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忙碌的日子裡,能讓你停下來靜靜思考的5本書

◆ ◆ ◆

文 | 譚大濕

最短的七天和最長的七天都過去了。重新接受文明社會洗禮得如何?再有時間抒發感情就得來年的春暖花開之時了。

不過譚大濕覺得,不管假期多好,工作多長。都不能只顧著埋頭奮進,忘了思考人生。

人生是個很空泛的命題,有時候還會讓人覺得你有矯揉造作的嫌疑。他們會說 “ 你也懂什麼叫人生?”, 卻從來不停下來思考,只在別人的輿論中隨波逐流。

午餐吃什麼要問你,人類的下一步往哪走他不在乎,宇宙有沒有盡頭更是天方夜譚。但無論什麼,其實都從我們當下的思考開始。

今天挑選了5本好書和大家一起關心當下,既有詩和遠方,也有眼前的一切。讓你找到自己的人生支點。

這本書的原書名是《最後的儒家》,梁漱溟作為新儒家的開創者,一生只有兩個問題:一是人活著的意義,二是中國要走向何方。

採訪者艾愷一心想從他口中套出那些風雨飄搖的日子,致使梁老沒有辦法很好地傳達他的儒釋觀點。

但其內在精神卻在對話中,完好的呈現出來,讓他仍舊能說出:“ 動搖不了根本的,對於世界,我還是樂觀的。”

一個人要怎樣的境界才能成為一代大儒的同時卻信仰佛教,成長起於晚清但又認同馬列主義。

梁老留給我們的是 “ 廓然大公,物來順受 ”,是不論旁人如何,你都要堅持本心,說你想說的,相信你所信的。

王小波離世也有快三十年了。但書可以穿越時間的限制,來點醒我們的清明。

這是一本思想文化方面的雜文隨筆集,但他在其中提到的爭議和思考,很多到現在還在被我們持續關注著。

叔本華說過 “ 閱讀時,我們是在用別人的思想在思考。”

書裡說的並不都是對的 —— 這點很重要,不要輕信 —— 書裡又同樣在強調這一點。

這本書最能啟發人對自己生活的思考,能在我們對生活、對世界有疑惑困擾時,找尋到一些解決的由頭。

社交網路發達的今天,我們的群體意識和盲從心理高度膨脹,但只有回歸到“我”身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書名《退步集》,其實一語雙關,實為對中國百年人文和藝術“進步”的反思和追問。

陳丹青在書中問了很多為什麼,提了很多不理解。

比如在章節《中國人為什麼畫油畫》中,他說:對,這是為什麼?!

但他也沒有答案,因為在中國,太快的西化、太多的跟進,沒有人停下來思考。

只能理直氣壯的說:“我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看完這本書覺得不舒服,憋屈。這很好,在麻木的社會裡,還有尚未麻木的人,敢於直面現實的人都值得敬佩。

《一百個人的十年》

馮驥才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和我一樣,關注過 “ 文革 ” 。它是活著的記憶,甚至可能就是我們的父輩、祖輩。

書以口述形式記錄了一百個人的悲痛,已經不是普通的傷痕文學。它既是記錄歷史,也是一部關於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著作。

有些事總要有人來做的,大時代裡小人物的歷史,才是屬於民眾的真正歷史。

《人間草木》

汪曾祺

人年輕的時候,都喜歡轟轟烈烈,看書寫字也總希望一鳴驚人。

汪先生的書則不然,充滿了生活的親近,歷久彌新。

他寫花寫草,寫學校的學生,甚至一串葡萄。像是一個老年人飯後的朋友圈。

卻在淡若無味中,洞若觀火。

不僅讓你明白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也讓你知道應該如何從容的老去。

萬物靜觀皆自然,四時佳興與人同。

資訊化的時代,我們閱讀和接受訊息的速度越來越快,也越來越碎片化。說不上好與不好,但是譚大濕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沉下心來體會這些 “ 大家 ” 書中的故事。

從浮躁的情緒中跳脫出來,關掉滴滴作響的社交軟體。看看他們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當下的今天,到底有什麼不同。

時間從來不說話,此刻唯有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