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千萬別再跟孩子說“等一下”這樣做對孩子傷害大

在平時我們經常會對我們的孩子是“等一下”,你是不是會感覺這樣並沒有什麼?其實在孩子的心裡面就會感覺到我們特別的不在乎他們的感受,所以我們在說這幾個字的時候,需要特別的謹慎才可以!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約了朋友吃飯的時候,我們就先到了,然後給他打了個電話,他就說了一句話:“等一下,我快到啦”。

那麼這個等一下是需要多久那?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其實我等了他2個小時。

當爸爸媽媽給孩子說等一下的時候,孩子對時間的感受就更是拿捏不准呢;所以我們需要說出具體時間,這樣就可以消解孩子們內心的不安了!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是怎麼樣經常的和孩子們說“等一下”的呢?看看你是不是有經常這樣的對孩子說!

“媽媽,教我做功課”,“我正在忙,等一下再教你。”

“媽媽,念故事書給我聽”,“等一下!”

我們總是不自覺地隨口對孩子說“等一下”;雖然這是很方便的一句話,但孩子聽起來又是什麼感受呢?

“等一下”究竟是多久之後呢?是一分鐘?還是五年?當媽媽說“等一下”時,孩子心裡會想。

孩子相信爸媽隨口說的“等一下”,內心開始期待“是現在嗎?”、“還沒好嗎?”從而感到坐立不安。

然而父母所說的“等一下”,往往和孩子認知的“等一下”有很大的落差。孩子想的可能是“五分鐘左右”,而你心裡盤算的可能是三十分鐘後,因此和孩子之間就演變成“還沒好嗎?”“再等一下”;“還沒好嗎?”;“不是跟你說等一下嗎?”,最後與孩子發生衝突。

“等一下”究竟是多久呢?

因為時間模糊曖昧,所以提出要求的人,莫名產生等待的壓力。老公把你交代的事完全拋到九霄雲外,真希望他能說清楚,究竟什麼時候才要動手幫忙澆水。

等待的人總希望“能夠把時間說清楚、講明白”。只要能清楚知道要等多久,就算必須等待,也會覺得安心。

一碗泡面清楚地標示“要等三分鐘”,就是很明確地寫“三分鐘”,所以我們能夠泰然自若地等待。

如果只告訴你“加入熱水後,差不多時間就可以吃了”,反而會令人坐立不安。我們都希望有一個等待的標準,“容易瞭解的標準”就是重點。

不跟孩子說“等一下”而改為“等XX分鐘”的好處還有:

1.不使孩子學習到父母的“等一下”,變成一個磨蹭的人;

2.可以使孩子從小具有時間觀念;

3.可以使孩子學會運用“等XX分鐘”來精確表達語意;

4.讓孩子從小養成尊重別人時間的好習慣。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說話中,特別是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因為我們是孩子的學習的第一位老師,所以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是非常主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