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VS長輩,寶寶真的需要穿那麼多嗎?
奶爸經常看到社區裡很多寶寶被抱被包的裡三層外三層,即便是寶寶渾身出汗也不以為然,甚至在夏天,都還有用外套或者一層抱被裹著。老人們總是怕寶寶凍著生病,而外國的寶寶們似乎都穿的較少,甚至在日本,冬天從小都有光著大腿的習慣,是中國的寶寶體質天生怕冷嗎?還是另有原因?
實際上,老人們這個的想法與科學是完全相反的。寶寶看似弱不禁風,實際上有時候比大人們還要不怕冷呢。歐美人有一種觀念,他們認為寶寶都有“嬰兒肥”,因此不怕冷,雖然無根據,但也恰好與科學的穿衣觀念相符。老人的新陳代謝非常慢,非常怕冷,所以總是以自我的感覺來判斷寶寶的體感,加上對寶寶的過度溺愛,容易造成寶寶穿衣過多。寶寶與老人相反,他多動,新陳代謝旺盛,就好比大人在不停的做家務一樣,實際上不會凍到哪邊去。
穿衣過多會有什麼危害?
1、容易出熱痱。熱痱又叫汗疹,是由於汗液排泄不通暢瀦留于皮內引起汗腺周圍發炎,在高溫悶熱的夏天最易發生,多見於胖寶寶、穿衣過多的寶寶,表現為臉,頸,胸及皮膚皺褶處的紅色小丘疹或丘皰疹,散發或融合成片,癢或刺痛,遇熱加重。
2、容易感冒發燒。中國傳統觀念感冒發燒是著涼的典型表現,其實不然。感冒發燒只是一種症狀表現,而並不是病因,造成感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著涼只是其中一種。而所謂的著涼,往往是因為出汗過多被風一吹,身上的熱量被汗水蒸發吸走了,就形成了“著涼”。寶寶的體溫調節能力本身就很弱,穿衣過多會出汗,如果到戶外一吹風,感冒發燒自然就不奇怪了。
3、行動不便,不利於大動作發育。換位思考,把你自己裹成粽子一樣,你行動方便嗎?剛出生的寶寶除了睡覺就是玩耍,在玩耍的同時大動作發育也同步進行。但是當寶寶被裹得裡三層外三層,他的動作就大大的受到了限制,更有的愚昧的老人還把厚厚的被子捆起來,防止所謂的“透風”,已經有寶寶被裹成手腳殘疾的案例了,請放過他們吧。
怎樣判斷寶寶是冷還是熱?
1、傳統的判斷是根據手腳。我們總聽到老人經常講“哎呀手腳這麼涼,衣服穿少了”之類的話語,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寶寶的心臟力量還尚弱,每次心臟搏動射血力量不夠充足,導致到達四肢末端血液較少,出現四肢末端手腳偏涼,這是正常發育中的正常現象。如果發現手腳發熱,反而說明寶寶穿的過多了!
2、那麼如何判斷呢?其實很簡單,我們用手摸摸寶寶的後頸部分,如果是溫暖的,說明寶寶穿衣合適,並不冷;如果是偏涼,說明衣服確實穿少了,要趕緊加衣;如果發現後頸部分濕潤有汗,說明寶寶衣服穿的過多,逐漸緩慢的減少衣物(不能過快,防止不適應導致生病)。
如何給寶寶穿衣?
1、以爸爸為基準。一般來說,爸爸的體感是最接近客觀的。爸爸穿多少寶寶穿多少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當然也不要太精確於是否多穿一件少穿一件,只要寶寶後頸不出汗保持溫溫的,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2、以媽媽為基準。媽媽的體感稍微比爸爸差一些,寶寶穿的不比媽媽多,一樣多或者少一件基本上就可以了。
3、26度穿衣法則。26度是體感最舒適的溫度,環境溫度+穿衣溫度=26度左右,寶寶就非常舒適了,如下圖:
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老人們,他們成長的環境與我們現在的“衣食無憂”不同。他們在吃、穿方面的滿足感往往要優於我們年輕人。因此他們對吃、穿方面非常敏感,再加之接受的資訊面很窄,很難做出改變。環境造就了他們的絕對習慣,這也怪不得他們。而我們要做的是正確的引導他們,讓他們逐漸的接受,而不是一味的埋怨或者聽之任之。畢竟給寶寶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第一位的!
奶爸科普:冬季如何給寶寶添衣?選擇吸汗、透氣性強的面料,同時要保護好頭腳、以及脖子的溫度。衣服宜穿“多”而不是穿“厚”,以方便隨著氣溫的變化或活動量的大小來增減衣服,而不至於因為穿“厚”而導致減一件衣服覺得涼不減又會熱的麻煩。穿衣儘量向爸爸靠齊,爸爸穿多少寶寶就穿多少,不要以老人的感受來穿衣,因老人代謝低,怕冷,按他們感受很容易穿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