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奶茶和現在的奶茶,有什麼不同?
幾乎所有中國年輕人的青少年時代,都少不了“奶茶”二字。和稱分量的香酥雞一起稱霸放學後“歡樂時光”的珍珠奶茶,是我們所有人的珍貴回憶,不可磨滅,更無可替代。
年紀漸長,選擇多了,我們似乎淡忘了奶茶的陪伴。加班時,總是咖啡在手,偶爾饞嘴喝杯奶茶,卻總也抹不去心中淡淡的嫌棄:
“啊呀,也就是香精和奶粉。”
時代在變,很多人感慨,如今的蔬菜水果蛋奶肉,都不復小時候的美好味道。相反,那一杯曾經滿是香精奶精的奶茶,卻似乎完成了某種頗為驚人的逆襲。
你長大了,你愛過的奶茶,也在變得越來越好。
還以為奶茶停留在半杯粉、加點水、搖一搖的時代?一杯好奶茶,光是分類、流派,就有許多學問,而它到底有多少種做法,更是能編本書了。
今天,我想帶你看一看。記憶裡小時候的奶茶,和現在你喝到的奶茶,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奶茶進化史
1.0 粉末時代
問了不少朋友(還有我自己),人生的第一杯奶茶,是小時候放學路上的奶茶店。
那時候的奶茶,口味多得數不清。每人手裡的奶茶,顏色都不一樣:粉紅草莓味,紫的香芋味,淡綠哈密瓜,巧克力味咖啡味,深淺不一。
牆邊整整齊齊堵滿了一個個粉盒子,用奶粉勺舀了,一勺勺倒進杯裡,做實驗一樣,加水一沖,塑封機封上口,搖搖均勻,甜甜的一杯魔法就這麼變出來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以為奶茶就是沖劑一樣的東西。
再過幾年,這種粉沖的奶茶,就可以自己在家泡著喝了。不知道,現在優樂美和香飄飄分出勝負了沒。
粉末時代的奶茶,沒有茶也沒有奶,主要配料,幾乎就是植脂末(俗稱奶精)。況且十幾年前的植脂末,處在零健康的原始階段,一倒就是小半杯。
很想坐時光機回去告訴自己,少喝點呀小朋友……
2.0 街頭時代
由植脂末和甜味劑編制的童年回憶,有一天還是終結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沖劑式的奶茶,不健康。
但喝奶茶的習慣,還是留了下來,也便催生了更“高級”的奶茶。毫無疑問,以coco、一點點、快樂檸檬為代表,奶茶的2.0時代,就是街頭連鎖奶茶店的天下。
奶茶2.0時代,製作流程多了儀式感:調味粉盒被一排整齊的桶代替,裝著不同的茶和奶,按比例混合在雪克杯裡,像調雞尾酒那樣拼命搖,最後奶茶才如細流般緩緩流出。
從1.0進化到2.0,奶茶原料經歷了革命式的變化:
原料裡終於有真正的茶了,不管茶葉品質如何,但至少是真的紅茶、綠茶、烏龍茶。為了保持新鮮,很多店會每2-3小時更換一次茶湯。
不過,2.0時代的奶茶,變化最大的是奶。比如,雖然用奶精的店家依然存在,但更多的店家開始使用牛奶製作奶茶,從普通的常溫奶,到口感更好的巴氏奶,都有涉獵。
還玩出了新花樣:打發淡奶油變成奶蓋,覆蓋在純茶上,一厚一薄相互疊加,玩出了全新的口感!
如果你是奶茶店的常客,對奶霜歐蕾瑪奇朵、布丁仙草西米露之類的字樣,想必不會陌生。告別了1.0時代的奶茶,就像原子大爆炸一樣,快速換代更迭、推陳出新,終於要迎來新世界。
3.0 精品時代
奶的原料和工藝,是2.0時代的主題。奶茶的3.0時代,拼的是茶,從原料品質、萃取工藝,都有重大升級!
2.0時代慣用廉價茶葉,只依稀辨別澀味和碳焙味,只能粗暴簡單地叫它們綠茶、紅茶或者烏龍茶。當茶原料越來越好時,菜單會產生下面這樣的變化:
看著專業又細分的奶茶功能表,恍惚間,還以為自己在茶館呢。
原料改進已經讓人大為驚喜,這些奶茶店還想盡了辦法來“折騰”茶:
萃取方式1:意式機
對,茶也可以像espresso一樣被萃取出來,時間、溫度和壓力的參數都隨茶葉品種而調整。
雖然單飲未必可口,卻非常適合做成奶茶。
奶泡打好後,拉花完全無壓力哦:
口感:像奶咖一樣濃郁綿滑,但並不適合所有茶。
萃取方式2:steampunk
steampunk是近幾年在美國流行的茶咖兩用機,有點像台半自動的愛樂壓,設置好時間、溫度等參數後,這台機器就可以自動泡茶。國內不少時髦茶館,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貌美如花、方便穩定,是它的優點。缺點?死貴死貴,一套要好幾十萬,用這個的,都是土豪!
諾,就這樣玩兒(圖片來自網路)
口感:可濃郁可清爽,靈活多變,穩定性強。
萃取方式3:萃茶機
很多主打“現泡茶葉”的奶茶店都會用它,因為節約時間。
萃茶機乍看像榨汁機,但其實內部構造完全不一樣。萃茶機的原理,是借助水流快速衝擊茶包,盡可能快得到一杯現泡茶,通常用來搭配奶蓋。
口感:比起放了好幾個小時的茶,的確要新鮮一些。不過味道偏淡。
萃取方式4:冷 泡
咖啡裡很流行的cold brew,也適合泡茶葉。8-12小時,低溫浸泡,現在的純茶,很流行這樣泡,用來做奶茶麼,有點小奢侈。
口感:好喝!就是……挺耗茶葉的。
特別聚焦:萬花筒一樣的臺灣奶茶
我們從小喝到大的奶茶,大部分,還是臺灣奶茶。
除了阿慶那一句“珍珠奶茶真好喝”,把臺灣奶茶和港式奶茶進行對比,會是一個重新認識台奶的有趣視角。
它們的差別?臺灣代表小清新、小可愛,港奶愛好者,一般自詡“很重口”。
不過,僅以口味輕重區分,其實並不科學。我們把這港奶和台奶簡單拆解了一下:
港奶,有點性冷淡,極簡主義是靈魂,淡奶和錫蘭紅茶是從不退場的主角。做港奶的師傅,甚至花上畢生精力研究紅茶配方、鑽研沖煮的手勢和力道,像工匠一樣精雕細琢著自己的作品。
台奶就不止一副面孔了,由奶、茶、小吃三個部分構成,每種背後都是一個大千世界,讓一杯奶茶能夠不斷從外界汲取靈感、自我拆解、再重新排列組合。
台奶的多變,如一只萬花筒,也令它可以順時革新,對新鮮事物來者不拒。所以你看,台奶這十幾年翻天覆地的進化史,背後也不乏道理可循。
如今的奶茶,已經不再是記憶裡那個甜甜的飲料了。
好喝的奶茶,是有立體感的:牛奶的蛋白質包裹味蕾,讓你嘗得到順滑口感,茶葉裡的單寧,則會在舌頭上跳舞,形成一緊一縮的奇妙對峙;乳味寬厚,茶香綿長,經得起仔細欣賞。
入了奶茶這個坑,一天是爬不出來的
過去這一個月,企鵝君喝了好多奶茶
好喝的,難喝的
猜猜:
奶茶店的段位,怎麼分?
街頭的連鎖奶茶,我們有哪些新發現?
boutique奶茶店,長什麼樣?
都喝奶茶,北上廣一樣嗎?
請關注接下來的奶茶大測評
你要的答案,全都有
文 | blublu
設計 | 小綠
攝影 | 霈璿
編輯 | 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