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覺得這樣吃飯舒服,正是這個錯覺害你胃疼
這裡沒有廣告只有我們對美食的理解與探索
“湯泡飯也是一個“南轅北轍”的大坑。
第一次接觸到“南轅北轍”這個詞,是在小學的語文課上。
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要從魏國到楚國去,他找了最壯的馬,最好的車夫,還有足夠多的盤纏上路了,可他一出門就走反了方向,別人說他:“楚國在南邊,你往北走不對啊”。
他說:“沒事,我的馬兒快,車夫好,錢也多,都厲害著呢!(典型的錢多人傻攔不住)
以前我就把這個成語當成笑話聽。但後來發現,當自己無形中也變成了那個“盲目的魏人”後,這原來是個悲劇啊。
自己生活中“南轅北轍”的事情還不少麼?
天天嚷嚷著要減肥,就拼了老命去運動,結果食欲大開、食量劇增,最後一上稱反而胖了好多。搞不清楚“攝入”和“消耗”的關係,一場轟轟烈烈的減肥運動終究是變成“南轅北轍”。
天天說著要省錢,趕上電商購物節,蹲點定時搶折扣不說,有時還會為了所謂的“便宜”而湊單,就湊出了好多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說是要省錢,結果卻是花了更多的錢。
同樣,湯泡飯也是一個“南轅北轍”的大坑。
推味君以前很喜歡吃湯泡飯,白飯澆上熱湯,或者直接澆上開水,拿勺子挖著飯吃。自以為泡飯是一種養胃吃法,飯吃著熱乎也好下嚥。
有時更是美美地把自己想想成韓劇中的女主角,大快朵頤地吃著韓式湯泡飯,心情更好了吃的也就更多了……
事情講到這裡,我還是覺得湯泡飯是一種正確養胃的吃法。
可當我經歷了大汗淋漓的胃痛,聽了醫生對我這不良吃法的解讀,我也才知道我也像那個盲目的魏人一樣,趕著快馬跑了相反的路。
本以為用熱水或熱湯泡著飯吃是一種養胃的好方法,卻沒想到這種湯泡飯正是一種腸胃的負擔。
想理清這個理兒,我們首先得搞清楚我們的進食過程。
一勺飯送進嘴裡,首先會有一個初步的消化,牙齒會將大塊食物磨碎成為細小顆粒。
同時唾液腺在不斷地分泌唾液,舌頭也會充分起到攪拌的作用,這樣被嚼碎的大米粒與唾液結合,並被唾液中的澱粉酶分解成為麥芽糖,更利於被腸胃吸收。
這個過程我們通常稱之為“咀嚼”。
而在進行咀嚼時,食物會刺激舌的味覺神經,反射性傳到大腦,使大腦發出資訊,“通知”胃、腸、胰腺等部位做好接受食物的準備。
接到“命令”後,胃、腸、胰液相繼分泌,胃腸蠕動增強,從而加速胃腸道對食物營養的消化吸收。
在進食過程中“咀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湯泡飯的吃法之所以不對,就是因為忽略了“咀嚼”這個環節。
白飯和湯水的短時間接觸,飯和湯水混在一起,流動性增大,米粒在口腔中還沒有完全咀嚼,就順著食道滑到胃裡了。
食物沒有經過充分咀嚼,唾液分泌得少,與食物混合攪拌不均勻,澱粉酶也會被湯水稀釋。再加上味覺神經沒有受到應有的刺激,胃腸道反射性的消化液分泌也有所減少。因此,食物的消化將受到影響,營養也不能完全被吸收。
而且,未被咀嚼而整粒吞下的飯必將加重胃腸道負擔。長此以往,胃腸功能紊亂、胃腸消化不良等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所以,湯泡飯吃法是不可長期使用的。
(其實推味君也有過猜想,好多人吃湯泡飯,大概也是在模仿粥。但是要知道湯泡飯和粥是有很大差距的啊,粥是經過長時間燉煮而成的,米粒裡面已經飽吸了水分,被熬得軟爛,無需過多咀嚼,胃就能消化。可別把粥和湯泡飯混為一談!)
這下明白了吧,總覺得自己過的很健康,沒想到自己都是“偽健康”。
要麼你就細嚼慢嚥好好吃飯,要麼就多花點心思去煮一鍋軟爛的粥,別搞錯了吃法讓健康的腸胃離你越來越遠!
推味君曾經用一個粽子泡出一碗大米湯出來我會說?
文/蟲二
圖/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