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日均快遞8433萬件?其實不僅是人處理

國家郵政局20日發佈今年一季度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一季度全國快遞業務收入984.6億元,同比增長27.4%,是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的4倍。全國快遞業務量75.9億件、同比增長31.5%;日均快件處理量8433萬件,人均快件使用量為5.5件。

那麼這麼多快遞,是如何處理的呢?在我們的印象裡,快遞集散點可能是這樣的。

但其實,他們也可能是這樣的。

比如亞馬遜,世界首家實現倉儲管理自動化。2012年亞馬遜就出價7.75億美元收購Kiva Systems。在收購完成之後,亞馬遜將其更名為亞馬遜機器人(Amazon Robotics)。亞馬遜目前已在15個運營中心(fulfillment center)部署了3萬台倉儲機器人。通過在倉儲中心配置機器人,亞馬遜每件商品的物流成本減少了21.3美分,占物流成本的48%。

這是亞馬遜的機器人,別看這些機器人身材小小,其實可以舉起遠超自重的貨品,完成分揀。

而現在,這些機器人早已不是亞馬遜的專利,京東、菜鳥早已開始使用同類型的機器人。

完成集中分揀之後,到了較小的集散點,目前也有了新型的機器人代替人工。圖下為申通新採用的“小橙人”。該機器人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分揀;自動充電;主要針對長不超60cm寬不超50cm,重量在5kg以下的小件包裹,集掃碼、稱重、分揀功能“三合一”,可以識別快遞面單資訊,最優路線投遞,每次掃碼時間在1秒以內,運行速度3米/秒,每小時18000件分揀。

京東也有和申通非常相似的機器人,申通叫做“小橙人”,不知道京東這款是不是叫“小紅人”呢?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行業裡,可不僅僅有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公司。實際上,更多的創業公司也在研發自己的機器人。

比如2016年10月拿到5000A輪融資的Geek+,採用間隔一米的點陣式二維碼貼在地上來做導航,避障技術則以紅外為主,而非尚未成熟的基於雷射雷達的SLAM。其最新產品主要提升在行走穩定性上,加入了汽車的懸掛技術。

還有被亞馬遜收購的kiva的老客戶之一 Quiet Logistics 在 2014 年分拆創立了 Locus Robotics,其研發的倉庫配貨助理機器人可以直接加入原有的倉儲工作,與人類協同工作,將揀選好的商品送至配貨區,減少人員走動距離。

以及被零售商C&S Wholesale的CEO收購的Symbotic,其客戶已經包括Target、可口可樂、沃爾瑪。他的自動化系統包括:可在配送中心的貨架之間無阻礙行進的機器人,它們可以上下移動通道來堆疊和檢索箱子;類似于一個小型無人駕駛的推車,在壁架上沿著貨架過道移動,可以在黑暗中以25英里/小時行走,使用機械臂揀貨,通過感測器和無線網路通信。可以看出,比起獨立運轉的機器人,這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物流分揀系統。

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目前智慧化嘗試止步在分揀,末端配送依然離不開人工。但是不要著急,菜鳥還有“大招”。

為了解決最後一公里,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發了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利用智慧感知,路徑識別,運動規劃等技術,實現智慧化的末端配送。目前正在測試階段。據說,小G可以時事感知園區的複雜環境,並在系統中重建自己看到的世界。用戶只需在app中進行預訂,就可以與tms無縫集成,同時配送n個包裹。如果有障礙,小G可以規避。通過深度學習,還能識別環境裡的行人與車輛。對了,它還可以自動乘電梯,識別電梯裡擁擠狀態。不久之後,可能我們打開門看到的就是送貨機器人了。

當然,我們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看到的也許不是矮矮胖胖的小G,而是會飛的它。

這是2016年無人機初創公司Flirtey與7-Eleven展開合作,在內華達州的Reno實現了首次無人機送貨。在7月11日,7-Eleven使用了一架自動無人機來進行送貨,而7-Eleven表示送的第一單包括雞肉三明治、甜甜圈、咖啡、糖果以及思樂冰。7-Eleven使用了兩個包裹來打包這些貨物,而當飛抵用戶的位址時,無人機會自動降低到房屋前方,然後將貨物放下再起飛。

這樣的新鮮技術,一直以來以物流為主要賣點的京東不會放過。

在2016年618的時候,劉強東在自己的老家江蘇宿遷完成了無人機的試飛。試飛的直線距離為5公里,單程耗費10分鐘。在京東關於物流的未來構想中,無人機主要將用於農村。因為農村的人口分散並且訂單密度低,派送過程中需要跋山涉水,是無人機大顯身手的好地方。

無人機聽起來炫酷,但在實際運用中,無人車的難度更大,因為路況更加複雜,必須有即時處理的能力。

愛沙尼亞創業公司 Starship 打造了一個機器人,用人工智慧實現 100% 自主送貨。一年前,這個機器人還需要在“監護人”的陪同下送餐,但現在,它已經迎來了“成人禮”。之所以說 Starship 機器人已經“成年”,是因為去年它在歐洲 12 個國家(英國、德國、愛沙尼亞、瑞士等)進行了為期 9 個月的測試,行駛了 5000 英里(約 8046 公里),遇見過 40 萬名路人,沒有發生任何事故。這些成功的應用案例不僅讓 Starship 在今年 1 月獲得 1720 萬美元的融資,而且讓他的機器人進入了美國測試。

當然,如果是無人車送貨,安全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小孩“早就做好了準備。他有 9 個攝像頭,雙向音訊,只要動手它就會發出警報,可以追蹤到一英尺以內的物體,當然,運輸途中機器人也是上了鎖的。

無人機、無人車取代快遞員的故事聽起來觸手可及,但離實際應用還相距甚遠。實際上,現在的快遞行業,人機結合依然是主流。

作者: 李嘉琦

(發佈/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