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除了吃餃子你還知道什麼?
圖/趙向前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杜甫
冬至
十一月中
12月21日
_______
以下文字節選自餘世存最新力作
《時間之書:餘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插畫/老樹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極重要的一個節氣。一般人以為它是兩千多年前測定出來的,還有人猜測是周公測定天下之中時測出來的(“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這其實是囿於文獻的想當然。
調時定時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更是人類的本領。以人身為度,因為人在夏天的時候會看到自己的影子越來越短,在冬天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影子越來越長。立人身為尺度,立竿見影,每次最短的日子即是夏至,最長的日子即是冬至。
古人的解釋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科學的解釋是,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當然影子也就最長了。對北半球的居民來說,冬至日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又是北半球白天最短暫、黑夜最漫長的一天。這一天在中國的先民心中,被稱為“至日”。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
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
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有溫熱感。
殷周時期
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周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中原地帶從周代起官民都會有祭祀活動。《周禮》:“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饑餓死亡。
漢代
漢武帝時太初改曆,實行夏曆,將歲末推後至12月,歲終祭祀才與冬至相分開。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魏晉南北朝
冬至稱為“亞歲”,人們要向父母長輩拜節。
唐宋
唐宋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節的祭拜活動有很多,主要有祭祖、拜父母、拜師等。冬至祭祖,是人們向祖先彙報一年的豐收情況,祈求祖先保佑的一種行為。冬至祭祀為大祭,一般全族人都要參加。
讀書人要祭祀先師孔子,因冬至如同過年,等同于增壽一年,所以冬至日要懸掛孔子像或設孔子牌位。
這一天,學生還要備禮看望老師,酬謝一年的教育之恩。
數九
數九的習俗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實際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九十天。在中國文化裡,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
畫九
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寫九
“寫九”的文化味很濃,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風)”或“春前庭柏風(風)送香盈室”九字,先雙鉤成幅,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用粗毛筆著黑色,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每天填完一筆後,還要用細毛筆著白色在筆劃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裡較詳細的氣象資料。”
民諺有:“過年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所在的月又稱子月,對天文曆法而言,冬至是陰陽合曆“十九年七閏”的起計點,即“朔旦冬至”。
“朔旦”(初一)是太陰曆概念,“冬至”是太陽曆概念。每過十九年,太陽曆冬至子時以後(旦),即太陰曆初一(朔)。這一重要時刻,叫作“交子”,意為太陽曆、太陰曆的起計點,交于冬至子時。
張遠山先生認為,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應該來源於此:餃子外皮為月形,象徵陰陽合曆的太陰曆表像。餃子內餡為日形,象徵陰陽合曆的太陽曆本質。所以陰陽合曆起計點“朔旦冬至”的交子之時,必須吃餃子。餃子的標準褶子,應為十二,標示一年十二月。
冬至:君子以見天地之心
節選自餘世存《時間之書:餘世存講二十四節氣》
插圖/老樹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極重要的一個節氣。一般人以為它是兩千多年前測定出來的,還有人猜測是周公測定天下之中時測出來的(“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這其實是囿於文獻的想當然。先民要測時、定時,都不可避免地與冬至相識,無論是四千年前的索爾茲伯里巨石陣,還是五六千年前的良渚祭壇,觀察冬至日都是人類文明史早期極為重要的活動。
調時定時是一切生物的本能,更是人類的本領。人類測定時間,除了月亮、星星,最重要的就是測定太陽與地球、與人身的關係。“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木杆、竹竿、土圭,以八尺為標準,其實就是以人的八尺身高為參照。以人身為度,因為人在夏天的時候會看到自己的影子越來越短,在冬天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影子越來越長。立人身為尺度,立竿見影,每次最短的日子即是夏至,最長的日子即是冬至。
古人的解釋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科學的解釋是,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當然影子也就最長了。對北半球的居民來說,冬至日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又是北半球白天最短暫、黑夜最漫長的一天。這一天在中國的先民心中,被稱為“至日”。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因為“氣始於冬至”。此時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穀、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因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在這個陰陽交接的時候,中國人通過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濕,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會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時間裡,它的前面為剝卦時空,時空中的陽能被剝盡,但中國人說,這不要緊,剝極必復,複則見天地心。什麼是天地心?是太陽,是人心,是希望,是能量,是生命本身。西方科學家卡普拉(Fritjof Capra)則以複卦命名其專著The Turning Point(《轉捩點》,複卦英譯為return或the turning point。有的版本還把複卦設計為封面),以複卦作為開場白,用複卦初爻所象徵的轉捩點意義,來說明人類正處在是走向生存還是走向毀滅的重大歷史轉折關頭。這也是冬至給予人類的啟示。詩人白居易有一年冬至在邯鄲度過,他寫詩說:“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全文選摘自餘世存《時間之書:餘世存說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申遺專家力薦,迄今最全面的有關節氣的文化之書。版權歸出版方所有,轉載請聯繫。
首部全面解讀二十四節氣的國民讀本
著名學者余世存最新力作
《時間之書:餘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定價:65.00
上市時間:2016年12月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重溫人與天地萬物感應共鳴的古典時光
解讀中國人千百年來證實的存在與時間
時 間 之 美 不 舍 晝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