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美國人不限膽固醇,咱們就要放開膀子吃了?

前段時間美國發佈的新版健康飲食建議,說不再限制美國人的膽固醇攝入量。這下可好了,瞬間網路上一副“沉冤昭雪”的聲音:“膽固醇的冤假錯案”、“膽固醇的冤屈血淚史”、“膽固醇的彌天大謊”、“含冤38年!血管內的膽固醇真不是吃出來的”……

有人問不昧叔,那我們是不是真的可以放開膀子吃了?

聽叔一句,先放下你的膀子,尤其是放下今天你準備在購物車裡瘋狂添加山珍海味的那只膀子。

| “吃的”和“流淌的”不是一回事兒

膽固醇也分兩種,飲食中的膽固醇和血液中的膽固醇。

身體中的膽固醇,80%靠人體自身合成,從食物中補充的只占20%,而且吸收率只有30%。所以食物中的膽固醇對我們血液中的膽固醇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嚴重。

人家美國指南這次也是因為飲食膽固醇和心臟病之間沒有明確相關性,所以取消了限制。

事實上,醫學研究中所取得的證據一致表明,血液中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關係確鑿。所以你別一激動就把血液裡的膽固醇也當親人了。

| 我們到底該小心食物裡誰?

食物中的膽固醇對血液中的膽固醇影響不大,那誰的影響大?食物中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

在2000出版的《營養學—概念與爭論》一書中指出:一個有效避免血液中膽固醇的方法是減少食物中的脂肪,特別是飽和脂肪的攝入。

事實上,人家美國飲食指南也明確說了,“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可以降低人群中的心血管病風險。”

所以美國指南建議:

多吃水果、蔬菜、粗糧、低脂或脫脂乳製品、海產品、豆類和堅果;

少吃紅肉、加工肉類、糖和細糧。

紅肉和加工肉類中就是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

| 別小看你吃下去的飽和脂肪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有170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居全球死因之首,每三個人死亡,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病。

近半個世紀,營養學界一直苦口婆心地跟大家嘮叨著,飽和脂肪增加心臟病發病風險,而肉和乳製品含有大量“不健康”的飽和脂肪,所以膳食結構裡應該多吃植物油以及魚類、堅果、種子等食物中含有的“健康”脂肪。

這些絮絮叨叨的提醒不是坐在家裡瞎想出來的,而是有前車之鑒在警醒著。

二戰之後,飽和脂肪一度曾占歐美的膳食熱量攝入來源的40%以上。這一段時間美國的心血管病呈爆發式增長。美國政府隨後不得不開始了三大戰役:控制膽固醇、戒煙和防治高血壓。

這也就是為啥如今貨架上擺滿了低脂餅乾、糕點和脫脂牛奶和優酪乳。

| 對抗欲望,你怕了嗎?

歐美人民發現了飽和脂肪這個健康惡魔,於是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並擁抱了很美好的結局。比如1961年,英國過半數的死亡由冠心病導致,而2009年降到了不足1/3。

但限制飽和脂肪對很多人類來說就是一場“禁欲”的艱難修行。對每個吃貨來說,脂肪有著誘人的香氣和欲罷不能的味道,我們人類早就被脂肪所“俘虜”。

衣不蔽體、食不飽腹的遠古時期,脂肪這種高效的能量來源,幫我們渡過了漫長的進化之路。而且脂肪給我們的飽腹感也是每個吃貨都擁有的幸福記憶。人類的機體甚至因此演化出一種才能:吃進脂肪的時候只會發出非常微弱的“我吃飽了”信號,所以當我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吃撐了。

看來比起天災,對抗口腹之欲反倒是人類面臨的一個更嚴苛的考驗。

在全球範圍內,脂肪的消耗隨收入增加而增加,美國最高時達到了43%。我國也是這樣,1982年,城市居民脂肪供能百分比為25%,到了2002年,達到了35.4%,農村從14.3%達到了27.7%。當然,這一段時間,血膽固醇水準也就快速升高,與之相伴的是,冠心病發病大幅增加。

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我們人類對脂肪的“癮”跟香煙和酒精相似,我們知道後果,也深惡痛絕,但我們仍舊無法戰勝就在我們身邊的敵人。成癮者難戒斷,獲利者裝聾作啞。

總之,不昧叔只想說,方法都在這裡,但是和欲望鬥爭註定孤獨,不過躺在病床上望著天花板一定更寂寞。

首先還是要遵循膳食指南,調整膳食結構,多樣平衡地攝入食物,具體的可以點擊文末的往期文章查看我們國家的膳食指南方法攻略。歸根到底還是,多吃水果、蔬菜、粗糧,以及中國傳統的豆類食品,少攝入高脂、高糖和高能量的食物。

其次,廣大的心血管病患者和心血管病的高危患者,特別是有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降低食物裡的膽固醇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仍舊是重要的預防手段。儘管血液中僅僅有20%的膽固醇來自飲食,但也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水準,還是謹慎為好。

另外,所有冠心病、缺血性中風和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患者都需要服用他汀。

【本文感謝】中國慢性管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