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媽媽一走,寶寶就撕心裂肺的哭鬧?

在新的一期《媽媽是超人》裡面,馬舒雅帶著米婭和艾登去了包文婧家裡找餃子玩。因為中途要出去買菜,她把米婭和艾登留給包文婧照顧。

本想著,包文婧能照顧好餃子,而米婭也能照顧好弟弟,應該並無大概。結果後知後覺反應過來媽媽不在的米婭和艾登大崩潰,哭到不能自己,甚至奪門而出一心想找媽媽。

他們這種撕心裂肺的暴風式哭泣讓包文婧束手無策,在動畫片的誘惑失敗之後只好給馬舒雅打電話,讓她早點回來。

這種現象其實再常見不過了。譬如,一覺睡起來發現“親媽變乾媽”的小魚兒↓

發現媽媽要出門而用淚水挽留的餃子↓

就連24K東北“純爺們”安吉,在得知胡可臨時要回橫店拍戲,而忍不住大哭↓

懷胎十月,媽媽和孩子之間的牽絆是天生的,孩子對媽媽的依賴也是天性使然。

所以,在現實中,也有不少媽媽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寶寶太黏自己了怎麼辦?在家的時候陪吃陪喝陪廁所也就算了,一旦需要出門離開他們的視線,分分鐘就哭成個淚人,臉上也是鼻涕眼淚縱橫,死死的抱住你,那可憐巴巴的樣子,簡直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或者,寶寶明明到了去幼稚園的年紀,但一想到他每次在幼稚園門口抱著你腿不放手的樣子就狠不下心。本來對幼稚園的玩具和小朋友還有些好奇,但一看到你要走,就立馬扯著嗓子嚎,怎麼哄也不行。本來想狠狠心離開,讓他自己適應,結果要麼哭得喘不過氣直嘔,要麼連哭了兩三個星期甚至更久都沒有好轉的跡象。

說起來也是有些無奈……

其實,這就是傳說中的分離焦慮症。

何為分離焦慮症:

指嬰幼兒因與主要照料者(泛指媽媽)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又稱離別焦慮,即嬰幼兒于某個人產生親密的情感結系後,又要與之分開產生的傷心、痛苦。

一般來說,寶寶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1、反抗階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鬧。

2、失望階段——仍然斷續哭泣,動作的吵鬧減少,不理他人,表情遲鈍。

3、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但是想起媽媽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或者哭泣。

主要表現:

哭泣、焦慮等即時情緒反應;

夢魘;

已經不尿床的兒童頻繁出現尿床;

因為害怕與照料人分開而拒絕去幼稚園或其他地方;

拒絕在沒有主要照料人的陪伴下睡覺;

害怕主要照料人受到傷害等。

當然,根據每個寶寶的性格,以及依賴程度的不同,他們的表現形式和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分離焦慮可能因為年齡不同和環境變化而反復出現。例如,8-14個月時不肯讓母親離開自己的視線,2-3歲左右拒絕上幼稚園等等……

0-3個月:剛出生的小寶寶是“懵懂”的,因為這個地球對他而言還是陌生的,並沒有很具象的“親人”概念,所以只要保持他們的身體舒適,就不會產生分離焦慮。

3-6個月:已經能夠區分熟人和生人了,對熟悉的人會表現出愉悅,而對陌生人則會有所抗拒。當熟人離開時,會有哭鬧、叫喊等行為,但程度較輕,讓他和其他人熟悉一小段時間,很快能夠適應。

6-24個月:分離焦慮的敏感期,特別是12-18個月的學步期變得更強烈。寶寶會在熟人圈裡尋找跟自己關係最親近的人,並對他產生強烈的依戀,而對陌生人非常排斥。

24-36個月:依戀程度逐漸減輕,能夠容忍短暫的分離。如果事先跟他溝通好,他會明白親人走了還會回來,分離焦慮的情緒會相對減輕。

36個月後:已經越來越“明白事”了,也開始有了正確的判斷,適應能力有所增強,他們對於分離之“痛”,相對要輕一些。

出現分離焦慮是否正常:

現在國內外的專家都認為,寶寶出現適度的分離焦慮並無大礙,是健康的,這是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階段,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但是也不能坐視不理,任其發展,長期焦慮對寶寶的身心健康還是有很大影響的。這期間家長要給予足夠的耐心,用正確的方法應對,這種負面的情緒就會被逐漸緩解,最終被克服。

切忌:打罵或者恐嚇的方式!

長期焦慮的危害:

☞ 如果寶寶長時間處於這種焦慮情緒中,抵抗力會逐漸下降。就像很多剛讀幼稚園的寶寶特別容易出現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症狀。

☞ 很多處於分離焦慮中的寶寶不能好好的吃飯、喝水,若這種負面情緒無法緩解,勢必會影響他們的胃腸道消化功能,從而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會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身體發育。

☞ 如果寶寶有分離焦慮症,會容易失眠、噩夢頻繁,或者夜驚。而長期的睡眠障礙,則容易讓寶寶抵抗力下降,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 美國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分離焦慮嚴重的話,不僅會降低寶寶的智力活動,還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 因為焦慮,有些寶寶會感到心悸、心慌、呼吸困難、頭暈乏力,從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減退、思維混亂等現象,這對寶寶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無疑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如何應對寶寶的分離焦慮:

☞ 足夠的安全感,在寶寶出生後就給予足夠的親密,及時的情感回應,建立安全型的親子依戀。

☞ 最重要:首先媽媽自己要放輕鬆。假如你是個焦慮的母親,出個門特別擔心,或者寶寶去了幼稚園,你比他還焦慮。寶寶就很容易被你的情緒所傳染,甚至是仿效。我們必須要更豁達,只有自己的心態健康了,才能給寶寶正面的影響和最大的安全感。

☞ 高品質的陪伴: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要儘量專注,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隨時做出回應,讓寶寶知道媽媽沒有消失;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廁所的時候,可以將寶寶放在門口,或是發出聲音,有時候通過聲音能夠讓寶寶放心,有助於他學會將聲音與你的形象結合起來,避免分離焦慮發作。

☞ 提前熟悉新的撫養人和環境:媽媽要離開寶寶,換由長輩或保姆帶,可以提前一段時間讓寶寶熟習新的撫養人,同時也可以讓長輩(保姆)瞭解寶寶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穩定的看護人也有助於提高寶寶的安全感。而對於即將就讀幼稚園的寶寶,媽媽可以提前帶寶寶去幼稚園參觀玩耍,並且告訴他“以後你就在這裡跟其他很多小朋友玩”。

☞ 多接觸他人:要有計劃地多帶寶寶外出,接觸其他人,並且鼓勵寶寶主動與其他人交往,這樣有助於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效降低寶寶對爸爸媽媽的依賴感。

☞ 不偷偷的溜走:有些媽媽為了避免分離時的“痛苦”,會選擇在寶寶睡覺時或是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溜走,這樣是不對的,容易毀掉他們對媽媽的信任感,產生被拋棄的錯覺。最好要提前告知:媽媽要去做什麼,什麼時候回來,或者媽媽什麼時候會來接你。讓他們知道媽媽還會回來,這個很重要,也會有個心理準備。

☞ 出門時要快樂,堅決:給寶寶大大的微笑,然後作輕鬆的出門。你的情緒和行為都會給寶寶暗示,而且他們很善於學習和捕捉媽媽的信號,所以出門的時候不要把擔心寫在臉上,拖拖拉拉的,而且愉悅的,堅決的。不要讓他們覺得“分離”是件不好的,“苦大仇深”的事情。

☞ 出門前的話語安撫:0-4歲的寶寶認為跟媽媽分開是痛苦的,這很正常。媽媽出門之前需要說一些話,或者做一些事情免除他的擔憂。譬如,“即使媽媽不在,媽媽也是愛你的……”讓他們知道,就算媽媽不在身邊,但是和媽媽之間的愛是不間斷的。

☞ 如果分離後,寶寶有負面情緒,儘量讓他們宣洩出來,也可以佈置一個小的任務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譬如:寶貝,幫媽媽把這個東西拿到屋裡去。

有些事情,常常因為我們太專注于寶寶而忽視了自身的問題,寶寶就像是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原來沒有看到的那一部分,帶著一份欣賞與好奇,如何和寶寶們一起成長,才是為人父母的一個永恆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