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為什麼你越吼,孩子越差勁?

最近,我知道了一個新名詞——皮賊。是用來罵孩子的,形容一個孩子倔強、叛逆、大人說100遍都不聽話的狀態。不知道你們那裡會不會這麼說。

事情是這樣的:

不久前,我家樓下搬來了新住戶,兩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應該是其樂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從搬來那天起,氣氛就不大對。每天早上和晚上,幾乎都能準時聽到大聲的訓斥和爭吵。

早上,是奶奶訓孩子。奶奶:“快點吃,都幾點了,上學晚了昂!”孩子:“哦”奶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個飯磨磨唧唧!”孩子:“哦,知道了,我這不快吃了嘛!”奶奶:“你還強嘴?我說錯了?說你多少遍了?聽過一次嗎?皮賊!”孩子:“哎呀!你還沒完了!走走走,我吃飽了,走走走!”

晚上,是媽媽訓孩子。媽媽:“把電視給我關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囑咐你練琴,你幹嘛了?”孩子:“我就看一小會兒,這就去練,還不行嗎?”媽媽:“趕緊的!人家秦老師天天跟我說,一塊練琴的7個孩子裡,就數你懶!“孩子:“哎呀,我這就練!”媽媽:“整天跟個皮賊似得,說800遍也不聽。讓你練個琴,跟害你一樣!”孩子:“……”

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孩子越大越難管!

1歲以內最好管,因為只需要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就行了, 可是等孩子上小學了,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了,家長和孩子每日的拉鋸戰就開始上演了。

不用說,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上進、學好,關心孩子的出發點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時候也確實是頭疼:孩子就是油鹽不進,好說歹說就是不聽。

【為什麼你明明說的是對的,也是為他好,就是說了1000遍,可他怎麼就不聽呢?】

於是,我們一氣之下就會吼孩子、罵孩子,可是時間一長,孩子真的變成了個“皮賊”,越罵越不聽話,甚至還學會了頂嘴。這或許是無數家長最煩心的事兒了。

01----你總威脅他,說狠話又做不到

美國虎媽蔡美兒,大家熟悉吧?對!就是那個把兩個女兒送進了哈佛耶魯,為了讓孩子跑贏,事事第一,不惜以各種強迫、委屈、甚至採用高壓手段的媽媽。但即使是她這樣手段強硬的媽媽,碰到女兒不聽話,有時候也沒轍。在她的暢銷書《虎媽戰歌》裡,她講述了一件發生在自己和女兒身上的事兒。

女兒露露小時候,她用各種方法迫使女兒練鋼琴,但是露露卻拒絕合作。不達目標誓不甘休的蔡美兒於是威脅女兒,如果再不練琴,就把她扔到寒風刺骨的門外。原以為這一招能讓女兒害怕乖乖就範,可沒想到倔強的露露真的打開門,穿著單薄的衣裳踏了出去,出門前還挑釁的看了她一眼。

計畫沒得逞的蔡美兒一時沒了對策,尷尬之下只能自己找臺階下,她說“露露,看來你已經開始想做個乖孩子了,你可以進屋了”。誰料,寒風中瑟瑟發抖的露露,堅決不肯進門。無比被動的蔡美兒只好拿出巧克力和蛋糕,才最終把女兒哄進了屋裡。

面對固執不聽話的孩子,用“狠話”威脅他們,這事兒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輕車熟路:“再不走,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裡”、 “再這麼瘋跑,以後再也不帶你出門”、“再敢頂嘴就把你的屁股打爛”……“狠話”一飆出,孩子立刻就有所收斂,比我們巴拉巴拉的勸說半個小時都有效。但是,這個“大招”它有“後遺症”。使用的越頻繁,失效的也就越快。用一句俗語概括一下,就是: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當我們第一次大聲威脅孩子的時候,孩子確實很害怕,會表現得很老實、很聽話。可是大聲威脅的次數多了之後,孩子就會習慣,看似在聽你說,其實注意力早已經游離到別處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說什麼。

02----你總嘮叨他,話語被削弱了力量

我表姐高中沒畢業就輟學了,工作後吃了不少沒文化的虧,對小外甥的成績特別在意。我小外甥也是爭氣,成績穩定的保持在年級前三。

前段時間,我小外甥迷上了玩遊戲,經常偷偷去網吧,成績下跌到了十來名,拿著成績單,表姐邊哭邊罵,足足1個小時。小外甥也覺得很內疚,就保證以後絕對不玩遊戲了。幾天後,表姐看到小外甥沒寫完作業就電視,立馬火冒三丈,開始了轟炸式的說教,從上次考試失敗原因,說到今天讓人失望的表現,又預測下次考試失敗場景。小外甥聽完後,默默回自己房間寫作業了。

前天,我們家庭聚會,不知道誰問了一句什麼,表姐又把小外甥上次沒考好的事,拿出來叨叨,並讓弟弟妹妹千萬別學他。小外甥放下筷子就沖著她嚷嚷,“媽,你有完沒完,咱能不提這事了麼,唐僧都沒你嘮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關於它的解釋是這樣的,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說白點,就是:“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嘮叨”。

為什麼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裡都服服帖帖?因為部隊教官的指令乾脆堅決,從不拖泥帶水。越是冗長、繁瑣的指令,越沒有執行力。同樣是批評孩子沒做完作業就看電視,一種方式是:你看你看,沒記性!上次說的不是你是吧?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次成績多差是吧?沒點羞恥感是吧?孩子,人要有點自製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種方式是:5分鐘後,我要看到你坐到書桌前寫作業!要不然這一周都沒法看電視了。對比一下,那種方式效果好呢?

03-----你總批評他,但自己也沒做到

知乎上有人問道:“如何看待父母愛提‘別人家孩子’?”其中點贊最多的一個答案是:因為“和逼自己比起來,逼孩子容易多了。”俞敏洪大力推薦過一本叫《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書,這書的作者賈容韜原本是個事業有成,但是“糟糕透頂”的爸爸。

他兒子是個“深度網癮少年”,學習成績倒數第一,數次參與打群架,兩次被學校勸退。對這個兒子,賈容韜打也打了,罵也罵了,甚至跑到學校裡鬧。但是他兒子不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在網吧裡徹夜不歸,不再去上學。失望透頂的賈容韜做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他關掉自己辛苦打拼建立起來的企業,回家專心陪兒子。

回家後,他惡補各種教育知識,努力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他不再採取暴力解決,而是耐心的努力溝通;孩子邋遢不講衛生,他先從自己做起,每天將所有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孩子不愛學習,他每天堅持大量閱讀,努力營造學習氛圍。

看到努力改變的賈容韜,他的兒子被感動,開始減少了去網吧的次數。一天兒子在同學的鼓動下又到網吧玩了一個通宵,直至第二天清晨才低著頭走進家門。賈容韜不但沒有批評他,還端上熱飯熱菜,說:“孩子,雖然你又去了網吧,但你的進步是驚人的,進網吧的次數已經大大減少,這證明你是有毅力的人,離成功不遠了!連網魔這麼強大的敵人你都能戰勝,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呢?”

最終,賈容韜的兒子徹底戒掉了網癮,努力學習,高考考上了重點大學。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應該與孩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的去幫助孩子改變,鼓勵孩子改變。有句話說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當我們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著好了。身教重于言傳,你永遠是孩子最真實最親密的楷模!

04-----不吼不嘮叨,10條原則讓孩子聽話

*不隨意打擾|家長要知道該何時叫孩子,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做什麼,儘量不隨意打擾,儘量在孩子活動間隙時和他溝通。

*用適當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讓孩子停下手裡的事情,看著你,這時和他講。否則,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會沒聽見你的話。

*少嘮叨|家長話太密,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適合哄睡覺用,不適合讓話進入孩子的腦子。所以平時少說,有重要情況,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

*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

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不帶負面情緒。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批評時,他一定更加不會願意去聽從的;因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禦”你的“攻擊”上了。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有時,您需要在給孩子指令後,讓他複述一遍,以確認他真的聽到並理解。常常,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並非他成心在抵抗,只是因為他年齡小,聽知覺能力還比較弱;他的大腦還不能很好地加工處理聽到的資訊,就是說,他的確“聽”到這些聲音了,但他的大腦並未真的理解並記住你的具體指令。

家長要孩子確認,有時可以及時發現這些問題。然後我們做調整,把我們的指令變得更加具體、清晰、簡潔。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我們可以逐漸提高指令的複雜程度,鍛煉孩子的聽知覺能力。

*耐心等待回饋|下指令後,給孩子一些時間。很多家長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沒有即刻反應,馬上發出第二道令箭,然後一道緊似一道,火力迅速升級,不一會兒就硝煙彌漫。

給完指令,你要在心裡至少數到10 ,這時細心觀察,找到問題所在。現在,當我喊女兒做某事時,她常常加快節奏嘴裡喊著:“好了好了,馬上馬上!”這時我會稍微等待。

*生活中誰也不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有的家長習慣喊“1、2、3”,這個方法偶爾管用,經常用就不靈。生活中誰也不可能隨時處於起跑狀態。但凡有需要倒計時的時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為什麼沒有行動,是否事情做到一半無法停下,是否沒有看到全域,我可以怎樣改進。比如,事先談好,把這件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

有時我說完,稍微等待後,女兒仍然沒有去做,我會走到她面前,說:“我知道你喜歡做……但是我們現在沒有時間玩這個,我們必須停下來,馬上穿衣出門,才能按時趕到,你清楚了嗎?”如果她點頭,我就離開,做我的準備,同時等待。

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這就是他們磨蹭的根本原因。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最有效的辦法,是你要把當前的情況和孩子解釋清楚,幫他們從當下跳出來,看到整個情勢,然後交給他,讓他學著去抓緊。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促進了孩子大腦的整合發展,幫他們提高了時間管理和規劃能力。這些能力,在今後孩子的學業、工作中,都至關重要。

*教孩子換位思考|必要時,和孩子討論:當你喊媽媽時,如果媽媽不回應,你是什麼感覺?當你喊小朋友時,如果對方沒搭理你,你怎麼想?當你有問題喊老師時,如果老師沒反應,你覺得怎樣?告訴他,回復別人的話,是最基本的禮節,是對別人的尊重。比如別人給你東西,如果拒絕,也要說“謝謝,我不要”,不能置之不理。

*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管理| 生活中有一個潛規則是:你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當你喊不動孩子時,要反思,是否對孩子指令過多、控制過多。如果我們能給孩子自主權和空間,鼓勵他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任何人都討厭被催促,家長的催促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要儘量把事情交給孩子自己來管理。比如,用鬧表或計時器,來取代你的監管和催促,效果一定更好。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鬆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