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擁有神秘能力的神秘果——變酸為甜

在網上有一段流行的對神秘果的描述,“神秘果是一種橢圓形的紅色果實,長不過釐米,直徑也就幾毫米,剖開看,裡面除了一點甜味果實和一個大種子之外也再沒有什麼神秘的東西了。可是,只要吃一點點這果實,大約幾個小時之後,你的味覺就全變了,此時不管是吃苦黃連、辣椒還是酸檸檬,你會覺得所有這些果實不再苦澀、辛辣和酸得倒牙,而變成甜的了。”我敢打賭,寫上面這段文字的人根本就沒有吃過神秘果。他們根本就沒有體驗過過神秘果的神秘功能。

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確有其物,只不過這種山欖科的植物並不生長在納米比亞沙漠中,而是原產於西非。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曾經當做迦納的國禮贈送給了周恩來總理,後來種植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之中。到今天,我們還可以在版納園的百果園的入口處找到一大棵,葉子像杜鵑,但從來不掛果的果樹,那就是神秘果(至少我沒有在這棵樹上見到過果子)。在神秘果的標牌上,清清楚楚地寫著,“果實含有神秘果蛋白,可以改變人對酸味的感覺。”好吧,我相信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沒有見過神秘果樹上的神秘果,誰能忍住內心的那份好奇呢。

真正吃到神秘果還是2015年的事情了。為了神秘果,專程來到西雙版納,客棧老闆娘很熱心,聽說我們的來意之後,真的找來了一杯子神秘果。這些果子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出眾的地方,就像一顆顆飽滿的紅枸杞,連個頭都很像。只不過它們的果肉並沒有枸杞那麼厚,因為神秘果裡面有一粒巨大的種子。把神秘果放在嘴巴裡,細細地品味,也咂不出特別的味道,倒是像一些淡而無味的桃子肉,只有淡淡的甜味兒在嘴裡擴散。

隨後是見證奇跡時刻,老闆娘端出了切好的青檸(又叫來檬,其實它們的酸味比檸檬更有穿透力),一口咬下去,天啊,甜啊,那明明就是甜橙的味道!接著吃鳳梨,八月底已經是版納鳳梨的淡季,這個時候的鳳梨有點太酸了,可是在我們一幫人的嘴裡,這酸鳳梨的甜度已經超過了糖水鳳梨罐頭!這就是神秘果的特殊能力,變酸為甜。

這種神秘能力同神秘果中的神秘果蛋白直接相關。1968年,日本科學家栗原堅三從神秘果中分離到了這種蛋白質,相關研究發表在當年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搞清楚這種蛋白的作用機理。只有一點可以肯定,神秘果蛋白可以影響我們的味蕾,讓味蕾暫時失去對酸味的感知,同時增強對甜味兒的感知。這就是青檸變甜橙的原因了。當然,這種效果不是永久的,在吃神秘果大約在30分鐘之後,它們的“神秘力量”開始減弱。兩個小時之後,青檸就還是青檸味兒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該考慮再吃一粒神秘果了。

至於說其他的味道,就別指望神秘果了。簡單來說,即便吃上十粒神秘果,你吃的辣椒還是辣的,你吃的黃連還是苦的。那是因為神秘果蛋白並不會影響到感受苦味兒和辣的神經感受器。不要想用一粒果子就讓整個世界只剩下甜蜜。

另外,吃神秘果也是有講究的,最好趁鮮實用,因為這種蛋白的穩定性並不好。燉湯就更不要了,因為溫度超過100℃時,神秘果蛋白就會被破壞,所以那個網路流傳的神秘果煲湯如果不是假廣告,就是腦子秀逗了。另外,神秘果蛋白還會受到酸鹼度的影響,如果pH值低於3或者pH值高於12,神秘果蛋白就會丟失它們的神秘能力了。在5℃冷藏,且pH值維持在4的條件下,神秘果蛋白可以保存6個月,顯然,這樣的保存條件並不簡單。

神秘果很少為人所知,除了上述保存不易的問題之外,栽培本身就是個大問題。神秘果的原產地是西非熱帶地區,需要濕熱的環境,因此在國內絕大多數地方都很難滿足這種栽培條件。更麻煩的是,神秘果的產量非常有限,即便是在西雙版納的盛果期,一粒神秘果的價格也可以達到人民幣1元(好像也不是很貴)。

為了解決供需矛盾,科學家們在想辦法用其他生物來生產神秘果蛋白。科學家們嘗試了酵母、煙草、萵苣作為生物容器來生產這種蛋白。目前最成功的就是轉基因萵苣,每克萵苣葉片可以產生40毫克的神秘果蛋白。也就是說,只要兩克萵苣葉片就能達到吃一粒神秘果的變味兒效果。如果用這樣的萵苣葉片包著檸檬吃,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吧。

不管怎樣,能讓這個世界多一點甜蜜總是好事兒一件。

友情提示

1.吃神秘果的時候,只要吮吸果肉即可,不要咬碎種子,否則會影響效果。

2.最好購買鮮果進行體驗,幹製品和神秘果片的效果不明顯。

3.神秘果不耐儲存,購買後請迅速嘗試。

4.請不要到植物園裡隨意採摘,特別是帶小朋友的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