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競技進入奧運會,46年前的夢想
1971年,斯坦福學生組織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電子競技比賽——Intergalactic Spacewar Olympics(又稱“泛銀河系太空大戰奧運會”,有點酷→ →)。
SpaceWar的遊戲規則非常簡單:通過陰極射線射電管顯示器來顯示畫面並類比了一個包含各種星球的宇宙空間。在這個空間裡,玩家可以互相用各種武器擊毀對方的太空船,但要避免碰撞星球。發明者為這個“空間”賦予了重力(引力)、加速度、慣性等物理特性,以此增加比賽的難度和趣味性。
這是在電腦誕生之後,人類首次對用機器來遊戲進行的嘗試,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可娛樂性質的電子遊戲。
SpaceWar的發明者之一,Steve Russell,當時是MIT的學生
就是這位老爺爺啦
又回到那群開展比賽的斯坦福學生,那幫“電競先行者”為比賽制定了完善的賽制,並將分為五人大亂鬥與團隊比賽兩種模式,比賽的優勝者可以獲得一年免費的Rolling Stone雜誌。
好有情懷的主辦方!
46年前,或許前人並不會想到今天的電子競技會發展成什麼樣,但是從第一次電競賽事開始,舉辦者就把“奧林匹克”的字眼加入了賽事的名稱,時至今日,電子競技加入奧運也一直是所有電子競技愛好者們最大的心願。
阿裡體育原創大型電競賽事WESG一直有“電競奧運”之稱
2017年4月17日,這是一個值得所有電子競技愛好者銘記的日子,這一天的上午,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Olympic Council of Asia)與阿裡體育在杭州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將電子競技加入2017阿什哈巴特室內武道運動會,2018雅加達亞運會和2022年杭州第19屆亞運會。隨後,亞奧理事會在官方網站上正式發佈了電子競技將作為2022杭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的新聞,一時間,整個網路上都在討論這一熱點新聞。
朋友圈裡,Sky李曉峰轉發了這條新聞動態,並且發表了自己的感言:“按照這個速度,覺得有生之年應該是可以在奧運會內看到電競比賽了。”
Sky,對於稍微老一點的電子競技愛好者來說,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在2005年到2006年連續兩年登頂WCG魔獸爭霸3項目世界冠軍,在十年以前,電視的新聞裡,報紙的頭條上,你都能看見他的名字,曾經,他幾乎代表了整個中國電子競技,也陪伴老一代的電競愛好者們度過了他們最激情澎湃的那段青春。
2015年,30歲的Sky正式退役,在宣佈退役的長篇博客上,Sky這樣寫道:“人總有和現實和解的一天,在職業選手的路上追了十幾年的夢,已經30歲的我也許是時候說一聲再見了,告別賽場,告別過去的榮譽,告別大家談不完的勵志故事。曾幾何時,我也幻想過能和那些我喜愛的NBA巨星一樣為了熱愛的競技項目拼到40歲,甚至是一輩子,但無奈的是到30歲我就止步了……”退役後的Sky從事著和電子競技相關的工作,每每總能看到他還在關注著行業裡發生的事情。
儘管在政策層面上,國家體總早就為電子競技敞開了大門,然而在社會意識形態上,“電子競技”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等同於“網路遊戲”對待,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除了職業選手和極少數的職業電子競技俱樂部,真正的電競從業者是少之又少。
其實,早在2007年,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上,電子競技就被列入了比賽項目,中國在當時組建了首支電子競技國家隊參賽,劉韻亭、楊樹超和雷晨分別代表著中國參加了《極品飛車》、《FIFA2007》和《NBA2007》三個小項的比賽,最終,這三名選手都不負眾望取得了各個項目的金牌。“雖然電子競技早就被國家批准為正式體育專案,但是真正與其他傳統體育項目同台競技,這是第一次。得知自己入選國家隊並將代表中國隊參加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的時候,心情其實還是很激動。”NBA2007專案的金牌獲得者雷晨在之後回憶自己代表中國隊參加亞室會的比賽時這樣說道。此後一直到2013年,電子競技專案接連三次進入亞洲室內運動會,由此,電子競技進入奧運會的聲音也開始不斷被各方提起。
國際電子競技聯盟(IeSF)一直在推進電子競技加入奧運大家庭
從入選亞室會到亞運會,從表演專案成為正式比賽專案,這每一步對於電子競技的發展來說都舉足輕重,除了被主流社會逐漸認可,更多的還是因為電子競技產業在經歷著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期後,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產業鏈。我們的電子競技選手也不再只是埋頭自己鑽研的“網癮少年”,成熟的電子競技俱樂部在培養選手和管理選手體系方面甚至不比傳統的體育行業俱樂部差。去年,阿裡體育推出電競平臺並舉辦原創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WESG,吸引全球上百個國家的電競好手參賽。
當前中國的電子競技產業,無論從賽事規模、覆蓋人群數量還是選手專業水準來說,都已處於世界頂尖級別,這是一代電競人努力的結果,阿裡體育也將積極推動,電競愛好者們在奧運會上看到電子競技專案比賽的夢想也許很快就能實現。
夢想還是要有的,快扶我起來打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