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看看那些前後掌緩震科技不同的實戰鞋

對於球員來說,運動時前後掌球鞋的緩震需求往往是不同的,而不同的緩震需求也使得一些區分前後掌緩震的球鞋因此誕生,滿足了這些球員的實戰需求。而與前後掌相同緩震科技的一些球鞋比起來,這些球鞋在緩震上反而有時會更勝一籌。

這張列表中的球鞋沒有將Phylon和EVA緩震算作緩震,否則名單太長(抱歉)。不過以下這些球鞋,也有著各自的長短處。

Hyperdunk 2008

緩震科技:前掌Lunarlite+後掌zoom

優點:首先我們要申明一點,2016年複刻的Hyperdunk 2008只有美國隊配色(United We Rise)是幾乎保持原配置的,其他配色配備的都是Air-Sole氣墊加碳板,望周知。

其次,Hyperdunk 2008美國隊配色在今年的複刻依舊保持著優秀的複刻品質。前掌Lunarlite+後掌zoom的優秀表現讓許多實戰黨都因為其優秀的緩震和並不拖累的啟動而將它帶上球場,而固態飛線鞋面的支撐和後跟注膠模組提供的保護也能算是夠用。如果你是科比的粉絲(嗯……那你應該攢錢去收大蛇?)或者你有著深深的Hyperdunk情節,不妨去嘗試一下這雙優秀的複刻。

缺陷:球鞋支撐性一般,Lunarlite壽命較短

適合位置:全位置球員

Kobe11 Elite

緩震科技:前掌類Free科技+後掌zoom+全掌Lunar鞋墊

優點:為了保證Free設計的確能夠“物盡其用”,提供優秀的靈活性,Kobe 11 Elite將整個鞋墊使用Lunarlon緩震以保證球鞋的聯動性,但是也同時在後跟增加了zoom氣墊以增加後跟緩震。

Flyknit的鞋面使用使得球鞋的靈活性進一步提升,而與此同時球鞋的支撐性也沒有因此下降。對於一些速度流的後衛來說,這雙Kobe 11 Elite會是他們內場實戰的突破利器。

缺陷:後跟保護性一般,中底太薄及紋路過淺導致耐磨性堪憂。

適合位置:速度型後衛

KD6

緩震科技:前掌zoom+後掌Air Max

優點:與KD5一樣,KD6在緩震的選擇上依舊是前zoom+後Air max的配置。因此帶來的優秀緩震(請給後掌Air Max一點時間)使得KD6的性價比依舊不低(那個時候的KD買的價格和現在的Kyrie差不了多少)。

塑膠鞋面搭配固態Flywire的良好支撐以及大底的抓地都是這雙鞋能夠脫穎而出的優點,而同樣的輕質也使得後衛能夠好好掌控這雙球鞋。即使是現在,這雙KD6也會是一雙不錯的中端後衛鞋款。

缺陷:鞋面保護性一般,鞋舌有明顯設計問題(硌腳)

適合位置:速度型後衛,跳投型前鋒

Nike zoom Foamposite One

緩震科技:全掌zoom+後掌zoom

優點:在識“實”物者中看到噴的出現也許是一件令人驚訝的是,但是不得不說,全掌zoom+後掌zoom的優秀緩震至今也讓這雙鞋有資格出現在賽場。(實際上,作為複刻鞋款中做工最扎實的鞋之一,噴泡出現在球場的頻率並不小)

Foam鞋面幾乎“0形變”的變態支撐和優秀的緩震都是這雙鞋能夠實戰的原因,而求鞋本身的耐磨和穩定性也因為設計原因屬於上乘。如果你並不心疼將一雙售價1700左右的球鞋用於實戰,帶它去幾次球場也許會讓你有不錯的發現。

缺陷:貴,前掌較窄,現行的噴泡質地太硬,舒適度較低。(雖然性價比的意義上不算是實戰鞋?但是緩震的確很舒服)

適合位置:速度型後衛(少變相),突破流小前(如果你不覺得鞋面硬)

LeBron 9

緩震科技:前掌zoom+後掌Air Max 180°

優點:與一些其它球鞋的Air Max氣墊球鞋不同的是,LeBron9的大面積後掌Air Max(Air Max 180°)使得一些小體重球員望而生畏。但是當你將起點才開之後,舒適度的確不差于後掌單塊zoom(廢話,面積擺在那裡)。而前掌zoom的性能自然也不必多說。

飛線加Pro設計內襯使得球鞋的支撐性和保護性達到了1到9代的頂峰,而球鞋本身的耐磨也的確算得上變態級。而因為配置的疊加(碳纖鞋面編織+網面+半掌內靴+Pro內襯+Air Max 180°氣墊),這雙鞋的重量也著實嚇人。對於LeBron這樣的猛獸型球員,似乎也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缺陷:球鞋品質較大限制了球員位置,Air Max 180°對球員體重要求較大。

適合位置:力量型前鋒,大體重突破型前鋒

韋德之道5

緩震科技:前掌Bounse+ +後掌cuhsion

優點:作為國產球鞋中最貴的系列之一,韋德之道一直是以“前B+後C”的配置出現在我們眼前,雖然同樣是材料緩震,但是不同的材料密度帶來的緩震差異也使得突破性的後衛能偶又恰到好處的緩震感受(不過吧,因為前B+後C的進步一直不是很大,也很少有人代WOW系列正代實戰就是了)。

雖然鞋面依舊主打厚重包裹+強保護,而足背綁縛系統也讓球鞋的包裹在上了一個等級。雖然WOW每一代的緩震系統都一樣,但是也的確是一直在慢慢進步,希望有一天能夠讓足夠優秀的緩震配上足夠好的鞋面(說實話5的鞋面的確已經很棒了),讓球鞋性能再上一層樓。

缺陷:緩震較差(真的不是那麼軟),鞋面保護性一般。

適合位置:組織型後衛(少突多投),對緩震不太介意的突破型後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