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代的花棉被還記得嗎?
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從以前的吃飽穿暖,轉變成現在的品質生活,健康生態,人美越來越追求時尚追求健康。
讓我們來回望一下以前的生活方式吧。“檀木榔頭,杉木梢;金雞叫,雪花飄”這是在一個特定年代,對彈棉匠們手藝的一種詮釋,也是人們對他們的勞動最為形象的比喻。彈棉花,實際上指的是彈棉胎,也有彈棉褥(墊被)。過去彈棉花不僅費力也是個精細活,將棉花去籽後,擺上一個小小的花樣,一床棉被就初具雛形了,敲的時候要花大力氣,而“上線”則是細緻的工作,通常要兩個人一起才能完成。
聽長輩們說,在他們那個年代,有兩件家長里短的事兒最讓人津津樂道:一是誰買了件的確良衣服;另一個就是誰家的姑娘出嫁,娘家陪了多少床新棉被。在我記憶深處,每年的初冬時節,母親總要花上兩三天的時間來“套被子”。由於母親的視力不好,所以她每次“套被子”的時候,我都必須守在一旁幫忙穿針引線,然後看著母親一針一線地把厚實的棉胎縫進一裡一外兩匹大粗布裡,套好一床又一床。套好了被子還要縫枕頭,而枕頭套通常都是母親利用她的巧手將碎布一塊塊拼接而成。那時候所謂的床上用品,也就是被子被單和枕頭這三樣,歸納起特點來也就七個字:簡單、笨重、實在。
如今,隨時代的變遷,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我們很多人都不再使用厚重而又實在的棉胎被。大家對床品的追求,已經從最初的實惠耐用過渡到現在講究的功能性、時尚性和舒適、健康、生態、環保等概念性領域了。
從以前使用的棉胎被,到現在的功能型、概念性床上用品,整個變遷的過程也不過短短的幾十年吧!這期間,床上用品的發展速度之驚人,常常讓人緩不過神來。這或許就是很多人已經蓋上了功能型床品,但還不知道怎麼解釋“家紡”二字的原因吧。但從這個過程中,通過觀察棉胎被和功能性床品之間的差異,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變遷原因:
一、重量
以前彈棉匠彈出來的棉胎被,不僅笨重厚實,而且蓋在胸口上,總有讓人喘不過氣的壓抑感。如果是新的千層鋪網被,一般蓋一床就夠了,但若蓋舊了的棉胎被,由於吸進了空氣裡的水分,又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通風晾曬,就會變得陰涼潮濕,往往需要蓋兩床甚至三床才能保被窩裡足夠暖和。這樣一來,在兩床棉胎被下睡覺有多壓抑就可想而知了。而現在提倡使用的鋪層無網被既避免了厚重壓抑的缺點,又提高了保暖的功能等。
二、功能概念
說實在的,蓋老式的棉胎被,除了保暖功能外,我還真想不出它到底還有什麼更特別的用處。相信年齡大點的,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蓋棉胎被不僅厚重壓抑,往往還因為夜間翻身,致使冷風鑽進被窩,很容易凍感冒什麼的。因此睡覺前,我們都要做一件事,就是把被子的兩邊緊緊地壓在身體下。現在,大家都講究健康睡眠,而千層鋪網被保暖、輕柔、貼身的特性對睡眠有了新的詮釋。
三、款式花型
在以前,所謂的床上用品,也就被套、被單、兩個枕頭,碰到愛乾淨愛美的人家,充其量就是在枕頭上多放兩條枕巾,僅此而已。那時候,被套上的花紋多以印染上去的鳳凰花紋、鳥類、植物類圖案為主,繡花的很少,往往只有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才會有。
到了現在,床品已經從四件套發展到了十幾件套,有床蓋、蓋毯、靠墊、方枕、兒童枕,甚至糖果枕、蘋果枕等等,花樣之繁多,令人讚歎不已。
四、裝飾性
對於老式棉胎被來說,基本上無從談其裝飾性。在那個年代,人們更加注重的是其實用性,追求的基本上就是兩個字:暖和。就拿年輕人結婚來說吧,被子作為嫁妝,基本上都是以大紅色、胭脂紅、玫瑰紅、深紫、淺紫這一色系為主,很少會考慮到與新居的顏色搭配,大紅大紫總是那個年代表達喜慶的標誌。
如今,床上用品不僅在款式花型上更加講究與居室風格的搭配,在色彩的追求上也越來越注重與居室整體色彩的搭配。做在棉胎外面的包布,已經成為當下人們臥室裡新的風景。例如歐式卷草紋圖案床品,就比較適合巴羅克裝修風格的居室,而蕾絲花邊型床品就比較適合裝修清新淡雅的公主房。
從棉胎被到多功能被的變遷,表面上看是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生產技術、工藝的高超表現,實際上則是人們追求舒適、健康睡眠、感官享受的集中體現。崇尚低碳健康生活,從綠色環保棉被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