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煮過的水果更有營養?真的是這樣嗎
水果煮熟了吃不少見,許多腸胃不好的人常常食用水煮水果以防消化不良,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會把水果煮得軟爛以便咀嚼。網路上流行的食療方子中,也少不了一兩款新鮮的水果菜譜,如冰糖雪梨有助滋陰潤肺、鹽蒸柳丁防感冒……很多人認為,烹煮過的水果比起生吃更容易發揮療效,更富有營養價值。下面和51養生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並非所有水果都適宜烹煮,經過加熱後的水果,儘管一些耐熱的蛋白、脂類物物質、膳食纖維、糖類等仍能保存,可維生素等營養素卻會流失。比如,維生素C在接近80攝氏度時就會被破壞,特別是在和氧氣接觸的情況下破壞得更多更快,而炒熟、水煮、蒸煮等做法一般都超過100攝氏度。流失的維生素不能被機體所用,活性的酶類加熱後失去對食物的分解作用,減弱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因此草莓、柳丁、檸檬、奇異果等水溶性維生素含量高的水果要是烹煮著吃就太可惜了。
水果本身具有可生吃的特性,水果的營養成分相對易消化,沒有太多太複雜的蛋白質需要做變性處理,同時被寄生蟲或病菌污染的概率低,因此不需要高溫也可以被人體很好吸收。因此,生吃水果可以更完整地攝取其營養素。
當然,營養素流失的多少也取決於烹調方法,蒸制和隔水燉營養素損失相對會少些,可以將營養保留在湯汁中,一起食用。加水煮出的水果湯甜味會被稀釋,還可能湯會變酸,為了口感人們常常會加入大量的糖、蜂蜜等調味,這樣做會造成糖過量。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煮熟了的水果糖分吸收起來更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原因在於,生吃時,水果的細胞壁是完整的,在一定程度上滯後了糖分的吸收,煮熟後,水果的細胞壁被徹底破壞了,其中的糖得以迅速釋放出來,增加水果的升糖速度。同時,血糖上升快,還會促進脂肪合成,不利於脂肪分解,也不利於控制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