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直讓孩子不哭,媽媽們你還在犯這個錯誤嗎?

孩子為什麼總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哭個不停?穿不到喜歡的衣服會哭、不想洗澡也會哭……

哭,是孩子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聲報到;哭,也是孩子整個嬰兒時代與父母溝通的全部語言;哭,還是孩子表達自己情緒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隨著孩子成長,當他們每天因為一些在你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而大哭時,你是否感到莫名的煩惱和無奈?

其實,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最主要的原因是各位爸爸媽媽們沒有讀懂孩子每一次哭泣背後的情緒密碼,一起看看下面這個案例,相信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啟發。

3歲半的妞妞正在折紙飛機,可是紙都揉破了,飛機還是沒有折好,妞妞生氣地丟下了折紙。

媽媽:寶貝,我幫你折吧!

妞妞:不要,不要你幫。(開始大哭)

媽媽:寶貝別哭啦,我們去玩積木好不好?

妞妞:不玩,不玩!(繼續大哭)

媽媽:不許哭了,再哭就罰你不准看動畫片。

妞妞更難過了,哭得停不下來。

這樣的場景,各位家長一定不陌生,但是這場“對決”背後,雙方的心路歷程,你有注意過嗎?

從這個心路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當孩子大哭時,媽媽的關注點始終停留在讓孩子“不哭”這個表面行為上,卻自始至終沒有看到孩子的內心需要。生活中,很多父母為了哄孩子不哭,要麼使出渾身解數無條件滿足孩子,要麼利用家長權威直接發出命令呵斥,這樣的方式當然只能治標不治本。

作為父母,我們唯有瞭解孩子哭泣的真實原因,學會傾聽孩子的情緒,並真誠地回應他們的感受,才能真正幫他們改掉愛哭的毛病,讓他們學會更堅強樂觀地面對今後的人生。下面就和小編一起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學習和“愛哭寶寶”的正確相處方式吧!

我想要你注意我

情緒解讀: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如同孕育生命的陽光和水一樣重要。如果父母連孩子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滿足,比如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忙自己的事等,那麼孩子就可能認為父母不愛他,從而失去安全感,變得焦慮不安,喜歡用哭鬧的方式來吸引注意力,以確定父母對自己的愛。

應對策略:父母要善於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比如工作繁忙顧不上孩子時,要誠懇地向孩子道歉:“寶貝,媽媽是愛你的,很抱歉媽媽現在不能陪你玩,等我忙完就來陪你,好嗎?”對於情緒較為敏感的孩子,父母還要多分享積極樂觀向上的小故事,讓孩子在正能量中成長,養成陽光健康的心態。

我希望你能滿足我的要求

情緒解讀:如果孩子只要一大哭,大人就選擇無條件地滿足和妥協,讓孩子感覺到“用哭來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他們就會利用大人的這個弱點,用哭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應對策略:當孩子哭著表達自己的需求,希望你能滿足他時,你可以這樣說:“寶貝,你哭著說,媽媽聽不清,要不要哭完再說?”這樣可以幫孩子建立一種正確的認知,並不是哭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的。父母在平時也要注意賞罰分明,學會通過冷處理的方式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我不知道怎麼表達我的情緒

情緒解讀:孩子由於年紀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碰到感到疑惑、害怕或者別的負面情緒的事情時,不知道該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心聲,表現出來的可能就是沒有來由的大哭,這也往往讓很多父母摸不著頭腦,只能呵斥孩子“不許哭”。

應對策略:孩子無來由的大哭時,父母要引導孩子用言語明白地表達自己的痛處,比如:“你是不是哪裡不舒服?可以告訴媽媽嗎?”這時媽媽要多些耐心,多給些安慰,不要苛責呵斥,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表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利用各種繪本或者語言遊戲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孩子的語言能力增強了,哭的機會就會相對減少。

我好難過,只有哭才能平復

情緒解讀:哭是孩子正常的情緒表達,當孩子和小夥伴吵架了、心愛的玩具弄丟了、不小心摔傷了膝蓋等等,孩子都會通過哭來告訴你:“我難過了,我害怕,我不甘心……”這些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鼓勵、理解和認同。

應對策略:如果孩子因為“遇挫”而難過,父母可以抱起孩子、輕拍背部表達關心,並允許孩子通過哭來宣洩情緒,但是孩子哭完之後,可以這樣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傷心,如果媽媽當時是你,媽媽可能會這樣處理,你覺得這種解決方式會不會更好?”這樣既能引導孩子合理表達情緒,也能培養孩子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國杜克斯大學一位教育學專家曾說:“孩子亂哭、一點小事就哭是‘情緒表達不適當’,不純粹是哭的問題。我們要教導孩子的不是不許哭,而是讓孩子學會適當的時候哭,不該哭的時候不哭。”

所以,各位爸爸媽媽,不要再隨意給孩子貼上愛哭的標籤,當孩子大哭大鬧時,讓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聽懂他們哭聲背後的需求,“對症下藥”地幫孩子成長為一個堅強樂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