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打開人大腦插入資料線相連電腦:結果這樣

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投資成立了一家名為Neuralink的公司。本周,在一份長達3.6萬個單詞的白皮書中,他詳細介紹了連接人腦和電腦的計畫。

馬斯克接受了Wait But Why網站蒂姆·烏爾班的採訪。烏爾班此前曾對馬斯克的另兩家公司SpaceX和特斯拉進行深度報導。馬斯克目前擔任這兩家公司的CEO。

烏爾班表示,相對於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和SpaceX的登陸火星,解釋Neuralink的使命要更具挑戰性。他表示:“在瞭解這家公司的6周之後,我確信,在工程的大膽程度和使命的宏偉性方面,這都要超過特斯拉和SpaceX。另兩家公司的目標是重新定義未來人類要做什麼,而Neuralink希望重新定義未來的人類本身。”

烏爾班最初介紹了神經科學的基礎,隨後開始討論馬斯克關於未來人腦電腦介面的計畫。過程中還涉及了華盛頓大學用人腦操控電子遊戲的實驗,以及西雅圖的科幻小說作家拉梅茲·納姆。

Neuralink的第一步計畫是開發可植入大腦的介面,這將類似於帶電極的人工耳蝸和視網膜植入物。這些設備可以給聾人和盲人帶來一定的聽力和視力。馬斯克對烏爾班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約4年時間裡推出產品,説明某些嚴重腦損傷(包括中風、癌症引發的腦損傷,以及先天性缺陷)的患者。”

這一過程中的創新包括更容易植入人體的電極,例如哈佛大學一支研究團隊向小鼠大腦植入的神經織網。另一大技術挑戰是讓大腦植入物可以與雲計算平臺進行無線通訊。

根據馬斯克的設想,未來神經織網將可以由機器植入人腦。“能夠進行這種操作的機器將會類似Lasik(鐳射視力矯正手術),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否則你將受到限制,因為神經外科醫生的數量有限,且成本很高。”他表示,“你需要類似Lasik的設備,最終能夠實現一定的規模。”

用機器向人腦植入設備,説明人腦與機器通信,這並不能給人帶來溫暖的感覺。實際上,這聽起來很像是電影《駭客帝國》。馬斯克的目標還將面臨另一方面問題:即使過去幾年神經科學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我們對於人腦的瞭解仍然遠遠不夠。

關於研究100萬神經元同時的互動,Neuralink的科研團隊或許很樂觀。但相對於當前能達到的研究水準,這仍要高出3個數量級。1年前,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項研究中,他們解開了1278個小鼠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的體積不到1立方毫米。

或許,神經科學領域的“摩爾定律”,或者“梅特卡夫定律”,將發揮作用。不過,關於何時才能開發出可植入大腦、能無線通訊的人腦電腦介面,並推向大眾市場,馬斯克的預計可能過於樂觀:

“我認為,還需要8到10年的時間,就能讓非殘障人士使用這一技術。值得指出的是,這非常依賴於監管審批時間,以及我們的設備對於殘障人士效果如何。”

烏爾班和馬斯克確認,人腦與機器的融合將會造成倫理和存在主義的問題。這也是馬斯克支援非營利組織OpenAI的原因。OpenAI致力於確保人工智慧研究符合對人類有利的方向。

實際上,這並不是對人腦之間互聯,以及人腦電腦互聯的首次探索。威廉·吉布森的著作《神經浪遊者》也提出了類似場景。3年前,知名物理學家加來道雄在新書《心靈的未來》中提出人腦網路的概念。

不過,馬斯克具備充足的資金,有能力將這樣的概念變為現實,這將會帶來不同。根據馬斯克的看法,將人工智慧集成至人腦能夠確保電腦的發展符合人類的利益。

馬斯克對烏爾班表示:“我們面臨的選擇要麼是被超越、變得沒用,就像是寵物,要麼就是探索某種方式,實現與人工智慧的共生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