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寶寶過了1歲還不會走路,我們需要擔心嗎?

大部分家長都期望自己孩子在將近1歲左右會走路。美國兒科協會指出,其實寶寶在9個月到18個月之間開始行走都是正常的,而且沒有任何研究表明早走路的孩子以後就一定聰明。1歲前寶寶其實需要花精力發展好多技能,認知、精細、語言、交際、運動。有的寶寶會花興趣在語言,自然大運動就會慢一點,通常這種類型的寶寶我們叫“社交型寶寶”。

由於每個寶寶的興趣點不一樣,他們會自己把精力先投入到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去發展,然後再發展其他方面。有的寶寶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他們創造合適的空間,比如每天都是抱著,或者就是讓寶寶躺著。寶寶會爬了後,處處限制。自然,寶寶就沒有機會去嘗試發展站立走路。

所以當寶寶過了1歲後還不走路,先可以想想寶寶是不是其他方面突然有個爆發期(比如語言)或者檢討一下自己平時是否提供寶寶鍛煉的機會。

那麼我們在面對孩子走路的問題應該如何的理解呢?

1.這些走路姿勢正常嗎?

在全家人的期盼下,寶寶終於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但寶寶怎麼是O型腿呀?好不容易不那麼明顯了,又變成X型腿了,有時候又像芭蕾舞演員一樣踮著腳走路……寶寶你到底腫麼了,讓為娘哭一會兒;其實,大多數寶寶的膝內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和踮腳走路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和懷孕期間寶寶被擠壓在子宮內,寶寶初學走路缺乏經驗,以及韌帶、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等因素有關。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和走路經驗的積累,這些現象會自行改善和消失。一般O型腿(膝內翻)和踮腳走路會在寶寶1歲半-2歲間消失,X型腿(膝外翻)的情況也會在寶寶上學前(5-7歲)得到改善;如果發現寶寶兩條腿的彎曲程度不一樣,走路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疼痛,媽媽們就要引起重視了,建議及時諮詢兒童保健科醫生。

2.寶寶經常跌倒怎麼辦?

寶寶剛學走路那會兒是媽媽最累的時候,整天彎著腰跟在後面,生怕他磕到碰到。有些媽媽為了保護寶寶和自己脆弱的腰部,可以借助“坐式學步車”“學步帶”這類神器,這樣我們媽媽也就可以輕鬆一下了!

媽媽們要淡定,在學步期,摔跤是很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起初,寶寶還不太會掌握平衡、控制速度,也不知道該如何停下。只有通過一次次的摔倒,寶寶才能逐漸掌握走路這項新技能;媽媽要做的不是防止寶寶摔跤,而是保護他不要受傷。給寶寶營造一個安全柔軟的學步環境,比如在地上鋪上地毯或爬行墊,確保四周沒有凸起的角或容易跌落的物品,地面不會太滑等。

另外,寶寶摔倒時,媽媽不要表現的大驚小怪。給他一個安慰的擁抱,然後鼓勵他繼續練習,這樣寶寶也會覺得摔跤沒什麼大不了的。

3.要不要給寶寶穿鞋呢?

可能你已經早早地給寶寶買好了新鞋,就等著他學步時給他穿呢。但對於初學走路的寶寶,沒有什麼比光著腳丫更好的了。光腳走路不僅能刺激寶寶豐富的腳底神經,促進他的血液迴圈,加強足弓,強健腳踝,還能讓寶寶的腳趾更牢固地抓住地面,防止滑倒。

要是天氣寒冷,你可以給寶寶穿上一雙防滑襪。如果帶寶寶外出,給他挑選一雙柔軟、防滑、合腳的鞋子。記得每個月都要給寶寶檢查鞋子是否合腳,因為寶寶的腳長得飛快,可能2-3個月就要換新鞋了。

寶寶學走路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走路的姿勢要端正。兩腳要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能向內,這樣會形成內八字腳或外八字腿,很容易摔倒,而且極不雅觀。

2.要多曬太陽。吃些魚肝油和含鈣高的食物,使幼兒骨頭長得硬實,能夠承受身體足夠的重量,不致因雙腿不硬實而形成羅圈腿。

3.大人牽著幼兒的手走路時,不要使勁拉拽,以免小孩的肩關節,肘關節脫臼。

4.加強對學會走路的幼兒的保護。寶寶學走路,不可避免地會有跌倒、磕破頭皮等情況,因此要注意保護,特別是在容易受到損傷的部位。

5.讓寶寶玩無危險的玩具。寶寶剛學會走路不久,但他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因而愛拿玩具耍玩,這就要求對寶寶的眼、耳、鼻等進行保護;不要讓寶寶玩銳利的玩具或長棒小玩具,否則摔倒後會傷害身體,更不能把這類玩具塞迸鼻孔和耳朵。

6.不要讓幼兒往嘴裡放東西。寶寶學走路時,不要讓他把任何東西塞在嘴裡,否則容易引起事故,比如把小玩物吞進氣管裡。此外,這些東西也不衛生。

所以寶寶在1歲左右還不會走路也不要太過擔心了哦!父母要給他們多創造合適的空間,不要每天都是抱著或者讓寶寶躺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