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其實統治地球的是蝙蝠 - 黑白魅力之三十三《比利蝙蝠》

作者:小死/Anitama 封面來源:《Billy Bat》

本周要推薦的這部漫畫,它的作者可以說是鼎鼎有名,他便是被譽為“手塚治蟲接班人“的浦澤直樹。日本NHK電視臺從2014年11月起,聯合漫畫家浦澤直樹一起,做了一個專門介紹漫畫家的紀錄片,以分季度的形式,每次介紹3—5位漫畫家,這個節目便是《浦澤直樹的漫勉》(浦沢直樹の漫勉)。其中第三季講浦澤直樹那期,裡面提到的正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漫畫《比利蝙蝠》(Billy Bat),當時正是畫最後完結一期的內容。

一提起浦澤直樹,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怪物》(Monster)或者《20世紀少年》,畢竟這兩部也是他最為廣為人知的作品。其中《怪物》曾經被改編成TV動畫版,《20世紀少年》也被改成3部曲的真人電影版,並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所以在普及率上比其他作品強。2007年,《20世紀少年》正式完結,之後的2008年年中,浦澤直樹從小學館來到講談社,在青年漫畫雜誌《Morning》上,開始了《比利蝙蝠》的連載,這一畫便又是8年,到去年2016年8月,終於以單行本20卷的長度正式完結。

《比利蝙蝠》的故事框架特別大,開篇時間為1949年,日本剛剛戰敗不久,整個社會處於百廢待興狀態。一位在美國畫漫畫為生的日裔凱文•山縣,創作了一部名為《比利蝙蝠》的漫畫,故事裡整個社會都用各種動物形象出現,而主角則是一位名為比利(Billy)的蝙蝠偵探,漫畫的主要內容就是講訴它的冒險故事。在創作這部漫畫的過程中,凱文感覺他筆下的蝙蝠形象好像曾經在哪裡見到過,擔心會自己會無意中變成抄襲者的他從美國來到日本,當初他就是在這裡發現了蝙蝠標誌,並以此為靈感,創作了漫畫,所以想來確認下。在他多番走訪後,感覺當時的靈感來源應該是在某個街角牆上的蝙蝠塗鴉。原本以為解開心結的他發現在這個蝙蝠標誌的背後還隱藏著其他的作用,他也因此被捲入一個謀殺案中,成為了被通緝的對象,為此不得不四處逃亡,躲避追捕,而等他回到美國後發現,原本賣不出去的《比利蝙蝠》漫畫居然變得非常暢銷,但內容已經不是他原來的故事,並且這個暢銷漫畫已經跟他沒有關係了。另外,日本那邊也出現了以蝙蝠圖案為標誌的古書,這些古書甚至還曾經引發過戰爭。於是這個普通的蝙蝠圖案的來歷也變得更加撲所迷離,它仿佛無處不在,出現在歷史的各個角落中。跟著蝙蝠的腳步,後續的漫畫內容正逐漸解開各種歷史所謂的真相。

限於本書的情節懸念設置很多,稍微一提內容就是一個大寫的劇透,這裡就只能簡單介紹下整個故事框架。不得不說,浦澤直樹是真的下了很大的心血在這部作品上,因為它融合了歷史、傳說、心理學、宗教、政治等元素,前後跨度上千年,場景遍佈全球多個國家,前後出場上百個角色,如果要說模仿的物件,那就是向手塚治蟲的《火鳥》致敬。同樣是以一個圖騰,串聯上下數千年生命的歷史,只是浦澤直樹所使用的方式不同,並且在立意上並沒有《火鳥》那麼高大,探尋生命的意義,這裡更多的還是在探尋內心自我。

在浦澤的筆下,蝙蝠作為一個特別的形象,出現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有日本戰國時代,也有美國南北戰爭時期,還有二戰,冷戰時代等等。通過蝙蝠將那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不管是大家熟悉的希特勒、愛因斯坦、織田信長、馬丁·路德金、瑪麗蓮夢露等,還是架空的那些虛構人物,當這些人跟歷史上聞名的各種事件交織到一起,就出現了對於事件的另一種解讀。或者說這是浦澤直樹很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便是歷史真相總是被隱藏了,這點在《怪物》和《20世紀少年》就已經使用過多次,這次在《蝙蝠比利》裡更是大玩特玩,將歷史上的那些著名事件完全給予另外一種解釋,這就讓讀者觀看漫畫的時候有一種“我肯定學了假歷史”的錯覺。

浦澤直樹很喜歡將自己的一些經歷和喜歡的東西放到漫畫中,最典型的便是《20世紀少年》了,這部作品裡可以算得上是浦澤的半自傳,還加入了不少自行虛構的故事,而且核心基本圍繞著他喜歡的搖滾樂,並且堅信搖滾能夠拯救世界。所以到了《比利蝙蝠》,浦澤直樹就將自己的另一個愛好,同時也是他的立身之本“漫畫”作為故事的核心。這點從他設定的主角是個漫畫家可以看出,這個主角便帶有他自身的經歷與性格在裡面,就連外貌都跟年輕時候的浦澤很像。在《比利蝙蝠》裡,浦澤嘗試了不同的漫畫手法,有美國老式漫畫,有日本浮世繪,有迪士尼風格,也有日式劇畫。除了畫風,在形式上也是有所嘗試,比如四格漫畫,兒童繪本,版畫等,裡面劇中劇的漫畫故事也是有著不同的類型。從各方面來看,浦澤對這部作品的寄託主要是要表達繪畫的重要性,將漫畫比喻為承載著夢想的工具,並且是串聯古今與不同地方的重要元素。

在作品裡,浦澤探討了漫畫的各方面,有漫畫家本人的追求,有漫畫創作思路,還有漫畫的意義等,對於畫了三十多年的漫畫家來說,畫畫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且融入到靈魂中。如果有看過浦澤的紀錄片,可以看到他畫草圖的速度特別快,一方面是熟能生巧習慣成自然了,另一方面是他的天賦加成,小時候就顯露出才能。但他本人卻對被稱之為天才覺得很惶恐,他說自己其實並沒有什麼天賦,小時候經常是被人家說“你是什麼都做不了”的物件,也因為他小時候的孤僻,日常只有靠畫畫來作伴,因此也讓他有種不得不勤奮來彌補天賦的急迫感。從他的漫畫創作經歷可以看出,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是雙作品同時連載的,當某部作品完結了,馬上又開新作,當時算下來,平均一個月能夠作畫48頁左右,後來是因為身體出問題,不得不減少工作量,才降到每月24頁。要知道他年輕時候的巔峰時期,可是一個月能夠有100頁的數量。

而要介紹浦澤直樹,就要先瞭解下他的生平。1960年,浦澤直樹出生于東京都府中市,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時沒什麼別的消遣,而漫畫便成為他最佳的陪伴。從小學開始,他就一直開始嘗試自己塗塗畫畫,跟著漫畫臨摹。當時他看的作品基本都是手塚治蟲的,比如《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後來他在跟手塚治蟲的女兒手塚留美子對談時說到,他那時候並不流行單行本形式,基本都是靠雜誌追連載。浦澤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嘗試畫四格漫畫了,初中時畫了一篇故事漫畫。

中學時期的浦澤直樹遇到兩個影響他一生的東西,一個是手塚治蟲的漫畫《火鳥》,另一個便是搖滾樂。據他自己說,在初三學期某一天,他在學校的廣播室播放了搖滾樂隊T.Rex的曲子《20th Century Boy》,當然這首歌並沒改變世界,但卻改變了一個人的未來。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沒錯,這個情節就是《20世紀少年》裡的某一段,取材自浦澤直樹的親身經歷。

而《火鳥》的出現,是讓浦澤認識到漫畫原來能夠給人這麼大的震撼和蘊含深刻的思想,後來讓他走漫畫家這條路,是到了大學時期,這是浦澤直樹未來的一個轉捩點,之前高中和大學時期他加入的社團都是輕音部,同時漫畫也有在畫,但也是逐漸冷卻下來,大學時期他見到了大友克洋的漫畫,更加被吸引,於是後來他的畫風就逐漸往大友克洋那種風格靠攏。是大友克洋的漫畫喚醒了他創作的欲望,加上當時他看到了那些職業級的樂隊演出,覺得自己以後靠音樂作為自己的工作能力還是不足,就決定走漫畫路線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初他中學時的某位元音樂部前輩,就一直堅定走音樂的路線,這個人便是曾經被譽為日本流行音樂教父的小室哲哉。

對於大友克洋這位前輩的風格和他的對比,浦澤早期的作品還能看出明顯的模仿大友克洋的痕跡,後來才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說,他跟大友一樣,都是比較注重臉部表情的表現力,經常為一個眼神或者表情表達不到位而反復修改。因此雖然浦澤畫人物臉型比較固定,但卻不會給讀者有千篇一律的感覺,主要就是因為在臉部細節上做的比較到位,通過表情來展現人物性格,這也是浦澤作畫時,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

這時候雖然有畫漫畫的熱情,但他本身還是沒成為職業漫畫家的覺悟,大學畢業後他去小學館應聘,選的可是編輯工作。結果他帶去的漫畫稿件原本是想作為自己懂漫畫的加分條件,反而讓他的那短篇漫畫《Return》被編輯看中,直接送去參選,並獲得了新人獎。想當漫畫編輯的浦澤直樹搖身一變直接成為漫畫家,在經過1年當漫畫家川口開治助手後,浦澤直樹在1983年正式出道,初期也都是以創作短篇故事為主,直到他遇到了不管是生命中還是工作中都不可或缺的親密夥伴——長崎尚志。

要說浦澤直樹的故事創作,總是離不開長崎尚志,而這部《比利蝙蝠》便有一半他的功勞。這位比浦澤直樹大四歲的夥伴,大學畢業後也是到小學館面試想成為一名編輯,只不過長崎尚志一直喜歡的是文學,他理想中的職位是兒童文學相關的編輯工作。1980年長崎尚志正式入職,卻被告知會被分配到漫畫雜誌旗下,這讓長崎尚志有些不開心,並且一上來就負責手塚治蟲、石森章太郎這樣大牌漫畫家,他說初期的時候特別迷茫,不知道是不是要堅持。後來他成為多本漫畫雜誌的編輯,一直到2001年,從業20年的他決定退出編輯職位,選擇成為獨立劇作家,當時他都已經幹到某本漫畫雜誌的主編職位了,這個決定確實要冒一定的風險。不過好在他有擔任浦澤直樹原作的這份工作在,也不至於打不開局面。

卷卷的頭髮,像極了浦澤本人年輕時候。

據長崎尚志本人回憶,他是1983年第一次見到浦澤直樹的,當時浦澤剛獲得新人獎不久,還在創作一些短篇故事。他覺得這位有著一頭蓬鬆頭髮,很藝術家風格的新人很有前途,決定嘗試跟他合作一個原創題材,在青年漫畫雜誌上發表。為此他還特意為浦澤直樹配置了一位元專業的漫畫劇作家工藤和也(工藤かずや),他則掌控整體故事框架。這是長崎尚志跟浦澤直樹的的第一次合作,但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中途小學館的高層還因為浦澤的畫風比較稚嫩,發出了批評的聲音。後來是長崎尚志從自己的主編那邊得到提點,慢慢讓浦澤的作品進行改動,不管是背景上,還是故事所在地上,還有人物的繪製方式,都進行了一定的調整,這種負責任的態度也因此獲得了浦澤直樹的好感。

兩個人的合作從1983年開始,到如今的2017年,35年的親密無間,讓兩個人在討論情節的時候雖然爭的面紅耳赤,但還是不影響私下是很要好的朋友。可以說,浦澤直樹的作品背後基本都有長崎尚志説明提供內容和意見,但大多都沒有寫上他的名字,一直到這一部《比利蝙蝠》,在封面作者上面,直接寫上長崎尚志的大名。

有人說,浦澤直樹的漫畫不適合看連載,因為他的作品大多數是月刊,加上浦澤直樹喜歡在某一個故事開了個頭,留下懸念後,接著畫另一條線,要看原先那條線的後續,至少要等好幾個月後,到那時之前的內容有些都忘記了。所以才會導致很多人不願意追他的連載,非要等全部出完,一口氣看掉。就算這部《比利蝙蝠》是週刊也是會讓人追的比較難受。也因此,筆者也是看《比利蝙蝠》完結了才放心大膽向大家推薦,畢竟浦澤一日沒畫完,就不知道結尾會是如何。

對於浦澤一直被人詬病的爛尾,這點上相比開篇時的驚豔,還有中期的展開等,結尾一直是浦澤的弱點,特別是長篇連續故事的作品,很多方面都是因為前期鋪墊比較多,線索也繁雜,以至於最後收尾的時候會彼此失顧。在《比利蝙蝠》中,其實也有這種傾向,有種應該還有更多內容的,卻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完結的感覺。按浦澤本人所說,20本單行本的內容是比較合理的範圍,如果太長有點拖遝,太短就不大夠發揮。所以他的作品基本都是在單行本20本上下,只有早期的《以柔克剛YAWARA》是29卷,後來都在這個範圍。

浦澤直樹的作品在漫畫迷中都一直有爭議,喜歡他的人覺得故事好看,懸念迭起,讓人看的欲罷不能。而不喜歡他的人則是覺得故弄玄虛,彼此失衡,故事爛尾等。但不管怎樣,作品就在那邊,喜歡不喜歡,主要還是看個人感受,我們能做的就是將它展示出來,有人因此多了個挑選的物件,這便足夠了。

【參考資料】

浦沢直樹、獨佔インタビュー! 1コマに込められた血と汗と涙と愛

浦澤直樹日文維琪百科

浦澤直樹訪談

漫畫家・浦沢直樹さんインタビュー

『Crossroad』-vol.1 手塚るみ子×浦沢直樹-

浦沢 直樹さんと勝鹿 北星さんへのインタビュー

浦沢直樹 インタビュー前編

浦澤直樹X浦澤直樹

【NHK紀錄片】professional 仕事的流儀-長崎尚志

【NHK紀錄片】創作的秘密-浦澤直樹

浦澤直樹的漫勉之浦澤直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