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203天和7年迎來漲價 2499元的小米6不自量力?
在昨天之前,幾乎每個人都在談論三星的新旗艦 Galaxy S8,但是國產手機品牌小米發佈新機小米 6 打破了關注的焦點。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各大社交媒體上討論的新機,已經從轉變到了能夠叫板三星 Galaxy S8 的小米 6手機。不過,其中有一個話題點熱度有升無減,那就是小米 6 漲價了,這可是從 2011 年小米發佈第一代機子以來首次突破 1999 元的定價。
小米 6 這一代新機紙面上相當吸引人,我們可以看到三星 Galaxy S8 性能的 Snapdragon 835 處理器,三星 Galaxy S7 設計靈感的外觀,四曲面 3D 機身,iPhone 7 Plus 方案擁有 2 倍變焦人像模式且不凸起的雙攝,無孔指紋掃描器,標配的 6GB LPDDR4X 記憶體,以及 3350mAh 電池等, 一切的一切,在配置、工藝、體驗全面升級。
可是,為何小米 6 就漲價了呢?說個題外話,發佈會一開場,相信很多人將目光鎖定到了雷總的身上。不難看出,雷總的在穿衣方面的消費品位升級了,西服的凡客已經升級到了普拉達(Prada)。這似乎也就意味著,小米 6 從 1999 升級到 2499 已經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
那麼,小米 6 究竟為何要漲價呢?這對於小米是否是一件不自量力的事情呢?
原始成本提升導致漲價
關於小米 6 定價的上漲,首先第一個要談的原因,肯定與中國宏觀經濟逆風的因素離不開, 去年人民幣貶值了 10% 左右,直到今年仍未減弱。這對於產品是有明顯影響的,因為手機絕大部分的關鍵元器件都是億美元報價,物料漲價在所難免,一旦人民幣貶值就會增加手機廠商的成本,畢竟上游原材料得想辦法轉嫁或者消化。
再者,從去年年底開始,來自供應鏈和分析機構的報告已經明確指出,今年大量零部件都將會存在漲價的情況,尤其 NAND 儲存、DRAM 記憶體、電池、顯示器件等組件瘋狂都已經面臨瘋狂漲價,其中 DRAM 和 NAND 由於向新技術過渡導致供不應求,量少自然價高。國內手機廠商為保住利潤或者不虧錢,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在零部件漲價的前提下,小米還採用了高端元件,通過高端和低端元件對比漲幅的數位來看壓低定價壓力很大。例如,驍龍 625 批量成本在 50 元左右,由於身為國產第一批驍龍 835 成本高出 310% 這個數字可真不小了,而且小米表示標配 6GB 也比 4GB 高出 56% 成本,還有比華為徠卡黑白+彩色雙攝方案高出 41% 的廣角+長焦雙攝方案,再加上四軸防抖光學變焦、2×2 WiFi 天線和四曲面玻璃和權威護眼屏,整體成本提升不少。
關於原始成本造成最終定價上漲這一點,拋開不說,我們用另一句話來解釋就能說明白,那就是“五六年前的 1999 和今天 1999 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中國歷年 CPI 平均 103%)。”
提升品牌形象摘掉1999的標籤,賺取利潤
原始成本只是一方面原因,但個人認為不足以導致小米迎來七年之變。試想一下,如果一家手機品牌廠商銷售的手機價格總是低於兩千元、千元或更低,他們到底怎麼賺錢? 消費者會怎麼看待這個牌子?
事實上賣廉價機的公司現實都過得不太好,大多陷入了“性價比的魔咒”,只能通過不斷推銷手機來防止市場份額下滑,較低的利潤率只會使局勢惡化。這兩年來靠性價比機型叫囂著在中國打敗蘋果的國產廠商利潤也都在瘋狂下滑。其中利潤下跌最明顯的是華為,儘管去年華為消費業務營收 260 億美元增長了 42%,但利潤卻下跌 10% 至 20 億美元,所以今年才出現了以次充好偷工減料仍賣高價的華為手機。
我們都知道,蘋果是全球除了中國工商銀行之外最會賺錢的公司,憑藉高端市場戰略,讓蘋果獲得了較高的利潤率,其他廠商每一年賺到的只是蘋果的零頭而已。蘋果很少在手機的功能、設計和原件供應商方面進行妥協,但這樣的底氣前提是品牌具有較高的價值,很多消費者是沖著“蘋果”品牌以及產品工藝水準和體驗去購買 iPhone,因此蘋果能夠輕鬆將品牌價值轉化為產品利潤率,而其他手機廠商並不具備這種“吸金模式”,包括小米。
如今既然越來越多的國產其他手機品牌開始考慮中高端市場,包括華為、OPPO、VIVO 都能夠將價格拉高到 3000 元檔次,而且依然被市場認可,小米 6 沒必要一味將價格死定 1999 元。小米很有必要打造出溢價的產品,而一味低價和追求性價比,並不利於品牌塑造。雖然之前小米 Note 已經開始佈局,但效果不好,而今天小米 6 以 2499 元的定價,明顯可以看到小米仍在努力改變以前的形象。
就拿餘承東之前在央視《對話》欄目中的話來說,“中國消費者並不一定是追求最便宜的產品,只要品牌聲譽和品質上去了就有人買,中國企業家要改變觀念了。現在中國什麼都有得買,但消費者不一定買,因為缺少品牌內在的價值,所以中國廠商還需要把‘品牌和知名度’提升。品質是中國企業當前階段需要把握的第一要素,但下一階段最重要的是品牌,品牌是一個長期對消費者的承諾,所以包含的範圍遠遠超過品質。”
不過,小米的策略不像華為那麼激進,其對小米 6 的定價尺度依然很好的控制在了大部分普通人都可以承受價格的基礎上,雖然你可能不會像雷總那麼有錢,但你花不到半平米房價的錢依然可以使用和他一樣的小米手機,相當於小米為每個人提供了公平體驗自家“最好”手機的機會。
小米 6 到底值不值?
雖然小米 6 價格從漲到了2499 元,但相比很多品牌手機的 Snapdragon 835 旗艦仍然便宜很多,包括三星的 Galaxy S8,以及索尼將在 5 月底出貨的 Xperia XZ Premium,即便對比其他國產同期旗艦也便宜不少。如果拋開國產手機的背景,小米 6 的定價稱得上良心,依然可以讓諸多精打細算的買家流口水。其實所謂性價比不是死守著一個價格,而是相同價格產品最好或者產品品質同等情況下價格最低。
說句實話,在成本限制的情況下,小米完全有條件繼續將價格壓低至 1999 元。做法很簡單,直接推出一款簡配版完事,例如搭載的是減配低配縮水的 Snapdragon 835 處理器,然後記憶體縮減到 3GB LPDDR3 或者 4G LPDDR4X,雙鏡頭換成單鏡頭,價格壓低到 1999 元完全沒有問題。去年就搞出了什麼低配版、高配版、尊享版一大堆版本,實際消費者看著很揪心很煩,非常影響選擇,最後導致投奔別家。
唯一的不足就是小米 6 肯定還會是期貨,首批肯定還要拼命搶,不搶沒有天理。因為今年年初高通找三星代工的 Snapdragon 835 出現了產能問題,直到這個月才順利量產,三星首先要保證自家 Galaxy S8 旗艦的供應量,多出來的產能才是其他廠商的。如果你想要買又搶不到,那就必須要多花幾百塊錢去跟黃牛買了。
或許正如小米在發佈會前的邀請函所說,你們等待了 203 天,我們 7 年也沒解決供貨問題,所以你們可能還要再等 203 天才有現貨。
國產廠商需要做更多
正如上述,現在最賺錢的手機廠商就是蘋果,不過除了蘋果之外就是三星。三星還能堅持市場份額第一得益於長期執行的機海戰術,高、中、低均有不同的產品,並且有自身頂尖完善的產業鏈(螢幕、快閃記憶體、記憶體、晶片)和品牌影響力(鉅資廣告)作為基礎,再加上動用公司一切資源,重新打造的重量級的Galaxy S 系列旗艦實現脫胎換骨,所以全球第一的地位依然很穩。
相比之下,國產廠商根本不具備這樣的實力,無論是小米、華為還是藍綠廠。不過,目前值得高興的事情就是,每一家廠商都在尋求轉型,包括提升品牌形象,創新技術積累,佈局行業垂直供應鏈等,這些都是看得見的事情。話說回來,七年磨一劍的小米 6,究竟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漲價是否意味著更好的產品,一切還是留給時間去評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