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別買!這些母嬰產品最沒用,第一名你家一定有!

現在作為新手的媽媽,是不是經過高興,緊張之後,然後走在大街上,網上,只要我們是看到孩子的東西,腦袋裡只有一個字,買咯!可是買回來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怎麼回事,我們買的這麼多東西,到最後能用的也沒幾件!所以今天小編在網路上整理了9件最沒用的母嬰產品!你中招了幾件呢?第一名你們家絕對有!

第9名:高景觀推車

吐槽理由:看到這個高景觀推車,我們就會感覺好高級啊,就是想買給孩子用,可是當孩子不想坐車的時候,你就需要一手拎個20斤的孩子,一手推個20斤的車,自己好好想下那一臉的苦B相吧!

第8名:束縛帶

吐槽理由:我們坐著就會被卡胸,然後走路就移位了!

第7名:奶瓶消毒器

吐槽理由:聽起來好像好好用,很乾淨的感覺,可是我們直接用熱水燙更方便了。

這款奶瓶寶寶喝奶很輕鬆,看著寶貝喝得開心的樣子

第6名:吸鼻器

吐槽理由:吸鼻器對於嬰幼兒來說是一個安全而科學的用品;可是寶寶們卻好像不怎麼適應,每次都要弄好久,寶寶不讓碰,可能是覺得不舒服,但用手摳又怕傷害了他。

第5名:洗澡架子

吐槽理由:想說的是買了以後,我們就幾乎沒有用過了,就放在那裡。

第4名:手動吸奶器

吐槽理由:建議還是電動的吧,因為我們用手動的就太累了。

第3名:紗布尿布

吐槽理由:這些不吸水,而且寶寶拉的粑粑會黏在上面會很難洗的乾淨,看到那些黏著,黃黃的,真的接受不了!

第2名:果蔬咬咬樂

吐槽理由:媽媽們你們買了有用過嗎?因為寶寶基本上不會咬,所以就基本沒用過!

第1名:老公

吐槽理由:你懂得!

對年輕夫婦來說,寶貝的出生永遠是一件天翻地覆的大事。做妻子的懷胎九月一朝分娩,在心理上對“媽咪”這個新身份已經有了較長的準備期。如果孩子出生後是母乳餵養,那麼和寶貝更是片刻不離,而做丈夫的不知不覺就被當成礙手礙腳只會和寶貝爭寵的多餘的人。

其實許多瑣碎的煩心的事情有了當爸爸的參與,做媽咪的再也感覺不到自己是承受孩子出生帶來的巨大變化的唯一一人了。而老公在照顧孩子問題上的種種表現顯然不比自己這個同是生手的媽咪差。放手讓老公去做,讓他體會照顧寶貝過程中的酸甜苦辣,讓他切身感受所有新晉升為媽咪的女人們的經歷,他就更容易在以後的孩子教育照料中搭上手,甚至做家務也不會推三阻四了。而媽咪們有了老公的幫助,會更快恢復以往的社交生活,找回當媽咪後被忽略的自己的其他身份。

1.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德國心理分析師發現,很多吸毒孩子都缺乏父愛,父親在他們童年成長過程中是消失或者很少出現的。父親在家庭中多扮演著“責任承擔者”的角色,一旦孩子與父親的接觸過少,家裡沒有父親做“負責任”的榜樣,孩子果斷、有節制、勇於擔責並解決問題的個性就很難得到發展,導致遇事逃避等消極行為。

2.情緒穩定、更獨立。

研究發現,爸爸帶大的孩子除了更願承擔責任、更有主見,心態也更寬容和開放,思維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邏輯,獨立性也優於媽媽帶大的孩子,而這一切都是未來職業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條件。這是因為,多數男性帶孩子採取的是“放養模式”,孩子吃東西弄得滿身都是,爸爸也不會因此呵斥他;孩子想去嘗試蕩秋千,爸爸多數會鼓勵,而不像媽媽會因為安全問題“碎碎念”。爸爸的寬容給了孩子“去做吧,一切有老爸在,你值得嘗試全世界”的暗示,讓孩子的“主見”受到了肯定。

3.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兒童心理諮詢中,不少來訪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與同學人際關係不好,大多數與爸爸長期不參與家庭教育有關。他們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離異之後很少來看孩子,還有的位高權重、每天早出晚歸,一周都見不到一面。而媽媽在撫養孩子時多呈現溫柔、關懷、細緻的一面,孩子在成長中,無法從爸爸那裡獲得粗放、進取、外向的特質,與同學、朋友相處就自然顯得內斂、柔弱。

4.強化性別認同。

科學家發現,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成年後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婚姻生活滿意度也不如同齡人。缺乏父愛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現“女性化”傾向。因此,父親的陪伴對孩子的性別認同以及婚戀關係有影響。對女孩子來說,她需要通過父親來認識男人是什麼樣子,未來兩性關係發展時不容易被欺騙、欺負;男孩子更需要從父親身上學習什麼才是男人,幫助他在未來維持穩定的婚姻與家庭關係。

5.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跟父親關係良好的孩子,在運動和協調能力上也比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女球迷、玩籃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個愛這類運動的爸爸?爸爸可謂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裡傳承來的。

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哪怕再忙再累,爸爸都要每週抽出至少8小時陪孩子。如果不能到現場,可以用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來彌補。在缺失父愛的家庭,叔叔、舅舅、爺爺等男性則需要儘量多跟孩子相處,彌補給孩子成長造成的影響。

6.教育內容上

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于母親,而且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歷史故事、各地民情風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給孩子講童話,涉及史、地、哲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

7.生活習慣的培養上

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 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傷害。她們不讓孩子參加有一點危險的活動,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她們使孩子更柔弱、更膽小一些。

8.教育方式上

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父親帶孩子上街,看的東西多,零食吃得少;母親帶孩子上街,看的東西不多,零食卻吃得不少。

9.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較高

有些爸爸把教育寶寶的責任推給媽媽,自己則躲個清閒,其實這樣做不好。若寶寶心裡感到爸爸對他不負責任,有事時也不向爸爸徵詢意見,爸爸的威信就會越來越低。夫妻兩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問題上要一致,不能把責任推給對方。夫妻雙方都主動教育寶寶,寶寶才會感到爸爸對自己很上心,不敢鑽空子。

10.男性喜歡冒險

因此父親對孩子的冒險行為也會適當給以鼓勵,如果孩子從高臺階往下跳,母親往往會嚴厲批評,可是父親就不是這樣,他會伸出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

11.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較強

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如果孩子把玩具拆開,母親往往會罵他一頓。而父親卻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再教他把玩具裝好。另外,父親對新生事物比較感興趣,這也會激發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男性一般比較愛下棋,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 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12.男性不像女性那樣愛乾淨

因此對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持態度。英國科學家發現,孩子太乾淨對身體並不好,他們的研究結論是“髒”孩子更健康。這是因為人如果太乾淨,很少接觸細菌和病毒,體內無法產生抗體,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會被打倒,因此“一塵不染”對孩子成長並不是好事。這樣看來男性對孩子衛生問題的寬鬆態度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13.男性比較喜歡劣性刺激

如困難、饑餓、勞累等等,認為這些是人生必有的經歷,孩子碰到這些困難沒有什麼了不起,應該讓他自己去克服。這樣的劣性刺激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