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以為,人人生來就會吃豆腐嗎?

本來有個更摳眼球的話題:四大名著是怎樣吃豆腐的。

很可惜,除了唐三藏,四大名著就沒人愛吃豆腐。

這是西食大官人花了一下午認真翻書以後,痛心疾首的結論。

一般人認為很會吃、吃得雅致的《紅樓夢》,總共只有5次出現了“豆腐”這個字眼。

一次是寶玉留了一碟“豆腐皮兒的包子”給晴雯,卻被奶娘拿回家喂孫子了,惹了一場小風波,這豆腐皮兒,算不得真豆腐。

有兩次出現在同一回書裡,就是太太夫人們不在,丫環戲子們撒潑大觀園的那一段。

小廚房忍不住挖苦她們:“細米白飯,每日肥雞大鴨子,將就些兒也罷了。吃膩了腸子,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雞蛋,豆腐,又是什麼麵筋,醬蘿蔔炸兒,敢自倒換口味?!”

這豆腐,是吃撐了以後的換口味小零嘴。

另一次的豆腐,是著名的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出現的:“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乾子、各色乾果子,都切成釘兒,拿雞湯煨乾了……”

有沒有覺得眼熟?沒錯,這五香豆腐乾,就是大觀園看家名菜“茄鯗”,的小小配料,之一。

豆腐在《紅樓夢》最後一次亮相,是在王夫人的臺詞裡:“不過都是家常東西。今日我吃齋,沒有別的孝順。那些麵筋豆腐,老太太又不甚愛吃,只揀了一樣椒油蓴齏醬來。”

原來如此:賈母不愛吃豆腐!所以林妹妹只好每天肥雞大鴨子,怪不得十頓飯裡最多只能吃下去五頓。

《水滸傳》麼,人人都知道,好漢們吃得粗,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總共就出了一個吃素的人,總共只吃了一次豆腐,就這麼一次,後果就相當嚴重了。

這個吃素的人叫戴宗,號稱神行太保,信道教。你知道豆腐傳說是通道的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啦,所以他愛吃豆腐。

書中第三十九回,戴院長出公差——

酒保道:“加料麻辣熝豆腐如何?”

戴宗道:“最好,最好。”

戴宗吃完這加料豆腐以後——只見天旋地轉,頭暈眼花,就凳邊便倒。

你說你一警界人士,到了賊窩(梁山伯)門口,人家都說明了有“加料”,還不提高警惕?一部水滸,開店的最拿手的加料是什麼?蒙汗藥啊!

戴院長失身的經歷告訴我們,隨便吃人豆腐很危險。

《三國演義》?抱歉,全書沒有“豆腐”這個詞。這部書裡跟吃的相關的,最多就是“酒”,你見過豆腐就酒的嗎?

所以,在官方公認的名著裡,只有《西遊記》主動地、並且偶爾還帶著熱情地吃了豆腐。

即便如此,全書提到的豆腐的,也只是十個指頭數得完的:10次!

有3次是討論了飲食安排時提及豆腐,1次是歇後語。真的吃了豆腐的有4次——

“移過桌子,擺著許多麵筋、豆腐、芋苗、蘿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飯、醋燒葵湯,師徒們盡飽一餐。”——村民聽說唐僧師徒能除妖怪,比較認真地請了一次飯。

“管事的送支應來,乃是一盤白米、一盤白麵、兩把青菜、四塊豆腐、兩個麵筋、一盤幹筍、一盤木耳。”——到朱紫國招待所,提供的是食材,要自己做……師徒四個哪個都不像廚藝好的。

“取些木耳、閩筍、豆腐、麵筋,園裡拔些青菜,做粉湯,發麵蒸卷子,再煮白米飯,燒香茶。”——這是到了滅法國,客棧餐廳的供應。怎麼看,也就是羅漢齋的水準,對吧?

唯一的一頓好飯,是耗子精強娶唐僧,洞房前的喜宴:

壘鈿桌上,有異樣珍饈;篾絲盤中,盛稀奇素物。林檎、橄欖、蓮肉、葡萄、榧、柰、榛、松、荔枝、龍眼、山栗、風菱、棗兒、柿子、胡桃、銀杏、金橘、香橙,果子隨山有;蔬菜更時新:豆腐、麵筋、木耳、鮮筍、蘑菇、香蕈、山藥、黃精。石花菜、黃花菜,青油煎炒;扁豆角、江豆角,熟醬調成。王瓜、瓠子,白果、蔓菁,鏇皮茄子鵪鶉做,剔種冬瓜方旦名;爛煨芋頭糖拌著,白煮蘿蔔醋澆烹;椒薑辛辣般般美,鹹淡調和色色平。

菜做得怎麼多,掩蓋不了一個事實:豆腐飯,失身飯呐……

啥?你提名著就不能不提《金瓶梅》?

熟讀金瓶梅如我,不用翻書都可以告訴你:不論西門大官人怎麼會吃豆腐,從頭到尾,西門家就沒見過一次豆腐!

全書唯一的一個吃了豆腐的,是死鬼苗員外。他出差路過村店,吃得省,吃了個“豆腐菜兒”——然後,套用《麥兜》的臺詞:“後來,佢死咗。”

所以啊,我要不要改個題目,就叫《為什麼說唐三藏比西門大官人更會吃豆腐》,或者突出今天的正題:

西食大官人教你怎樣吃豆腐——我們要吃的,是一磚真正新鮮的、南派石膏點豆腐。

水是真正上好的潮汕韓江水,豆是產自松嫩平原的上好黃豆。

石膏點出來的豆腐,比鹵水點的要相對柔嫩多汁,然而控制得宜時,又保持了一定的韌度。

嫩豆腐用淺盤盛起,新沸的開水細細澆上去燙一遍,瀝幹,再澆上一點點潮州醬油,趁著這新鮮勁兒,獨自大啖。

(日本京都知名的男前豆腐,經典吃法就是只蘸醬油。)

沒有強烈的調料刺激味蕾,沒有配菜喧賓奪主。

這麼豐滿白膩軟滑的好豆腐,只宜心神寧靜時,這麼自私的吃法。

以前在潮州老家,這麼個豆腐這麼個吃法很常見。沒想到現在不到島國,還真不容易找到。

圖片by網路 | 文:西食東宿

新食范兒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