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餐具的特點和發展歷程
中國人餐具的最大特點是使用筷子。
中國有句俗話叫:民以食為天,而食則以筷為輔助,中國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筷子, 中國的筷子文化可說是淵源流長,在夏商周時期就開始用。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禮記》中曾說:"飯黍無以箸。"可見至少在殷商時代,已經使用筷子進食.到現在為止,中國歷史上的筷子就有100多款。 “灰陶釜、灶”是已知發現較早、且完整的炊具。據說,新石器時代的《附加堆紋灰陶鼎》是三足鍋,《黑陶甑》是最早期的蒸屜,下半部盛水,稱鬲,中間有孔隔,上面放食物。在舊石器時期,人類以燒烤為主,到了新石器時期,則開始用水煮、氣蒸的手法,北方吃粟,南方吃稻。現場一件新石器時代《雙耳小口尖底 瓶》,兩邊的耳孔吊著繩子,放進河裡入了水,陶瓶便會立起來,可見當時的先人打水也很有智慧。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講究飲食禮儀,聞名遐邇的青銅器工藝達到全盛期;在春秋後期,已有餃子出現,而當時祖先開始懂得吃麵食、雲吞及粉食了。由於這段時期注重禮祭,出現了許多酒器。
隋唐是中國文化與國勢強盛時期,各民族在飲食文化上進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種大增,建立不同飲食流派,當時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會菜式豐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人一套餐具形式演變為多人圍桌合食的形式。當時著重華麗的生活,金銀及玻璃器皿相繼出現,並且造工精巧。
中國有句俗話叫:民以食為天,而食則以筷為輔助,中國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筷子, 中國的筷子文化可說是淵源流長,在夏商周時期就開始用。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禮記》中曾說:"飯黍無以箸。"可見至少在殷商時代,已經使用筷子進食.到現在為止,中國歷史上的筷子就有100多款。
到了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期,講究飲食禮儀,聞名遐邇的青銅器工藝達到全盛期;在春秋後期,已有餃子出現,而當時祖先開始懂得吃麵食、雲吞及粉食了。由於這段時期注重禮祭,出現了許多酒器。
隋唐是中國文化與國勢強盛時期,各民族在飲食文化上進一步交流融合,菜肴品種大增,建立不同飲食流派,當時已普及高足桌、椅,加上宴會菜式豐富,因此由分餐制的一人一套餐具形式演變為多人圍桌合食的形式。當時著重華麗的生活,金銀及玻璃器皿相繼出現,並且造工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