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廠商和三星,差距到底有多大?
看到這個標題,有的“熱血青年”也許已經忍不住要噴筆者——別急,筆者今天並不是要給誰打廣告,我也不否認時至今日,國產手機在市場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賺得盆滿缽滿;在技術上也有那麼一些足可稱道的亮點。但是,以手機領域為例,我們一般認為“成功”的那些國產廠商,和以三星為代表的國外一線企業相比,差距不僅巨大,而且可以說是多方面的。
三星兼具半導體設計與製造能力
首先要說的這一條,就是所有國產手機廠商最大的“痛點”,也就是零部件方面對於協力廠商供應商的高度依賴。
高通的主控、索尼的攝像感測器、三星的螢幕、鎂光的快閃記憶體……當然還有富士康的代工,歷數現在口號喊得震天響的“國產旗艦”手機們,我們卻看到了滿眼的外國零部件。這倒不是說國內廠商崇洋媚外,更不是它們不想節省成本用國貨,而是國貨零部件確實性能或者可靠性糟糕,用不得。
當然,以手機主控(SoC)為例,國內也有手機廠商“自產自銷”的例子。可是——架構(基本設計)是從英國的ARM處買來的,量產要依靠台積電的生產線,還得和國際上一大批其他的半導體企業一起“排隊”……相比之下,高通、三星的最新架構都是自行研發的,只是從ARM處買了指令集授權(只是相容ARM的演算法和程式),生產靠的是三星的自有生產線,無論是產量還是排期都自然更加充裕,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意味著無需“搶購”了。
就在今天,還傳出高通和三星已經開始為下一代旗艦Galaxy S9合作研發驍龍845主控的消息。一眾國內手機企業還在爭搶驍龍835的配額,人家都已經共同研發845了——這其中的差異,關鍵就在於三星強大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上。
目前,在全世界的手機企業中,只有三星同時具備核心主控的研發和製造能力。而且三星能夠自行研發和製造的不只是SoC,還包括基帶、螢幕、快閃記憶體、記憶體、拍照感測器等等。更厲害的是,三星不只是“能造”,而且造出來的都是精品,性能規格都能保證傲視群雄,讓一眾下游廠商擠破頭來搶……
三星與業內同行合作態度好,夥伴多
在現在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的年代,即使自身技術再強,“閉門造車”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廣泛地開展技術合作、與同行“交朋友”,才能實現技術上的共同進步,同時為消費者帶去實惠而優秀的產品。
在這一點上,最近引起風波的“UFS快閃記憶體”很能說明問題:UFS快閃記憶體速度比低端的emmc快了三倍,但成本也比較高,因此近日某國產品牌被爆出在自家好幾款旗艦手機上“偷工減料”,把本應配備的UFS快閃記憶體換成emmc來出貨,才會引起消費者巨大的聲討和反感。
事情發生之後,部分媒體聲稱,UFS快閃記憶體是三星研發主導的,因此這次事件背後有三星故意卡供應鏈的可能性。對此,筆者只能說這完全是扭曲事實。因為,三星雖然最早研發和推廣了UFS快閃記憶體規範,但並沒有壟斷此技術,而是授權了東芝、鎂光、海力士等一大批廠商共同生產和推進技術進步。就連在三星自家的手機裡,都用著來自東芝的UFS2.1快閃記憶體……這哪裡算是壟斷呢?
還有一個例子,三星在今年年初完成了對音響巨頭哈曼的收購,這意味著三星掌握了AKG、哈曼卡頓、JBL等16個我們耳熟能詳的音訊大品牌。但是,德國品牌聲海(也就是森海塞爾)還是選擇和三星合作研發用於Android的Ambeo 3D耳機。一向辦事嚴謹的德國人不擔心三星會“排外”或者“借鑒”他們的音訊技術麼?顯然,聲海覺得,即使擁有了哈曼集團,三星也依然可以和其他同行有良好的合作關係。而事實上,使用了AKG、哈曼、JBL音響技術或是定制耳機的國產平板、手機、筆記本多得數不清,三星顯然沒有去“卡”他們的供應鏈。
反觀出現快閃記憶體減配問題的該廠商,自身預先訂貨量不足,跟不上手機生產步伐,卻向上游廠商“潑髒水”,這樣的人品,如何能夠取信于合作夥伴?將來莫不是要在業界成為“孤家寡人”?
三星做事踏實、做產品不浮誇
經常關注手機發佈會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一些廠商很喜歡在發佈會上大吹特吹自己用了多麼厲害的主控、最新型號的攝像感測器、花了多少錢去“定制”一款螢幕或者一個音訊解碼晶片——還要擺出和友商的各種“跑分”對比,勢必要壓倒競爭對手一個頭才算勝利一樣。
但是,三星幾乎從不在發佈會上“跑分”,也很少會介紹產品的那些“參數指標”——更多的篇幅被用於請設計師回顧設計歷程、請參與試用的消費者介紹實際的體驗。這種做法上的差異體現的正是三星做產品時的踏實態度和以實際體驗為重的產品思路。
就像這次,三星在海外發佈新旗艦S8時,將大量篇幅用於介紹那塊震撼的“infinity display(全視曲面屏)”,主要宣傳了螢幕無邊框看起來更大、使用時滾動次數更少、收窄的機身握持感好、螢幕下方支援壓感喚醒、有多種息屏提醒功能等特性,全都是偏重於實際的操作體驗。
然而,直到國外顯示專業媒體 Displaymate 發佈了三星 S8 螢幕的測試報告,我們才知道,三星這塊螢幕能夠覆蓋 113% 的 DCI-P3 色域以及 142% sRGB/Rec.709 色域,亮度峰值高達1020nit,外媒對此給出的評價是“別的廠家要在短時間內趕上這個水準的可能性很小”……
難道三星這麼謙虛?自家研發了一塊其他廠商無法超越的螢幕,卻完全不宣傳它有多“領先”、多“秒殺眾生”?筆者竊以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三星“做人”比較厚道,覺得沒必要在宣傳上刻意針對友商;另一方面也說明,三星認為實際的消費者體驗比起蒼白深奧的資料更有說服力——真正的口碑來自那些實際的使用者,而不是真機都沒用過,只會看著參數吹牛的水軍。
總結:要趕上差距,首先要吸取“教訓”
總的來說,無論是核心技術、經營態度還是“大廠氣量”,三星甩了國內廠商確實不止一星半點——這種領先可以說是全面的,壓倒性的,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令人尷尬而痛心的。因為我們的國產廠商不僅技不如人,還喜歡撒謊、吹牛、欺騙和欺侮國內的“衣食父母”。
有人說,對於國產廠商要包容——對此,筆者認為,包容也應該分清物件:技術上有差距,有待進步,這是可以理解和鼓勵的。但是在宣傳上吹牛、在產品上以次充好、在面對消費者的態度上缺乏誠意、轉嫁責任、不願承擔消費者的損失,這是不可原諒的。
這就好像父母教育孩子:對於進步要鼓勵、要表揚,但對於錯誤也要懲罰,這樣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向著正道成長。而我們許多國產廠商與三星、索尼這樣的國際大廠之間的差距,恰恰就出在缺乏合理而嚴厲的“懲罰”,以至於有恃無恐,為了賺錢走偏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