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從李達康書記看“喪偶式育兒”

流量擔當劇《人民的名義》火了,"達康書記"也火了,到處都是表情包和"GDP之歌",更是有姑娘誇張地表白,"嫁人就嫁李達康"。

達康書記的飾演者吳剛,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我覺得大家喜歡這個人物,是喜歡他的坦蕩,他的執著,他的單純。"

沒錯,達康書記是那些腐敗官員裡的一股清流。他兩袖清風,剛正不阿,雷厲風行,心系國家和人民,一心只為GDP;同時也因此樹敵,人稱"背鍋俠"和"耿直boy"。

但是,這個眼神如利劍般的男人,守護了自己的事業,卻沒有護住自己的婚姻和女兒。

和老婆歐陽菁分居8年,儼然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

坦白講,他們之間是有感情基礎的,有過恩愛甜蜜,風雨同舟的日子。表妹杏枝曾為他們的婚姻感到惋惜:“嫂子人很好,就是太好強了。”

當年李達康初走仕途,曾經在好幾個縣任職,工作忙碌不著家。

而歐陽菁也是毫無怨言,陪著丈夫、帶著女兒,工作換了3份,就連女兒的6年小學都是分別在3個學校完成的。

離婚的時候提及往事,李達康也是滿臉愧疚,覺得對不起妻子和女兒。

那時候的李達康不過是個熱血滿滿的青年公務員,誰也算不准日後的飛黃騰達。所以,歐陽菁對李達康的感情是出自真心的。

由於丈夫的頻繁調動,歐陽菁不得不考慮將女兒佳佳在中學時就送往國外。

而李達康的態度僅僅是:“沒有反對”。

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李達康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顧忌妻子女兒和家庭,家裡的很多事情,包括女兒的學習和成長都是歐陽菁在操心。

正如歐陽菁所說:“當初那點激情,早被生活給磨沒了,就剩下親情,說好聽點還有責任。”

明明是要共同守護的家,夫妻之間卻沒有任何交流、溝通,各自為營,孤軍作戰,那已然不是“家”,只是一所房子,一個休息的暫居地,還越來越沒有溫度,越來越像“冰窖”。

雖然歐陽菁有自己的局限,也犯過錯誤,有人說她“作天作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搞垮了大風集團、給李達康帶了帽子,受賄,差點連累了丈夫的政治前途。有人說她很幼稚,比如她這麼大年紀了,貴為銀行副行長,居然喜歡看《來自星星的你》,還整天抱怨老公不陪她。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她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對整個兒家庭的付出。況且,她是銀行副行長,她年紀大,就不能對愛人有期待有憧憬了麼?

歐陽菁被捕後,遠在國外的女兒對李達康的抗拒,誤會和不理解,不也是側面證實了: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李達康“父親”角色的缺失?

這,不就是時下常說的“喪偶式育兒”?

所謂“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一方(多指父親)的顯著缺失。比如一方長期外出,或者雖然在孩子身邊,卻缺少情感支持(譬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可悲的是像李達康這種“隱形父親”在國內並不是個例。

雖然在中國,素來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說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媽媽選擇事業,家庭兩手抓,而爸爸們為什麼不能回歸家庭呢?

前段時間有新聞報導,鄭州一奶爸送孩子去幼稚園,愣是送錯地方了,被網友戲稱是假爸爸。

在《媽媽是超人第二季》裡面的伊能靜,第一天帶著女兒米粒飛到上海找老公, 到家之後先把行李整理好、地板擦乾淨、佈置好寶寶的嬰兒空間、去市場大採購,腫著眼睛為老公下廚,為寶寶做輔食。待兩個人都安頓好睡下,她才有空去醫院看看自己的眼睛,而忙碌了一天的她甚至沒來得及吃口東西。

由此可見,“父親”角色的缺失,幾乎可以說是成了社會問題。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但是長久的孤軍奮戰,就算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媽媽也難免會陷入孤獨、焦慮和不安的負面情緒。更何況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曾說過:“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對孩子來說,父親有很多教育與社會化的功能,他們能夠培養孩子的社會競爭意識、權威意識、道德品質,所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是不能被“喪”出去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避免這種“媽生媽養,爹雖生猶死”的模式呢?

老實講,哪怕雙方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但其實爸爸是輸在了起跑線上的。媽媽們“懷胎十月”已經提前和孩子在一起了。而爸爸們通常是到了孩子出生,才開始認識這個小傢伙,角色轉換相對會慢一些。

包貝爾曾經在節目中說過,女兒餃子剛出生的時候讓他是“懵”的,覺得很陌生,是日後的陪伴和互動才讓他逐漸融入到“爸爸”這個新角色,平時工作再忙出門前都要陪女兒玩一個小時。

不過這是相對自覺的,對於那些“自覺性”比較差,不太能自主進入“爸爸”角色的大男孩們,媽媽也需要適當去引導:

☞ 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偶爾也做個“懶媽媽”

不要包攬全部的育兒工作。爸爸儘早的參與進來,和孩子建立牢固的情感紐帶。嬰兒會通過身體接觸、目光接觸、需求得到滿足等方式與照顧她/他的人建立親密感,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到周歲時基本完成。換句話說,孩子不會僅僅因為繼承你的基因就跟你親,你必須頻繁地抱她、親她、注視她的眼睛、滿足她的需求,她才會對你產生感情。

情感互動是雙向的,爸爸越早開始照顧孩子,孩子就越早對爸爸產生依賴,爸爸進入角色也越快,形成正向迴圈。 爸爸什麼時候開始照顧孩子最好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種植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 多鼓勵,關注爸爸的優點

不要揪著爸爸的缺點不放,譬如孩子半夜哭了鬧了他沒醒,孩子拉褲子了他沒管就沒完沒了的怪他。要多關注爸爸的優點,去鼓勵他。如果總是挑著毛病不放,他的毛病就會被無限放大。不如多關注優點,他會越變越好。

至於那些“比總統還忙碌”的父親,最好給他一個固定的任務。如果經常出差不在家,可以讓他每天晚上用微信跟孩子說晚安。或者鼓勵寶寶告訴爸爸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樣既可以加深爸爸對孩子更瞭解,也可以鍛煉孩子回顧和敘述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要求爸爸出差回來,給孩子帶一個小禮物。不一定要多貴,,哪怕是一張車票的存根也好。還可以買一個地圖,爸爸去哪裡出差,就做個記錄,讓爸爸給孩子講講去的那個地方有多遠,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需要坐什麼交通工具等等。

客觀來講,喪偶式育兒,無論哪一方缺席,對於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來說都是會有傷害的。

時間長了,付出的多的那一方肯定會心裡不平衡:為什麼總是我在付出,在犧牲?而另一方可能也不平衡,覺得我之前想嘗試的,是你把我排除在外,現在又來指責我,再說我還要掙錢養家,貢獻也不比你小。這樣的抱怨情緒自然會惡化夫妻關係。

父母一方的缺席,又伴隨著爸媽關係的僵硬惡化,對孩子的成長更是沒有一點好處。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改善一點點,努力一點點,慢慢讓兩方都不再缺位,對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而言,都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