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隔代育兒——老人這麼說時如何巧妙應對?

以下場景都經歷過?

當你在糾結紙尿褲選花王還是大王天使時,也許奶奶/姥姥早興致勃勃地縫了一大堆尿布當寶寶嗷嗷大哭你焦頭爛額時,老人常常會在一邊更焦急:“肯定是奶不夠餓的,快加奶粉吧!”

當你正為哄睡貪玩的寶寶而鬥智鬥勇時,老人可能一把接過去“睡什麼睡啊眼睛睜得大大的玩得正開心呢”你因為產假結束憂心忡忡時,老人卻對寶寶說“媽媽去上班了媽媽不要你了”

心態篇

來學習正確心態

限於經濟、社會保障措施不完善等原因,很多孩子都由老人幫助帶,老人願意捨棄自己的時間和自由來幫忙,要感恩;

科學育兒不是要遵照各種條條框框,一成不變,因時制宜、因人制宜、靈活處理也很重要;“傳統”也有傳統的智慧,二者並不完全衝突;

老人的方式方法也許不容易被改變,很多非原則性問題也並不一定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父母是育兒的主要責任人,取得孩子的信任,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孩子自然會更多地受到父母積極的引導和影響;

非原則問題不一定要堅持,為人父母要放鬆,對孩子來說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妥善處理分歧和矛盾的父母,比起一些小細節來,對孩子的積極作用更大。(@花卷媽)

技巧篇

抓住9個處理技巧

1、涉及原則問題,要堅持,用心、有技巧地去溝通和說服,在育兒大方向和原則上取得一致,非原則問題,理解和接納老人的特點,保持尊敬,儘量自己多親力親為去影響孩子;

2、科學育兒和傳統觀念的分歧不僅僅是知識瞭解程度不一樣,也和老人的控制欲、對未知事物的懷疑甚至恐懼、對子女的不信任等心理有關,除了跟他們耐心解釋相關的知識,溝通的方式也很重要;

3、作為孩子的父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自己要有能力帶好孩子,做好示範和榜樣,以事實說服持傳統觀念的老人;

4、與老人溝通要講究技巧,態度柔和、誠懇,多肯定老人幫助帶孩子的付出、耐心和愛,對老人表示信任和感激,不帶著排斥、抗拒、否定的情緒挑剔指責,老人在感覺到被尊重、被肯定的前提下會更容易接受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式方法;

5、在矛盾凸顯之前預先考慮到可能會存在的分歧,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談論起來,提前打好“預防針”,避免分歧發生後直接起衝突;

6、與老人的溝通要有耐心,不可能一步到位滿足我們全部的要求,對他們的觀念和方式方法有同理心,慢慢去改變;(@花卷媽)

7、搬出“第三者”:在隔代育兒因觀念差異產生矛盾時,媽媽們可以試著搬出多變的“第三者”。這個“第三者”可以是頗具權威的“醫生說”、“書上說”,也可以是將自家老人可能的傾向改編為“別人家”的反面教材:“xx家爺爺奶奶怎樣怎樣,搞得小朋友……(不良影響)”,如果此時再甜甜地誇上幾句“還是我們家寶寶幸福,爺爺奶奶多開明/講道理/有文化……啊”,相信老人們會高高興興地順著媽媽的意思來的。“如果看娃主力是婆婆,就得婉轉,不然人家就跟xx(此處“嗶”>_<>

8、老公出馬,一個頂倆:在隔代矛盾產生時,男人的角色往往十分重要。作為老公、父親、兒子和女婿,他們往往能起著比媽媽們更加重要的作用:外公外婆大多時候相對自家女兒會更重視女婿的想法和意見;爺爺奶奶就更不必說,許多兒媳說來會引發家庭爭端的話題如果是兒子說,被相對平和的接受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媽媽們要把老公發展為堅定戰友,這樣,在家庭爭端中就更容易“事半功倍”咯~(@北北媽)

當遇到嚴重分歧時,可以各自協調自己爸媽,反正自家父母可以適當對他們發脾氣。(@若琳)

9、如果實在是很難溝通、固執己見的老人,避免住在一起“近臭”,爭取能“遠香”,也是解決之道。

實踐篇

具體問題逐個擊破

1、與寶寶的親密接觸

老人說:(當被要求先洗手再親密接觸寶寶時)“我的手很乾淨啊,來你家之前才洗過手。”

事實上:嬰兒免疫機制很弱,年齡越小的孩子抵抗力越弱。家長回到家裡洗手換掉外面的衣服是正招。因為很多的傳染病不但通過呼吸道傳染,也通過接觸傳染,所以洗手,脫掉外出的衣服是必須的。(@張思萊醫師)

媽媽說:我們要給寶寶做示範,回家後第一件事要先洗手。這樣寶寶經常看著長輩洗手,以後也會養成勤洗手的衛生習慣。(@小希)

2、“紙尿褲”的是是非非

老人說:寶寶還沒拉乾淨,等拉乾淨再換/才尿了這麼一點,不用換紙尿褲。

事實上:尿液和大便中的有害物質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刺激寶寶的皮膚發紅,持續的刺激則會引起尿布疹、臀紅。大便後必須立刻沖洗換新尿布。

媽媽說:上次鄰居家的寶寶因為沒有及時換尿布,肛門一圈紅疹,晚上痛得睡不著一直哭啊。你說,我們也沒必要省這一兩塊紙尿褲的錢換寶寶不舒服吧?到時候寶寶難受,我們也跟著難受呢。(@小希)

老人說:給寶寶穿開襠褲、把屎把尿多好啊,紙尿褲不透氣/浪費錢/會O型腿/影響生育……

事實上:給嬰兒把尿並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1歲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漸有自主排尿意識了,到時因勢利導很容易形成排尿習慣,戒掉尿布。不論是男嬰,還是女嬰,使用紙尿褲並不會引起會陰部溫度增高,因為紙尿褲本身不會加熱。排尿、便以後,紙尿褲會吸收絕大多數液體,利於局部清爽,預防尿布疹的出現。目前沒有任何報導提及紙尿褲可能影響男嬰今後生育能力。國外使用紙尿褲數十年,也未見類似報導。(@崔玉濤)

媽媽說:如果是因為擔心影響寶寶的身體,可以和老人協商先試試紙尿褲,與使用布尿布對比是否會導致寶寶過敏、紅PP、寶寶哭鬧不安。給老人摸摸用過的紙尿褲,表面是乾爽的,而傳統尿布表面肯定是濕濕的,哪個更好顯而易見。如果是擔心花錢,可以用善意的謊言告訴老人家裡的紙尿褲價格低廉,或大多是朋友送的,讓老人慢慢適應和接受。(@一休哥媽、@九九媽)。

“孩子42天體檢時,醫生說臀紋有點不對稱,需要繼續觀察。孩子爸爸趁機跟孩子奶奶說了檢查結果,告知醫生建議不能把屎把尿否則可能影響髖關節發育,奶奶才打消了把尿的念頭。”(@花卷媽)

3、抱不抱?

老人說:寶寶想要人抱/需要愛/不抱會吵/會累到,不要讓寶寶獨立趴、翻身(大運動)。

事實上:俗話說“一舉頭、二舉胸”,就是說,嬰兒滿一個月時趴著即可抬頭;滿兩個月時,趴著抬頭時胸部可離開床面。所以,對正常新生兒清醒狀態下,即可趴著。趴著不僅對背部肌肉有良性刺激;而且對全身肌肉,特別是全身運動控制有非常良好的刺激,對嬰兒大運動及精細運動發育十分有利(@崔玉濤)。

媽媽說:上次體檢醫生說不要常抱寶寶,要多讓寶寶自己趴著,以後才能更快學會爬和走,你也希望小孫子早點學會走路吧?(@小希)

4、孩子“嚇到”怎麼辦?

老人說:孩子一驚一乍(驚跳反射)是被嚇到了,要在眉間點朱砂/收魂/吃小兒驚風散……

事實上:小月齡孩子的神經系統髓鞘化沒有完成,其大腦興奮灶比較活躍,神經興奮容易擴散,所以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全身顫抖或者驚跳情況,隨著孩子的發育,神經系統不斷健全,會減輕和好轉。(@張思萊醫師)

媽媽說:直接說不可以,再解釋下這種現象是嬰兒正常的反應而且必須有,不然我們就該擔心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正常了。退一步說,如果是被嚇著了,那應該是給予安撫而不是用各種道聼塗説的辦法。朱砂和小兒驚風散等被披露是有毒的,弄在寶寶身上不是反而對她有害嗎?

5、母乳餵養

老人說:母乳媽媽感冒,不能吃藥/吃點中成藥吧……

事實上:許多藥物除了可能影響媽媽產奶,有些還會影響寶寶健康。如利巴韋林、四環素類抗生素、含雌激素的避☆禁☆孕☆禁☆藥和含有氨基比林的藥物等。病毒引起的感冒,人體免疫系統的抗體可在3-5天將病毒清除。在清除過程中,體內會產生炎性物質,從而形成鼻涕或痰,表現出鼻塞、咳嗽之類的症狀。這些都是身體的正常反應,一般在2-3周後,症狀全部消失,疾病痊癒。(@和睦家藥師冀連梅)

只要採取了必要的措施,媽媽還是可以繼續哺乳的。寶寶不僅不會因為母乳餵養傳染感冒,而且還能從母乳中獲得抗體,增強自身的抗病能力。必要措施包括:1.戴口罩餵奶;2.抱寶寶前先洗手;3.不對著寶寶打噴嚏。(@小希)

媽媽說:可以請醫生提供專業建議,或者查閱具體藥物的說明書給老人看。(“目前女兒4個月,我感冒過兩次,一次是剛出月子時,症狀較輕,鹽水漱口,開加濕器,多喝水等四天左右好了,也沒吃藥,第二次比較嚴重,被老公傳染,持續了半個月,中間有兩天一直高燒39,有吃泰諾林降溫。問題來了,婆婆讓我吃感冒藥,和她解釋,我餵奶不能隨便吃藥,老人讓吃中藥,還買回來,我把藥品說明書拿出來給她看,上面寫著哺乳期慎服,副作用不明確,所以也是對孩子不好,雖然婆婆不太同意我不吃藥,出於對孫女兒的愛護也不堅持了,比較難搞的是她又買回來小兒感冒藥,說小孩兒能吃的肯定沒問題,這回是把育兒書翻出來給她看,再推出了我一個當大夫的同學,說大夫說的不能吃這些藥才算搞定一點,但是也一直被念到好,說因為我不吃藥才拖的這麼久。”(@天妮兒媽)

老人說:過了半年/媽媽恢復生理期奶水就沒營養了,趕緊斷奶喝奶粉/加輔食吧!

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母乳是嬰兒的第一天然食品,它能為嬰兒出生後最初幾個月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並且在嬰兒1歲前的後半年,母乳也滿足了一半或更多的嬰兒營養需要,而且在嬰兒2歲的這一年中,母乳可提供三分之一的營養。所以,“6個月以後不能只喝奶”和“6個月以後奶沒營養”是兩回事。

至於斷奶,根據中國人有自己的體質情況,我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建議,母乳餵養至少6個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宣導,寶寶一般至少要母乳餵養6個月以上,能達到2歲的則更佳。我國衛計委衛辦婦社發〔2012〕49號文件中,給出了《兒童餵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建議嬰兒滿6個月後再添加輔食。

媽媽說:如果是孕期的准媽媽,可以帶著老人去聽聽醫院的孕婦課程,讓老人瞭解母乳的重要性;如果是在休產假的媽媽,建議有類似的講座,也可以帶著老人去聽聽,讓老人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沒有,就多和老人聊聊天,聊聊母乳的好處,八卦一下誰家的娃吃到多大,身體多壯之類的,讓老人有這方面的思想轉變。“寶寶斷了母乳還要加配方奶或鮮奶(1歲以上),還是繼續喂母乳吧,多省錢啊!”(@小嗷媽)

老人說:母乳能消炎/止痛/防蟲,寶寶眼睛發炎/摔(抓)傷/蟲咬/濕疹,快塗點母乳吧!

事實上:母乳治療作為民間偏方,流傳甚廣。母乳不是治療所有疾病神丹妙藥,有些毫無根據,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近來雖有研究表明,母乳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一些感染,但以濕疹為例:濕疹最重要的應該是做好保濕工作,母乳成分和保濕關係不大,所以母乳塗抹對於濕疹的療效是存疑的。謹慎起見,大家不要過度“崇拜”母乳,得遵醫囑。(@萌芽研究所BUD)

媽媽說:寶寶新陳代謝很快,一些小傷口小狀況很快就可以恢復,不用擔心。(媽媽可根據寶寶情況選擇是否需要對症下藥。(@小嗷媽)

6、輔食添加

老人說:孩子的第一口輔食添加蛋黃吧?有營養!/給孩子喂點煮爛的米粥吧。

事實上:雞蛋,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裡被賦予了遠高於它本身價值的意義,在傳統觀念裡,多吃雞蛋就是最養身、最健康的做法。但是,首先過早添加雞蛋會增加寶寶過敏的風險。其次,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含高鐵的米粉。相比家庭自製的米粥,米粉通過科學家研發及配比,強化了營養元素,工藝上也能將較大的澱粉分解成小分子,更細膩更適合孩子嬌嫩的消化系統,方便吸收。再者,在過去物資匱乏的情況下雞蛋確實備受推崇。而時至今日,有更多可替代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供選擇。

媽媽說:專家的說法很科學,過去的餵養方式應該與時俱進。(@嘉祐媽)

老人說:骨頭湯最補鈣了,咱們給寶寶用骨頭湯煮粥/面……

事實上:無論是米湯、菜湯、還是骨湯、肉湯,因為湯裡絕大部分都是水,真正的營養成分大多還是保留在固體物中,湯水中雖然也有一些礦物質、溶于水的維生素等等,但是這些有益成分不是量太少就是被破壞殆盡。與此同時,越是好喝的湯往往鈉和脂肪含量也越高。(@果殼網)

媽媽說:寶寶想補鈣,還是補充VD外加多曬太陽吧。(@小嗷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