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明明是“股神”兒子,竟租房住,開二手車

租房子,開二手車,貸款買房...這些詞彙或許很難讓人與成功聯繫起來。

然而彼得卻是成功的,他獨自追夢,歷經波折,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知名音樂人。

他為奧斯卡最佳影片《與狼共舞》配樂,也為美國印第安原住民紀錄片《500部落》配樂,他還策劃、編寫、製作了音樂舞蹈劇《魂》,並獲得了美國電視界最高獎項“艾美獎”。

或許對於彼得這個名字來說,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他父親的字,想必沒有人會不知道,他的父親正是富可敵國的“股神”沃倫·巴菲特,彼得的全名為彼得·巴菲特。

如此說來,彼得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富二代”。

本來可以靠爹吃飯,偏偏要靠才華~

對於彼得來說他的人生格言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做你自己。

面對當初彼得為了音樂夢想而放棄學業,巴菲特不做評論,也不提建議,只是認真的說“彼得,你知道嗎?

你和我其實是在做一件事情,音樂是你的畫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畫上幾筆。”

巴菲特把兒子的工作和自己成功的事業相提並論,並平等看待他們全力追尋的人生。

02

彼得第一次開口向父親借錢,但巴菲特拒絕了,理由很簡單:錢會讓我們純潔的父子關係變得複雜,你應該像其他美國人那樣貸款買房然後靠自己的努力把貸款還上。

那年,彼得19歲,雖然沒有得到父親的援助,卻找到了自己一生為音樂奮鬥的人生目標。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這兩段經典的對話:

有個美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但是你沒有。”

有個中國小孩問他爸爸:“我們很有錢嗎?”

爸爸回答他:“我家有很多錢,等我死了,這些將來都是你的了。”

而結果卻是,美國小孩從小就會自己努力,等繼承了父輩祖業,也會如此傳承,幾代過去,就成就百年企業;

中國富人小孩,從小就被嬌慣壞了,爹還沒死,他們就開始大把花錢,整日無所事事。等到他們接手了父輩產業,很快揮霍殆盡。

中國的孩子是幸福的也是最不幸的,幸福的是不管我們遇到任何困難,總有人給我們遮風擋雨。

不管是上學、擇校、填志願、選專業、結婚、工作等一系列選擇題,都有人替我們作答;

而不幸的是,孩子在這種溫柔鄉中慢慢放棄了主動選擇的權利,放棄了獨立的個性,喪失了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活著活著,活成了父母的模樣。

03

叔叔家很富裕,是某企業的董事長,但也教育出了中國式“飛揚跋扈”的兒子。琪琪今年15歲了,好吃懶做,脾氣暴躁,目無尊者,叔叔嬸嬸拿他沒有辦法。

以他平時的學習成績,考高中時沒有希望的,於是就選擇了富家子弟通常的路子——出國留學。

好在,他的英語成績還不錯,通過了雅思,去了澳洲的一所大學,住在居民家中。

耶誕節假期回來,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琪琪像是變了一個人似得,他什麼都會做,他會管理自己的一切:起床後疊被子,吃飯後會洗碗筷,打掃房間,會自己洗衣服,對人也變得有禮貌了……

這一變化都要從琪琪的房東愛麗絲說起。

琪琪剛安頓下來,愛麗絲就對他說了一番話:“我不欠你什麼,沒有對你負責的必要,你必須對你自己負責。我們只是房東與租客的關係。”

晚飯後,這位外國阿姨又對他說:“你15歲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從明天起,你要按照你上課的時間起床,我不負責叫你。

你要自己做早餐吃,因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

吃完後你得自己把盤子和碗清洗乾淨,因為我不負責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責任。

總之,你要儘量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因為我有我自己的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來不會給我增添麻煩!”

這位房東的直白,或許有些許的無情,卻真正的“唬”住了琪琪,琪琪從那時起開始學習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

04

仔細想來,愛麗絲的做法雖然苛刻卻是正確的,愛麗絲並不欠琪琪什麼,琪琪已經15歲了,很多事情他可以自己來做,他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為什麼還要為他做更多的呢?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說的很好,孩子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有能力獨自去創造更好的生活,或許他們自己找到的未來,比父母提供的更好。

父母們往往因為溺愛孩子而不捨得說狠話,做“絕事”,而這樣恰恰是耽誤了孩子的成長。

要時刻記住我們不欠孩子的,孩子需要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而我們也總有一天會退出孩子的生活,他們終將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從現在開始請爸爸媽媽們多和自己的孩子說說以下的話:

“孩子,爸爸媽媽不欠你什麼。”

“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爸爸媽媽該做的。”

“孩子,你要靠自己努力,而不是什麼都想著要爸爸媽媽幫忙。”

“孩子,你的未來都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幫不了你。”

“孩子,你想要什麼,得自己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