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吃糖怎麼來管教?問題會更大!

我家OK是個小吃貨,一直對吃的東西來者不拒。一歲半左右初次接觸到巧克力,愛到不得,但那時還小,淺嘗即止,有時鬧著要時,分散一下注意力也就過去了;到了兩歲左右,他想吃糖果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是爸爸媽媽的藥哦~很苦噠,吃了會肚子痛“,他也能相信,還自己揉著小肚子說“吃了會肚肚痛”。好了,到了現在三歲了,世面見得多了,自己想法也明確了,騙不過、也擋不住了。

前幾天去外公外婆家放縱了一把,結果一回到家就找我要糖吃,更讓我驚訝的是居然會自己去開冰箱翻我們放在裡面的巧克力。

於是我發現有關他吃糖的問題,我得好好琢磨一番了,可不是騙一下哄一下或者粗暴阻止那麼簡單的。

一建立內化規則,遠比阻止有效

阻止孩子吃糖,爸媽可能會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粗暴拒絕。管你哭鬧撒潑,不給就是不給;

第二種:講道理,比如說:“吃糖會蛀牙,蛀牙了會牙齒疼,要去看醫生”;

第三種:擺規則,例如:“我們吃好飯再吃糖”。

事實上,無論是哪種方法,本質上都是大人在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但是孩子憑啥要聽你的呢?

所以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都太有講究了。

首先規則一定有一致性。不能今天說吃糖會蛀牙,不能吃;明天一高興又說,把飯吃完了,我獎勵你一顆糖。變動的規則會讓孩子很困擾,那就等於白制定。

但是但規則的前後一致也不是永不改口,永遠就那一句“吃糖會蛀牙,不能吃”,這樣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再努力也無濟於事的挫敗感。規則也要講求靈活性,可以在不同場景有一定變通,而靈活性的核心在於內化規則。

有次OK在看小豬佩奇時看到一家四口吃霜淇淋,就提出要吃霜淇淋,並且不停地重複“媽媽,我要吃霜淇淋,我想吃啊,我好想吃啊。”話說,聽孩子說話也要“聽話要聽音”,當兒子用不同于以往的語氣在表達“我想,我真的想”時,這樣的需求是需要被滿足的,就好比我們大熱天太陽下走了一圈看到冰棒真的很想解個渴。這個時候講規則,首先效果不好,其次會讓孩子感到絕望。

我先告訴OK說:“我們之前說過的,吃甜食會蛀牙的,你記得嗎?”兒子回答到:“我記得...可是我真的想吃啊” 確認了兒子還是明確這個規則的,我就開展尋找了變通思路,我對OK說:“你是不是看到佩奇他們吃你才想吃的呢?嗯,媽媽理解你現在很想和他們一樣吃一口霜淇淋,所以我答應你現在可以吃兩口,但你也要答應我一個條件,吃完馬上要去刷牙,否則就會蛀牙。”OK爽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愉快地吃了霜淇淋也愉快地刷了牙。

小朋友也會自己通過努力爭取到一小口“幸福的甜蜜”感到很開心呢,而“吃糖後要馬上刷牙”也成了OK自己內化的規則。我告訴他,你要自己遵守這個規則,如果你破壞了,你要知道後果就是受到懲罰,你兩天不能吃糖。

所以一定要記得,規則執行起來,不能過於刻板,物極必反嘛,一定會引起反彈。很多孩子都會在壓抑下產生更強烈的欲望,原本最初只是想嘗下糖的味道,最後因為壓抑變成了就是想要吃到糖。OK之所以到外公外婆家會放開吃個夠,大體也是因為平時在家裡被過於壓抑了。

當然,遵守規則對於善變的孩子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一直堅守的。畢竟,吃糖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在急著想吃又表述不清楚時,還是免不了耍賴。事實上,孩子對於吃糖與蛀牙之間的因果聯繫認知是不足的,除非是已經被蛀牙折磨過的孩子。所以不知道吃糖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要他控制自己就更難了。爸媽可以借助繪本如《鱷魚怕怕,牙醫怕怕》,行為教育動畫片巧虎,以及小遊戲等 具象化的形式進行解釋,這樣孩子理解起來就更容易了。

二吃糖的壞處並沒那麼嚴重雖然糖是爸媽們公認的敵人,但對於寶寶愛吃糖我們也真的沒必要如臨大敵,過於反對吃糖的一驚一乍的態度,比吃糖還糟糕。仔細想一下,爸媽都覺得吃糖有哪些壞處呢?

1. 會發生齲齒

吃糖就會齲齒?未必,只是增加了概率。齲齒發生的兩個重要條件是不注意口腔衛生致使食物殘渣殘留和糖分攝入過多。造成齲齒的因素並不是糖,而是口腔中殘留的糖最容易被細菌分解發酵,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齒,使牙齒遭到破壞。

所以要想不得齲齒,讓孩子早早養成刷牙好習慣。OK一直很接受刷牙這件事,牙齒到目前為止保持得還不錯。

2. 影響食欲

吃糖和吃甜食需要區別分開來。

吃糖會過於刺激孩子的味覺,從而降低了味覺的靈敏度,對新鮮自然甜味的水果反而不接受了。所以我會嚴格控制兒子吃糖的頻次,特別不允許兒子吃棒棒糖這種可以吃很久的糖類。

吃甜食會攝入大量的糖,引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常吃甜食的孩子易出現厭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所以娃兒愛吃甜食,原則就是一定要吃完飯才能吃。如果是飯前吃,必需是飯前1小時,並且量不能大。

除此以上兩點,還有一些類似於會引發肥胖、近視一類的說法,其實多少有點危言聳聽,只要不是把甜食當飯吃,真的不用擔心會造成健康上的問題。

各月齡寶寶的糖分攝取量

0~6個月

小於6個月的小寶寶只能代謝乳糖、蔗糖等簡單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只能哺喂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粉,不必再添加糖

6~12個月

半歲以上的嬰兒開始分泌澱粉酶,初步具備消化多糖澱粉的能力。4~6個月時在添加輔食中已經含有澱粉,會轉化為糖,因此也不需要額外攝入有味道的糖,成品輔食泥應選擇無糖食品。

1~3歲

寶寶的胃腸消化功能進一步加強,能吃的飲食種類已接近成人,只要讓寶寶均衡攝入穀物類、蔬菜和水果、畜禽肉類和魚蝦、蛋類、奶豆類及其製品,就能保證寶寶對糖、澱粉、膳食纖維以及其他營養素的需求。1-3歲的寶寶,如果要吃人為添加的糖,以10克左右為最佳,包括水果裡的糖分哦,總量不要超過20~30克。像糖果、甜點、霜淇淋、甜飲料等高糖食品,能不吃最不好吃,最多偶爾做為安撫劑。

三這樣吃糖,開心又安全

人的基因決定了人喜歡吃甜的和油的,所以沒有控制能力的小朋友喜歡吃糖和甜食也是太正常不過了。

有次帶兒子和朋友會餐,朋友的小朋友比較大齡,知道拆開餐廳桌上擺的砂糖包倒在水杯裡泡水喝。OK看到眼紅到不行,看都看到了,我也不和他抝了,也讓他拆了包砂糖包,倒了小半包在碗蓋裡。結果那頓飯他就邊吃著飯邊舔一口碗蓋上的白砂糖,滿足又歡樂的自己吃完一大碗飯。甜食可以起到撫慰的作用,能夠促進多巴胺的分泌,讓人感到心情愉悅。寶寶哭鬧不休時,及時來點兒甜的,能夠鎮靜他的情緒,起到安撫的作用;孩子運動之前和過程中,適量給他吃點甜食,能夠及時補充熱量,防止低血糖。

那麼既然攝入糖可以給寶寶帶來快樂,我們可以在攝入糖的限制範圍內做些小變通:其實孩子對吃糖這件事的熱情是遠高於吃到多少糖的。如果給她一支大大的棒棒糖,他也能全吃完,但如果只是給一顆小小的糖,告訴他就一顆,他也能接受。比如圖片中一支拐杖模具裡裝著幾十上百粒小小的各種形狀的糖豆,我過去是不會讓這些東西進門的,但是現在我也不介意,我跟兒子說,可以吃,但只能在吃好晚飯吃一粒,他問我要,我會倒一把出來放在手心,讓他自己挑選一個形狀,這對他來說就很開心了,還順帶認知了形狀。其實也真沒多少糖,大家真的不用太驚恐。

即使是一顆小小的糖,我們也可以體會到孩子在成長中不斷變化的自控能力。在給不給糖吃的過程中,我們練習了孩子的規則意識,告訴了他利害關係,也達成了彼此的信任。

還是回到最初那句話,你信任孩子,給他一些時間,他會慢慢接納你的規則並且內化它,那麼一切就都好辦了。那天好朋友來我家做客,看到了這個可愛的糖果,她說太漂亮了,我帶點個我兒子去吃?“你不怕他停不下來嗎?”“不會的,他肯定很開心,但是他知道偶爾吃可以,吃多了不好,我從來沒有擔心過……”

所以不要總是擔心孩子會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很多時候是我們對糖本能的敵意遠遠大過了孩子就想吃那麼點糖的小心願,他明明就沒打算多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