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哈佛留學生特立獨行的“賺錢”方式
生命在於折騰,不折騰你永遠不知道未來咋樣....就這樣我選擇了去美國進修MBA,為的是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
為什麼留學?這個問題我現在也沒想明白;之前一直有想法所以就去了,生命在於折騰,不折騰你永遠不知道未來咋樣....就這樣我選擇了去美國進修MBA,為的是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事實證明創業很辛苦,但我會一直堅持下去)。今天和大家分享下留學的一些東西,希望能幫助到準備留學的朋友們。
Q1:選擇什麼學校?研究性大學還是文理學院
這可能有個誤區就是文理學院比研究性大學差。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有很多研究性大學前身都是文理學院,比如哈佛是在1780年才被定義為大學,現在也保留著針對本科教育的Harvard college,無論是文理學院還是研究性大學,都很注重本科生教育,通識教育和全面發展。
當然,差別在於課堂和學校規模,師生比例等,大U從幾千人到幾萬人不等;文理學校幾千人,師生比例高,互動好;所以規模不同,學生的社群體驗就不一樣。我當時就是小班授課模式,不到10人,每節課都是激烈的討論,像吵架一樣,這種情況大班授課是看不到的。
Q2:如何面對文化衝擊以及融入團體?
被大學錄取僅是第一步, 很多留學生會經歷半年甚至一年的適應期,主要顧慮有:
1,能否適應純英文的課堂環境?
2,能否處理好因文化背景不同所帶來的衝擊感?
3,能否和別人和平相處甚至交朋友....
但我想先說種族歧視,去之前很少有人覺得這是個問題;可當你生活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原來它是存在的,還對你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比如我,最開始住學校宿舍,有幾個附近房間的白人不太友好,可能歧視黃種人吧。回宿舍時你會發現房門貓眼被人用筆塗了,門把手摸上去油油的;放在冰箱的冬瓜排骨湯帶點墨西哥辣醬的味道....這雖然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但發生了還是會讓人不太舒服。這也是我後來搬出去的原因。
再說下純英文上課環境。其實學語言最主要的是環境。你要主動融入大環境,不要只關注華人圈子,這樣語言能力才會提高,如果再搭配書本及廣泛的閱讀,相信上課考試都不是問題。學知識方面更不用擔心,學校的師資力量和人脈都很強大。老師有搞學術的,退休的商界精英,500強前高管,華爾街知名銀行家,上過財富雜誌封面的創業者等等,會針對性地用自己的實踐經驗,通過案例教學來傳授豐富的知識。上課幾乎全是討論,老師會在討論過程中進行方向引導及最後的精彩總結,你會發現一節課下來收穫的知識遠遠超出預期,甚至需要花幾天時間才能消化。
最後說下第2、3點提到的顧慮,其實就是“融入”的問題,我覺得自己身上的不同不要抹掉,不要強迫自己去融入,如果他們欣賞你的文化,你不需要刻意找話題,對方會主動來找你,你們自然而然就有共同話題了,你完全有能力去融入,你也可以選擇“不”。
Q3:什麼是課外活動?
在追求成績的國內這是被忽略的,認為把時間花在”課餘活動”上是種浪費。但我要告訴大家,在美國的教育體系裡,課餘活動很重要,幾乎與GPA同等重要。
比如我申請MBA時,面試官一開始問的是成績,後來95%的時間都在問課外活動,參加過什麼活動,鋼琴怎麼樣?喜歡什麼運動....因為我參加過2014年聯合國舉行的青年大會,也在做自己的一些公益專案,所以這些經歷為我申請這個課程加分不少。所以說不是所有知識都是通過書本獲得的,課外活動幫助我們發現並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之餘,也讓我們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這就是美國教育比中國教育多培養出兩個關鍵指標“智慧”和“創新能力”的原因。
Q4:如何處理住宿問題
住宿基本有兩種,一種住學校,一種自己租房子。學校住宿應該是大家的首選,但我個人不太推薦。一來費用不是很便宜,像哈佛一年吃住快要7w美元了,其他學校也基本要4W美元以上。再者住宿條件不是很好,雖然有自然美景,但因為房子老,沒空調,洗漱不是很方便,時不時有校園暴力事件,很容易跟人起衝突…
像我第三個月就搬出來了,如果自己住,要麼選擇home stay和當地家庭一起住,不過價格比學校還貴,負擔偏重,還要你有較高的自理能力;要不就是與房東合住,價格會便宜點,但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及生活瑣事起摩擦;還有就是找人一起合租一套房,這是比較經濟實惠的,但通常情況下要找到合適的人真的要看緣分,容易因為小事及費用問題發生扯皮事件。還有一種就是我後來採取的辦法,買套房子做房東,把剩餘房間租出去,回國時賣掉就行了。加上房租和最後的賣價,還是會有盈餘的,是個不錯的投資方法吧。這種做法叫“以房養學”。當然購置房產這麼複雜的事情我一個人是搞不定的,我是找了當地一個朋友幫忙,最後也是她幫我賣掉的。
鑒於這種方式的實用性及良好收益性,我決定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1,以房養學的可行性
適合有閒錢又有留學需求的人,當然不留學的純投資客也是可以靠出租優化資產配置,獲取穩定收益的,因為你買的房子應該是學校附近的“學區房”,它的大熱程度及增值空間相信我不說你也很清楚。
購房後可以省下留學期間的租房費用;有固定住所不用家人擔心;培養我們的各方面能力;出租收入可補貼留學生活費用,降低留學成本;長遠看有增值潛力和收益回報,至少在我看來還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2,養房成本是否合理
主要有房屋維修費,房屋管理費,房產稅,物業管理費等,具體稅額各州不一樣,美國購房的後續養護成本還是不容忽視的。但只要買到好房,與其收益相比,這些都微不足道,是否合理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析。
3,“以房養學”的注意點
不要隨波逐流: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以房養學”,畢竟房產收益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如果孩子留學已經花去家中大部分積蓄甚至要靠借錢,建議慎重考慮。
學會篩選資訊:要在瞭解的基礎上對大量房產資訊就行之有效的篩選和分析。
尋求專業機構幫助,這是以房養學是否成功的關鍵一步。
4,如何將“以房養學”做好
這不是隨便找家仲介,聽其一家之言就能解決的事情,有必要親自去物業所在地考察再做決定。我的經驗是找到好的專業平臺,專業經紀人去盡可能詳細的瞭解各方面資訊,有效規避風險。比如海外有家(www.haiwaiyoujia.com)就是專給中國人全球置業提供專業的當地經紀人服務及專業知識的平臺。在平臺上你可以放心的找到你目標投資地的房產經紀人,他們都是經過層層審核,實地考察認證,允許註冊的當地知名房產經紀機構的王牌經紀人,不僅在房產方面專業,還有相關會計、稅務、律師、財產規劃、金融、設計與裝修等知識,能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服務。我剛才說的朋友就是平臺的註冊經紀人。當然每個人的留學夢不一樣,我只提供管道而已,至於找哪位元經紀人要根據自己需求去海外有家平臺或APP找。不僅買房,像租房、出租、管理、售後、轉讓等全程服務都可以。希望大家都能在他們幫助下及時躲避風險,少走彎路。
5,以房養學”也有風險
最大風險是購房前因國籍,文化等差異對美國當地房產市場、法律法規及稅制、金融政策,經紀人制度、責任劃分等的不瞭解,必須做好全面準備再下手。
總結下來就是“以房養學”,必須選擇好的投資仲介機構,為各位提供有理有據的可行性分析,足夠的資訊,專業的支援和正確及多元的選擇。希望每人都能多花些時間找到適合的最佳方案。
最後再提醒幾點:
1,要尊重各國文化,這是避免摩擦的法寶
2,開車時不要強行並線,要遵守略有不同的美國交通規則
3,停車時不要停在“NL”預留車位,這是給現在伯克利諾貝爾獲獎者準備的
4,謹慎選擇專業,因為“本科決定階層,碩士、博士決定職業”
5,在不忽略課外活動和社交的前提下,要多讀書,特別是老師說的教材(精讀)和參考書(泛讀)。讀完要正面引用,尤其是當你想快速提高分數時。
6,爭取得到教授賞識。因為不管你將來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有推薦信,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