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14-17 美能達 X700 + 尼康 F3/T 膠片之旅回顧

14年的夏天,在學校的咖啡店裡,她將手裡的美能達X700遞過來“要不要試試膠片相機?”。

90後的我,對膠片相機的印象只存在于只有幼兒若有若無的記憶中——塑膠包裝的每按一次快門都會閃光的柯達傻瓜相機。接過X700,結實的機身、緊致的對焦環、清脆的快門聲一下喚起了男生心裡對機械潛藏的熱愛。後來死皮賴臉霸佔這台X700大半年,才不情願地交還。那時候不知道什麼色彩、顆粒,盡挑淘寶上最便宜的膠捲,看著什麼都想拍。

第一次在淘寶上買的膠捲。

學校

花壇中的一朵

天津陳奕迅演唱會

學校邊的便利店

天津早點

宿舍陽臺看出去的火燒雲

景山視角的故宮大概是我最喜歡的北京畫面

宿舍樓外的秋千

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過切下這一刻並把它凍結,來見證時間的無情流逝。

蘇珊桑塔格在《論攝影》裡如是說。如果將照片的意義看作是凍結時間,為了日後回憶,我認為膠片是大大優於數碼的。膠片在顯影、掃描(放大)之前,我們都無法偷窺到被記錄下來的畫面。第一次沖掃膠捲為了湊運費,憋了3個月好不容易攢了8卷膠捲才願意寄出給淘寶沖掃店,直到現在還記得在電腦螢幕上看到3個月前照片的驚喜——一張張畫面極熟悉又仿佛從未見過:按下快門前透過光學取景器看到的畫面,經過鏡頭、時間、膠片、顯影藥水、掃描器的改變,讓熟悉的畫面陌生,就像是一場Dejavu,不可言說的熟悉陌生。

而數碼相機背後的液晶屏在每次按下快門後的重播,讓這種驚喜消失殆盡。現在看來,那時候僅僅為了一聲清脆的快門而不加選擇的記錄,相比於後來那些刻意的照片,更好地保存了當時生活的記憶——在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似乎都能回憶起那時候乾燥空氣的嗆鼻氣味與焦灼心情的不安悸動。

將X700歸還原主之後,有將近大半年沒碰膠片,直到在東京銀座的相機中古店看到這台尼康F3/T。它的價格遠超出了我對膠片相機的預算,但是漂亮得讓我無法拒絕。繞著銀座走了5圈後,糾結的我下定決心吃一個月速食麵也要將它收入囊中。有了它,東京沖掃膠片的高昂價格也沒能阻止我瘋狂地按快門。那時,上課之外的時間,不是在看東京旅遊雜誌,就是在帶著相機去旅遊雜誌景點的路上。也因為膠片相機,結識了好基友,陪我在沖掃完膠片之後,窮苦伶仃地掏出口袋中僅剩的硬幣在Subway啃漢堡。

讓我一眼不能自拔的它

夕陽時分的晴空樹

每天經過的車站

反轉片中等車的人們

富士Pro400H的素雅色彩最適合日本的街道

Portra 400膠片

神保町

亂拍的花花草草卻是最真切的東京季節印象

夜晚新宿的居酒屋

Film photography is ever-lasting. The medium is physical. The negatives can be touched. The chemicals smell. The scanner makes a certain robotic “hum” while it’s doing its job. It’s a very meticulous process – from start to finish. You, as the photographer, are completely involved in the entire process. Working with film isn’t just clicking the shutter and adjusting a few sliders in a software. It’s so much more.

數碼攝影是可靠的、可複製的、可無損修改的,製作一張照片只需要按下快門,將儲存卡裡的照片導到電腦就可以了。與之相比,膠片攝影則不可靠得多、麻煩得多了。膠片相機大部分都是手動對焦、甚至有些沒有內置測光表,可能會因為膠捲使用不當、顯影時間、顯影溫度等等而失敗。但正因為我們可以參與到從拍攝到放大每一個步驟、正因為它不完美,所以得到的每一張照片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更彌足珍貴了。

回國上班之後,閒置時間好像瞬間變少了。有時候是因為加班,更多時候是下班回家後,只要是比躺著費勁的事,都不願意做了。只有偶爾幾次是在閑得慌,才帶著相機下樓散步。當然,去旅遊的時候還是會把相機帶上的。因為懶,10個月才拍了3卷。整理的時候才發現大多是女友大人的照片,果然女友是第一生產力。

對展示的裝置很感興趣小孩

雲岡石窟

畢業後第一次回學校,看到這個畫面覺得還是當學生好

朝陽門

整理照片時候才慶倖有Lightroom成為我的倉庫,5年間的照片都完好地保存在裡面,一張不漏。翻開放負片的盒子,因為出國回國、搬家,有至少一半的負片都已經遺失,再也找不到了。雖然整篇文章在說膠片百般好,但依然不可否認因為便利性與日益成熟的電子技術使數碼攝影不可逆地成為主流。玩相機5年拍照水準仍然捉急,為了改變這囧境,決心多拍照多試驗新的題材與風格,而膠片相機的成本以及耗時決定了無法滿足我的需求。寫這篇文章的原因,其實是為了在賣出膠捲相機之前留下紀念,感謝它2年的陪伴。也希望在膠捲廠商紛紛宣佈複產膠捲,膠片相機逐漸重回大家視野的現在,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膠片,喜歡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