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什麼最重要?你想過沒……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把簡單的餌料配方問題複雜化,當複雜到五花八門餌料配方大搭配的時候,我們卻需要把複雜問題簡單化。認為餌料複雜的釣友,通常把“餌料配方”一詞理解為名詞,把餌料理解為單純的香腥上的一種配方,即餌料配方=某某%+某某%。野生魚長期處於饑腸轆轆的狀態,在溫飽沒有解決的前提下,根本談不上挑剔。而野釣中餌料的複雜性,並不在於餌料的本身,我們應該習慣把“餌料配方”一詞作為“連詞”來理解,它的運用與魚情,氣溫,戰術等等息息相關。野釣中的餌料從來就不是單一存在的。在實戰中,針對魚情合理的運用技戰術,平庸的餌料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違背魚情則再好的餌料也會從天堂到地獄。所以水庫野釣中的餌料配方,其根本在於:重魚情輕餌料,重實戰輕口談。
魚的視力約1米左右,敏感的顏色為紅、白、黃。幼魚或魚體偏小,主香腥,成年魚或魚體偏大,主本味、糟臭。氣溫20度為水庫用餌的分水嶺。溫度走低:釣餌走腥,調靈釣靈釣吃口,傳統的活食重動態(線蟲優於蚯蚓),台釣的商品餌重狀態(拉餌優於霧化)。氣溫走高:釣餌走香,調鈍釣鈍釣轉身,傳統的靜態食優於活食,重本味。台釣的商品餌粘餌優於粉餌,重清淡。以無鯵為前提,則活餌優於死餌,動態餌優於靜態餌,有鯵則剛好相反。
餌料配方中的基礎餌料占整個餌料的70%的比例,基礎餌料的兩個特徵在於:重本味;未經過加工處理的自然餌料為首選。味清淡或單一;便於隨時可以根據釣場的變化添加輔助餌料。實戰中我們經常遇到白水無窩狀態下起魚,隨著垂釣的繼續,魚越釣越少,越來越小。而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飲用水水庫或開釣時間較久,被我們稱為釣“爛”了的水庫。這類水庫的魚情大體都是一致的,即:水面大,魚的整體密度小,無效魚多於有效魚。在追求餌料對路的過程中,餌料對路是魚類長期適應環境造成的,也就是釣魚諺語中說的,春腥夏清秋香冬甜。對於在野釣中對它的理解,我們不能狹義的理解為商品餌,而更多的是指天然餌料,所以紅薯通常被我們推為基礎餌料之首。
以紅薯為例(紅薯切片,煮熟,去皮,未冷卻前揉捏成團,密封放置冰箱,出釣前一天完成):垂釣重點——防鯵,垂釣方式——雙窩互換,調釣方式——調鈍釣鈍釣轉身。這類水域垂釣最大難度在於對餌料用量的控制,打竿頻率越高,餌料在底的堆積越多,餌料堆積越多則鯵子越多。商品餌的粉狀,絮狀餌料的抗鯵能力,遠遠不如傳統的固態餌料,這也是這類水域懸墜不如傳統的根本。雖然有些小藥或者開粘餌,硬餌可以相對提高防鯵能力,但那只是針對無效魚的中層截殺。水下有魚不做窩,水下無魚做輕窩,鯵子未出現時考慮適當的增加抖竿頻率,零星出現鯵子進窩的現象時,採取不釣正窩釣窩邊的戰術。瘋狂打窩,做窩,通常的結局都是大量的鯵子留底,鬥漂(漂跳舞的現象)形成爛窩。利用離主釣位不遠處的副窩與主釣位的輪換垂釣,從根本上壓制餌料在底的堆積量,是目前懸墜在多鯵狀態的比較理想的戰術。
△美人魚二代魚線,採用獨特專利配方,高密度尼龍分子,韌性好,拉力強勁,標準線徑不漲號,柔軟度高,恢復性能更佳。手感細膩,切水優越,入手長時間不吸水,漁訊更明顯,能有效避免繞線。二代經過特殊強化處理,可重複多次使用
△飛鯊是化氏集團2016重磅推出的一款純暴力釣竿,採用日本東麗最新研發納米科技複合碳纖維布,釣力值及強度比常規型號碳布提升30%,在易斷部位做了小布加強處理,竿身釣重更牢固,每節尾端設有防卡節設計,釣竿設計多達十多種碳布,竿身弧度更順暢,釣感更佳。
對於餌料配方中的輔助餌料,我們通常在香腥上去做文章,但忽略了任何的食物在自然的狀態下,進入水中都會有一個固定的黴變過程。無論香腥,餌料必然會經過新鮮—變酸—發酵—黴爛的過程。而野生魚的最大特點在於:有記憶性,自然狀態下餌料的模擬度越高,魚的謹慎性越低,進食的欲望也越強烈。典型的幾個例子有助於我們思考,即:酒米為什麼要用酒泡?蚯蚓為什麼是萬能釣餌?新鮮玉米粒、煮老玉米粒,為什麼中魚體型偏大?上述四種商品餌分別為香,腥,糟三味(黑雞膏少加為腥,多加為臭)。餌料配方的搭配首先根據季節突出主味,而後根據魚情(有效魚和無效魚的整體比例)決定粘度,以及魚體大小加入輔助餌料,模擬自然餌料的黴變過程,以求餌料的對路。
我們不能以人類的感官的適應程度,作為判斷餌料好壞的根本。餌料的對路在釣“爛”了的水庫中只是理論上成立,現實中則可以忽略不計。但被眾釣友以某種單一的釣餌,長期釣貫了的水域,(如:線蟲,新鮮玉米粒玉米,煮老玉米等收穫多多的這些餌料使用現象),首選尊重當地釣餌。不同的水庫餌料使用存在差別,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從未開釣的,開釣初期的水庫,放魚賭釣的前期或初春仲秋時期。垂釣重點——重窩,垂釣方式——單窩死守,調釣方式——調靈釣靈釣吃口。這類情況的特點在於:有效魚警惕性較小,搶食瘋狂,魚的整體密度相對較大。大多數的魚種都是同類群居,如體型相差不是特別大,不太可能出現同類相互驅趕,搶食的現象。通常是體型較小的在中間,體型較大在四周的特點。但不同魚種則有採取驅趕異類,聚集同類進食的特點。單窩死守加快抖竿頻率,重窩誘魚,不同種群或體型較大的自然會驅趕無效魚。在上魚情況較好時甚至需要故意空竿,以保證窩底的餌料堆積量。根據釣上來的魚體大小,適當的加入輔助餌料,調整香,腥,糟,臭四味。(酸味多為花白鰱喜愛,慎用)
△ 本品由天然螺肉、貝肉、南極磷蝦、蠶蛹配合各種微量元素和化氏誘食劑膨化而成。餌品因其天然素材製成,形成天然味型。螺肉、磷蝦本味濃郁,各種魚誘食強烈,使其釣點的魚越聚越多;貝肉、蠶蛹肉肥量足,可將魚久留不散。
△一味是化氏釣具旗下子品牌,類似於漁具中的“小米”。一味魚竿是國內第一款釣友參與設計的魚竿從塗裝到調性直至定價都是用戶在參與,首創了3.0米/4.2米/5.1米/6.0米/6.6米/7.5米6個全新規格,真正實現一寸長一寸強,首創行業9元配節險。產品上實現了出色的性價比,價格僅為同等參數同等重量的其他魚竿的50%不到
餌料用量的多少和造成鯵子鬧窩的持續時間是成正比的。以上僅僅是我們討論的兩種極端的現象出現時,餌料的應對方法。我們對各種水域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以後,隨我們出釣的實戰經驗的增多,野釣中的餌料,在我們腦海裡就會逐漸形成一個用量表。什麼時候該增加,什麼時候應減少,搶魚的情況出現時我們大體上就會了然於心。有的時候我們會被迫的和別的釣友,擠在一塊狹小的水域裡,進行垂釣,從而形成而搶魚。觀察傍邊釣友的上魚情況,有無鯵子擋口。如果沒有就加大商品餌料的比例,釣友的餌料走腥,你就比他還腥,他主香,就要比他開的更香,利用他的窩子把魚搶過來,打竿的順序為先周邊後中間。如果有無效魚,則和他相反,他走極腥我們就開腥,他走腥我們就走香,他走香我們就開清香,他走清香我們走本味,讓無效魚儘量往他那邊靠。打竿的順序則改為先中間後兩邊。溫度走低,降低魚吃食的警惕性和難度,餌料鬆軟或絮狀絲狀。溫度走高,延長餌料以顆粒形態留底的時間,加強抗鰺子的能力,餌料粘稠強調固體形態。
綜上所述,野釣中如基礎餌料能夠上魚,則直接跳過輔助餌料的環節,以鰺子的密度為基準加入調整狀態的餌料。如基礎餌料不能保證上魚,則在香,腥,臭上逐次累加,最後為糟。而輔助餌料的用量通常在15%左右,原因在於魚類的嗅覺遠遠大於人類,同時也便於第二次變味的覆蓋。以鯽魚為例,如對象魚在二兩以下,輔助餌料在香,腥上做文章(整體比例),物件魚在三,四兩以上則在糟,臭上考慮(整體比例)。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餌料用量的多少和造成鯵子鬧窩的持續時間是成正比的。在野釣正確的分析漁情,調整和控制抖竿頻率是所有餌料的運用的前提。
野釣中影響漁獲的因素多種多樣,我們應該熟悉用積極思維的方式去釣魚,因為在垂釣中,思維永遠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