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萬紫千紅顏,四季風華滿——花的詩意

在千百年前的詩人心中,花,是不可忽略的意象,傳遞著他們內心世界裡或美麗或憂傷的心曲。

1.桃花

題都城南莊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與桃花有關的詩很多,比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但之所以選這首《題都城南莊》,不是因為它多有名,而是因為那“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甜美,以及“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傷。

可以說,詩是最短的故事。

這首詩裡的故事恰好發生在春桃盛開的時節,一個男子對一位姑娘一見鍾情。對於他來說,那年的春天必定格外美好,桃花也開得豔麗非凡,但再美的桃花也不及姑娘嬌美的容顏。

時光荏苒,當一年之後春回大地時,他故地重遊,欲尋芳蹤,可那個讓他心儀的女子卻不知道去了哪裡,只有桃花依舊盛放在春風中,一如當年遇見她的時候。

就這樣錯過了,錯過在十裡春風中,錯過在萬朵桃花下,錯過在時光的洪流裡……而那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覺,大抵如此吧。

2.杏花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每每讀到“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時,不知為什麼,心都會變得安然起來,似乎也聽到了那春雨淅淅瀝瀝的聲響,可能滴在初生的葉子上,可能打在結實的屋簷上。

雨下了一夜,伴著客旅思鄉的夢。清晨到來時,小巷深處賣杏花的聲音不時地傳到人們耳邊,那杏花嬌豔美麗,或潔白似雪,或燦若朝霞。若能帶著晶瑩的雨露,那便更添別致的風情。

在這微雨過後、杏花盛放的春日,時光好像也變得閒散了起來。鋪開紙從容地寫幾行字,煮好水細細地沏一壺茶,似水流年,恍然若夢。莫歎京城的風塵,遙想歸家的企盼,這首詩也正是詩人于世態炎涼裡發出的感慨,在看似閒靜的心情裡,仍有壯志未酬的苦悶。

其實提到“杏花”二字,我最喜歡的卻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只不過此“杏花雨”是指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節的雨,若是形容杏花落如雨,那可真是美極了。

3.梨花

春怨

唐·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不知為什麼,桃花、杏花都可以給人一種很熱鬧的感覺,想那“春色在桃枝”是何等的明麗,想那“紅杏枝頭春意鬧”是何等的喧囂,但是梨花,卻總讓人覺得那麼寂寞。

這寂寞是“梨花春雨掩重門”,這寂寞是“雨打梨花深閉門”,這寂寞是“梨花滿地不開門”……

好像梨花就應該開在黃昏的日落裡,開在空閨的庭院裡,開在佳人的等待裡,難道世人忘了,梨花也是開在春天裡呀,而且盛放如雪,潔白清雅,任春風輕拂,任春雨輕灑,然後用朵朵芬芳點染出春的浪漫。

然而在古代,由於“梨”與“離”諧音,這或許就逃不開寂寞與憂愁的命運了。

如果說“梨花帶雨”是指伊人的淚,如果說滿地的落花就是凋零的心,那麼,我真的很心疼梨花,更心疼那些獨自望著梨花而哭泣的人。

4.牡丹花

賞牡丹

唐·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牡丹,那麼“國色天香”最適合不過了。

它有雍容大方的高貴,有花團錦簇的豔麗,花朵大而香,開放的時候盡顯端莊大氣。若把花比作女子,牡丹花一定就是那種儀態萬方的名門閨秀了。

在劉禹錫的這首詩中,除牡丹外還提到了兩種花,即芍藥和芙蕖(也就是荷花)。他肯定芍藥的嫵媚,但卻說它缺少格調;他讚賞荷花的明淨,但卻說它缺乏熱情。所以他才寫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而且唐代人十分喜歡牡丹,也有賞牡丹的習俗。

試想千年以前,那全城盛放著牡丹的景象,何其壯觀,何等華美。

然而不只如此,牡丹在人們眼中也是頗有傲骨的,比如在武后貶牡丹的典故中,牡丹就是不畏強權的代表,而被貶到洛陽的牡丹,反倒成就了如今馳名天下的盛譽。

5.荼蘼花

春暮遊小園

宋·王淇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記得在《紅樓夢》裡,寶玉同屋內眾丫環搖簽行令,當時麝月掣出的簽便是這句詩——開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花木,味香花美,也是春天裡的最後一種花,由此說明大好春光已經一去不返,所以經常代指女子青春的消逝。而這首詩中,正是以花事的開落,來表達光陰的更迭。

想那早春時節,梅花將收起她的冷豔,然後海棠開了,明媚的春天撲面而來,不知不覺間迎來了春天裡最後的荼蘼花,此花過後,天棘的枝條該伸出牆壁了。

每次讀“開到荼蘼花事了”,總會不經意想起那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雖然它們一個是對春暮的感慨,一個是對秋盡的歎息。

就這樣,花兒伴著呼嘯而過的歲月,歲月拉扯著難以停下腳步的我們,一日日,一年年,時間都去哪兒了?

6.薔薇花

山亭夏日

宋·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喜歡夏天的景致,綠樹成陰,花香浮動,碧波微蕩,裙裾飛揚……

而在有關夏天的詩裡,我最愛這首《山亭夏日》。每每讀到它,都不禁想像那“滿架薔薇一院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美麗的花兒開在藤蔓上,芳香的味道彌漫在空氣裡,那一定是分外美好與愜意吧。

李清照也寫過一句相似的詩——薔薇風細一簾香,可見薔薇花的香氣是多麼沁人心脾了。

那麼,不如就沉浸在這個安靜而悠長的夏日裡吧,感受微風吹過時舒適,還會看到池塘的水面仿佛成了輕輕浮動的水晶珠簾,而盛開的薔薇又帶來了滿院的清香。這不僅是夏日的幽靜之美,也是詩人心中的悠然之感。

或許,這正是詩詞帶給我們的寧靜與喜悅,讓我們在枯燥的生活中可以聞到不一樣的味道,可以看見不一樣的景色。

7.荷花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總覺得描寫荷花最美的句子,是周邦彥筆下的“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是柳永詞中的“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但既然是在詩中選擇,一下子就想到了這首。其實這“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也是極美的,而且很有氣勢。

試想在那綠樹成陰的盛夏,在那水光瀲灩的西湖上,那層層荷葉密密地鋪展開,在水天相接的遠方連成一片,似乎漫延出無窮無盡的碧綠。而荷花在陽光的映襯下更是開得別樣紅豔,它們亭亭玉立在荷葉間,盛放出無限的美好。

高潔,清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便是荷花的品質,所以世間愛蓮者,不在少數。

詩人楊萬里的確很喜歡寫荷花,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映日荷花別樣紅”,或許荷花在他眼裡是水上的精靈,抑或葉間的仙子。

8.桂花

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都說王維的作品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寂靜的夜晚,讀這樣一首五言絕句,寥寥二十字,卻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寧靜與幽美,這大概就是詩詞的力量吧。

其實寫桂花之美的詩句不少,比如“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比如“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比如“中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但提起桂花,我還是在第一時間裡想起了這首《鳥鳴澗》。

喜歡詩中的閒適和安然,更喜歡字裡行間的空寂與幽深。

在詩中,我們仿佛能夠看到,人閑閑地發著呆,桂花無聲無息地飄落下來,空氣裡一定會有香氣吧,但不曾寫,因為所有的感覺都被靜夜空山籠罩著。唯有鳥鳴進入了人的聽覺,原來,是明月的光輝驚擾了鳥兒的夢,讓它們一直在溪澗中鳴叫。

動與靜,如此完美地相互映襯,醉了落花,也醉了詩意。

9.菊花

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作為在秋天裡開放的菊花,似乎有著與冰雪寒梅一樣的孤高。寒涼的氣候,並不能阻止菊花頑強的生命力,反倒令它更加別具一格。

陶淵明曾寫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以菊花也有隱者之稱。

而中國古代則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孟浩然詩雲“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文壇上愛菊的詩人極多,元稹就曾深情款款地說“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然而對菊花喜愛之情最強烈的,可能還是唐末那位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吧。

他說等有朝一日我若當了春神,就讓菊花也開在春天裡,並讓它享有與桃花一樣的如畫春景。而這首詩的內涵,正是黃巢對現實環境的不滿,對不公正世道的激憤。

或許我們更熟識他的另一首菊花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大概,菊花對於他來說,就是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吧。

10.梅花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迎著寒霜傲立,伴著風雪盛開,這世上還有比梅花更倔強更孤傲的嗎?何況它還有幽幽香氣,散發在冬日清冷的空氣中,讓漫長而無趣的冬天多了幾分別致。

在眾多寫梅花的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最妙。總感覺它似乎浸透了宋詞的婉約清麗之美,而這確然是一首律詩,作者是有著“梅妻鶴子”之稱的林逋。

這首詩正是林逋對“梅”的深情告白。因為梅花開在冬季,所以百花凋零的整個花園裡都是它的天地。“疏影”“暗香”兩句,則從梅花最基本的兩個方面——形與味——進行了貼切的描繪。

細細之下,仿佛能夠看到,寒梅那疏落有致的花影映在清淺的水面上,那淡淡的芬芳則浮動在月色籠罩的小園裡,如此的閒靜與淡雅,如此的幽然與飄逸。

而這句詩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疏影”與“暗香”成為了詞牌名,南宋詞人姜夔就寫過這兩個詞牌的優秀篇章,也算是另一位愛梅之人對林逋的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