間。但需要更透氣的介質,以及不那麼勤勞的家長,這樣在高溫高濕的天氣裡才能安然無恙。
還有一些特別的組合盆栽,這類是最不怕水的啦,植物種類多,對水分的需求也更高,通風環境良好的情況下,可以隨便噗噗噗的灌水~ 當然,一個月澆水一次也一點問題沒有,並且顏色會更美。偶爾死掉一顆兩顆,空出來的空間也會迅速被其他品種長滿。
地栽景觀類多肉的生長對水分需求很多,不過由於地裡會長期儲存水分,所以並不需要澆水太多,一個月一次澆透就可以了。(也就是常說的“地氣”)平時可以根據多肉們的狀態來分析是否需要澆水。
澆水真的是十年功,養活多肉植物並不難,養好則一定需要主人的精心照料才行。
這其中也有不少樂趣,大家自己慢慢去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