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吃泡面會禿頭?你讓韓國人情何以堪

根據WINA(世界泡面協會)的資料顯示,全球泡面需求正在急速下滑。但發明了泡面的日清公司,還是成功地引爆了一場泡面狂歡。

9月底,日清推出了全新泡面“生CUP NOODLES”。和普通泡面不同,它採用了罐頭包裝,打開倒進附贈的泡面杯,微波爐加熱幾分鐘即可食用。

“生CUP NOODLES”限量一萬份,而且,只送不賣。在日清食品官方網店購物滿2000日元即可獲贈一份,送完即止。

泡面黨們紛紛表示,無論如何也不會吃掉,要珍藏起來。嗯,別惦記了,早被搶空了。

泡面大國 | 人均一下,大韓民國逆天了

雖說我國的泡面銷售量全球第一,但人均一下,我們對泡面的熱愛遠不及日本、韓國。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泡面的定位不外乎是“春運神器”、“加班拍檔”或者“深夜伴侶”。

平均每人每週要吃掉1~2包的韓國人,用實踐證明了自己對泡面的熱愛。據WINA統計,韓國人每人每年要吃掉72.7包泡面,高於世界平均值5倍以上——除了泡菜,韓國人最愛的食品就數它了吧?

這大概和韓國泡面的重口味有關。與中國流行的紅燒牛肉、老壇酸菜等口味不同,韓國人尤其鍾情特別開胃的辛辣口味,吃完一包,還想再來一包。

每個國家鍾愛的泡面口味,大多都和當地的飲食文化有關:在印尼,風味炒麵(Mie Goreng)人氣最高,加辣的蔬菜、雞肉、蝦湯等口味都頗受民眾歡迎;泰國泡面則多為泰式酸辣湯(冬蔭功湯)、泰式火鍋口味;而每人每年要吃掉44包泡面的日本,大眾口味是豚骨、雞汁或海鮮湯汁。

泡面之父 | 真不是日本人啊!

第一包泡面在日本被發明出來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這包“雞肉拉麵”會在日後衍生出上萬種口味並席捲全球,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不過,泡面並非是日本人發明的。被稱為泡面第一人的安藤百福,1910年出生於中國臺灣,原名吳百福。1933年定居日本後,才入鄉隨俗換了個日本姓氏。

1948年,百福兄投身食品產業,創立中交總社食品公司,公司生產的營養補劑深受日本民眾歡迎。

接下來的故事頗為戲劇性。一場變故使百福兄在一夜之間成了窮光蛋,重新創業的他,想起了總排長隊的拉麵攤:“如果有一種開水一泡就能吃的拉麵,人們應該會很喜歡。”

1958年,在自家後院一個不足十平方米的簡陋小屋裡,經過多次實驗,百福兄終於發明出了即食速食麵。隨之而來的,是他創立的日清食品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

(安藤百福在製作間)

2007年,百福兄與世長辭之時,《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社論,題目就是“謝謝麵條先生。”為了紀念他,日本還修建了一座泡面博物館。

WINA(世界泡面協會),也是這位安藤百福先生牽頭成立的。

關於泡面的謠言,是時候做個了斷

發展到現在,泡上市場已逐漸顯露頹勢。根據WINA統計,從2013到2015年,亞洲市場泡面需求量萎縮9.65%;至2015年,泡面的全球需求量比2013年減少了7.81%。

這和針對泡面的一系列討伐不無關係:沒營養、添加防腐劑、致病甚至致癌、包裝碗有毒,等等等等。

主要營養成分為碳水化合物的泡面,在當前的標準下顯然算不上健康食品。然而,這是否等同於,泡面是十惡不赦的垃圾食品?

防腐劑 | 根本就不需要添加

面餅往往被認為添加了防腐劑,長達180天的保質期,被越來越多人視為泡面的原罪。

實際上,一般來說,麵團—>麵條—>熟面後的步驟,就是乾燥。

最初,百福兄的辦法是油炸,面餅在130°C~140°C的熱油中炸2~3分鐘。現在,為了降低面餅的含油量,很多廠家改用熱風乾燥法,即使用95°C以下的熱風乾燥面餅40~50分鐘。

無論使用哪種乾燥法,面餅中的水分含量都被降至不適合微生物生長的水準,所以,面餅中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致癌物 | BHT?味精?

還有人質疑,油炸泡面的油中添加了BHT來防止氧化,並指出,BHT是一種致癌物質。BHT確實是一種抗氧化劑。但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為,BHT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

此外,網上還有傳言認為,泡面調味料中的味精加熱到100℃時會產生致癌物質焦谷氨酸鈉,因此得等水溫降低一些再加調料。事實上,加熱到200℃以上,谷氨酸鈉才會變為焦谷氨酸鈉。但這可不是什麼致癌物質,只是失去了提鮮的作用而已。

嗯?!你家燒開水能燒到200℃?

吃禿頂了 | 營養不良,怪泡面咯?

長期食用泡面導致禿頂、心血管疾病、甚至胃癌的新聞層出不窮。不過,這些病症,真的不是小小一包泡面能引起的。

背後的“真凶”,其實是長期的營養不均衡。人人都知道泡面本身確實沒什麼營養,但它被發明出來的本意,又不是為了給你當主食甚至代替正常的三餐……

不過,時代在進步,泡面也在不斷革新。已經有廠家在調味品和幹料包中添加鈣、B族維生素等,或者用蘑菇、海帶等天然成分來替代鹽類。嗯,泡面也在變得越來越健康。

消化之謎 | 2小時就基本消化了

關於泡面的謠言中,最多的莫過吃一包泡面要用X小時來消化——X的區間,從32小時到一個月之間。

根據《新京報》的報導,在一項利用攝影膠囊拍攝麵條消化的實驗項目中,兩名志願者分別吃下速食麵和手工麵條,然後吞下膠囊內鏡,以對消化道內的情況進行記錄。結果表明,兩種面在吃完後2個多小時就已經基本消化,看不到完整的麵條。

報導中,食品安全科普專家阮光鋒也曾闢謠認為,流言中“速食麵32小時後依然沒有消化”的說法完全沒有依據。

塗蠟層致癌? | 天然成分,能分解

泡面最飽受詬病的,莫過於泡沫碗的材質:發泡性聚苯乙烯(簡稱EPS)。

EPS的耐熱溫度約為90°C,使用75°C以上的熱水泡面,確實會釋放出疑似致癌物質的苯乙烯。但國內市場上,EPS早已被聚乙烯淋膜紙塑複合產品替代。想致癌,沒那麼容易……

退一萬步,即便碗內確實塗了一層蠟,也不必過多擔心。就像蘋果外皮的蠟一樣,都是通過了檢驗標準的食用蠟,即便吃了一點點到肚子裡,肝臟也能分解掉。

不過說了這麼多,泡面還是沒法被劃到健康食品的佇列,但至少人家也並不是五毒俱全百害而無一利的垃圾食品——好歹能馬上填補你空虛的肚子。

要是你對泡面的食品安全仍有疑慮卻不得不吃,這幾個小竅門也許能幫到你。

✦ 使用非一次性餐具泡面,比如玻璃碗、瓷碗;

✦ 泡面餅時,將第一道水倒掉,減少油脂和食鹽的攝入;

✦ 調料包少放,麵湯少喝或不喝;

✦ 加點青菜,均衡營養。

畢竟,在外賣打烊、自己又懶得動手做飯的時刻,泡面不失為一個偷懶的好選擇。而深夜救急食物裡,又數泡面最撫慰人心。

不過,吃著比看著香的泡面,如何才能變成能發朋友圈騙贊的高級料理?

這是另一個問題啦~明天見~

圖片by網路 | 文:一隻兔

新食范兒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於泡面的謠言,是時候做個了斷

發展到現在,泡上市場已逐漸顯露頹勢。根據WINA統計,從2013到2015年,亞洲市場泡面需求量萎縮9.65%;至2015年,泡面的全球需求量比2013年減少了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