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奧圖科技“被倒閉” AR未來何去何從?

OFweek可穿戴設備網網訊 使用“增強現實”(AR)技術的“精靈寶可夢GO”遊戲風靡全美國。
葉晨光最近的媒體邀約比較多。很多記者都想問他一個問題,奧圖科技公司是否倒閉。
奧圖科技是葉晨光創立的一家生產AR眼鏡的公司,其擔任公司的CEO,先後幾次獲得融資,在業內頗具知名度。
然而,近日一則媒體報導卻將奧圖科技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該報導稱奧圖科技為國內首家倒閉的AR公司,員工僅剩四人。而葉晨光則回應,公司絕非倒閉,融資沒到位是事實。
即將過去的2016年,AR(增強現實)與VR(虛擬實境)一樣成為智慧穿戴領域關注焦點。此前大熱的AR產品穀歌眼鏡已經停產謝幕,而今年基於AR技術的PokémonGo(寶可夢)遊戲火遍全球。在此次奧圖科技被傳倒閉的背後,目前AR的技術以及相應產品發展到底處在一個什麼階段,未來有沒有前景?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2014年4月25日,江蘇南京,市民在體驗谷歌眼鏡。這是當年眾多科技產品愛好者最期待的產品之一,如今已退出歷史舞臺。
做AR的沒有做VR的多
“只有三五家達到收支平衡和盈利”
“媒體邀約太多,沒法一一回復了。”近日,記者欲就奧圖科技一事採訪葉晨光,而顯然他已經被媒體“包圍”了起來。
奧圖科技成立時,穀歌眼鏡已上市,被賦予很高的期許。葉晨光體驗了穀歌眼鏡並意識到AR會是下一代屏的機會,在公司成立並研發了兩年後,奧圖的第一款AR眼鏡———“酷鏡”在2016年正式量產上市。
報導稱,葉晨光發現,與AR火熱的話題度相比,很少普通消費者願意為他的產品買單。這款售價3499元的AR眼鏡,從上線銷售到現在,只有兩三千台的產量。
葉晨光對此回應記者,“AR需要鼓勵,雖然說AR發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你不能說消費者不滿意,消費者還是挺滿意的。消費者很少買單不是我們家的問題,我們在所有行業裡面出貨量是最大的,其他公司還沒有量產,你要這樣對比,你不能拿我們AR產品的銷量和手機的銷量去比較,手機裡面最早的大哥大一開始也是很少人買得起的。”
對於AR眼鏡銷量少的原因,有分析稱,除了價格太高和目標人群太窄外,AR產品本身也不太完善。此外,AR概念流行起來還是近幾年的事情,AR面臨著一大堆的問題沒有解決。包括識別語音不准,定位不准,應用太少等。
對此,焰火工坊CEO婁池接受記者採訪分析稱,類穀歌眼鏡的產品確實存在這些問題,這類產品穀歌停產是有諸多原因的,比如沒有精深和現實無法結合,比如顯示方式清晰度差等等。
走訪:華強北店主不知AR為何物
那麼,AR產品的線下銷售情況怎麼樣?12月28日,記者走訪深圳華強北十餘家電子產品專賣店發現,其中有七八家電子產品專賣店有VR產品在賣,但是卻沒有一家電子產品專賣店出售AR產品,有的店主甚至不知AR為何物。其中一位店主說:“AR技術還不成熟,很多都是樣品機,還不能量產,明年才可能會有。”
另一家電子產品專賣店店主張女士告訴記者:“AR產品還要好幾年才能有,現在AR技術都沒有,軟體也弄不出來,賣什麼啊?就像回到我們在用大哥大的手機時,當時如果你說我要用現在觸屏的手機,但是那時觸屏手機還沒出來呢。現在VR就是手機的大哥大時代,量產、價格實惠便宜普及使用的AR產品不是華強北沒有,世界上可能都沒有。產品還沒問世呢,只是人想的產品要達到這種效果,還沒研發出來,那些大公司也沒研發出來,HTC、Oculus都沒研發出來。”
而實際上,整個深圳市VR產業會員涉及AR的企業也並不多。深圳市VR產業聯合會會長譚貽國對記者介紹,我們協會在全國有36個會員做AR的,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其中深圳有15個做AR的,其中2/3做B端。大概需要3到5年的時間,才能進入C端。
“做AR的沒有做VR的多,這是因為AR的技術難度更大,成本更高。資本可以加快技術的突破,任何技術都需要沉澱,需要時間去改善技術。目前,我瞭解的只有三五家達到收支平衡和盈利。”譚貽國說。
投資人:現在AR發展C端還太早
“看了100多個AR項目只投了兩個”
針對奧圖科技被曝倒閉一事的回應,葉晨光對媒體的統一回應是公司絕非倒閉,融資沒到位是事實。
據報導,今年10月,奧圖科技宣佈獲得A+輪融資,共兩千萬元,投資方為奮達科技與華眾資本。葉晨光表示,華眾資本目前已到賬500萬元。奮達科技方面的投資則還未完成。12月28日,葉晨光進一步回應南都稱,“投資方還在撥款之中,需要點時間,畢竟是一家上市公司,比較慢。”
為何下半年的資本投資對於AR行業趨於理性?婁池認為,當前資本市場是整體趨冷,不是對某一個行業冷。譚貽國則表示,要知道資本本身是逐利的,上半年資本投的太多了。此外,這也和有一些AR創業團隊沒有達到預期,關鍵技術的攻克不太順利,原來的承諾可能沒有及時兌現。“上半年AR這個行業很火,但只是虛火。進入下半年投資人也有經驗了。隨著明年製造業盈利成本增加,肯定運用新技術檢測、培訓等,AR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前景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