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內容速報!

4月20日-21日,心系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的大咖們聚集在北京友誼賓館——“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召開。

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與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共同主辦的這次大會,主題是“食品安全與健康並行”。國內外與食品相關的,特別是跟安全相關的產學研界500餘人彙集起來,大家出謀劃策想辦法讓我們的食物更安全、更健康、更符合大眾需求。

有資格在這個會上指點江山的,絕非等閒之輩,除了來自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美國農業部、加拿大衛生部食品局等12個國家和地區67名國際知名專家及食品企業家外,還有來自我國食品監管部門、農業部、科技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食今不昧。

好吧,食今不昧是在聽眾席就坐的,但不僅限於此,欲知詳情,請看今日推送的二條。

So,全世界各地這麼多大咖雲集京城,幹嘛呢?

為了健康和營養的終極目標

用CIFST理事長孟素荷的話說就是,CIFST攜手IUFoST,雙劍合璧,只為破解中國食品安全困局。

連續8年,上百位國際知名專家帶著各家所長來到中國,使我們有了一條快速借鑒和分享全球食品安全理念、經驗、教訓和科學積累的通路;亦讓全球同行有了一個真實觀察、理解和客觀評價中國食品安全的視角。

8年間,我國食品科技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集起強大的,跨學科、跨部門的專家陣容,用長期的科學積累凝練“學術界共識”,在風險評估與危機應對、風險交流與公眾科普、法規與標準體系建設等領域,付出了巨大心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中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而言,糧食安全是基礎,食品安全是保障,食品的健康與營養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科學,科學,還是科學!

你知道,按照以往傳統的農業和食品生產模式,13億人中有很多都會餓肚子,頓頓飽餐的你,要特別感謝現代科技的力量。說了不怕你不信,與“神州號上天”相比,食品科學和安全可能更複雜、繁瑣。(食婆婆別瞎感慨了)聽聽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怎麼說:

在食品科技與安全領域,需要科技界的説明與支撐。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發展,基礎在於提高廣大公眾食品安全的科學素質,核心在於讓食品界各位專家學者大有可為。

他強調,2017年中國科協也將圍繞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重要活動,加強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建設,深入實施“互聯網+科普”行動,充分利用互聯網、大資料、虛擬實境等現代資訊技術手段提升展品設計和展示水準,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工業行業也要做科普哦

光說這些大方向了,您知道食品工業行業歸誰管嗎?

工業和資訊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說,今年將深入發覺地方特色食品和中華傳統食品,加快發展嬰幼兒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滿足特定人群需要的功能性食品,挖掘並建立具有強品牌、有影響力的產品和知名企業。

同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支援大型企業做優做強,引導中小行企業做優做精。

三是強化創新驅動,完善食品品質安全長效機制。

您是不是覺得國際大腕們沒說話,也和我們食今不昧小分隊人一起聽呢?不會的,別急,有,有!

全產業鏈管理才安心

Karl Schebesta(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食品主管)認為,全世界的消費者都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在美國,每年食源性疾病帶來7600萬人生病。在今天,42%的消費者選擇不同品牌的食品產品,對食品安全存在顧慮。

全球化使工業鏈更加複雜,也帶來了更多問題,如標籤沒有正確說明、灰色市場的生產等。而消費者信心的重塑至關重要,相比其他行業,食品信心更加脆弱,也更難恢復。在食品行業鏈中,透明度對消費者的信心非常重要。

完善的追溯體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方式實現可追溯性。除整個產業鏈的視覺化之外,可追溯性同時也包括最終產品的溝通交流。要特別確保標籤能夠打擊假冒產品,並保證透明度。

檢測監管人員隊伍要壯大

Peter K. Ben Embarek(世界衛生組織安全部主任)表示,與前幾年相比,中國食品安全管理有了很大的改善。中國政府已經把食品安全放在了優先考慮的地位。基礎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分析、檢測能力不但建立起來,還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中國最關鍵的是需要不斷擴大食品安全檢測監管人員的隊伍。我知道,這需要時間。

就全世界而言,食品安全是一個很難斷絕的問題,沒有零風險。其實,中國食品法規是很現代的,標準也是最好的,而且中國還在不斷地修改標準。但關鍵的是最後的落實和監管,檢測出的問題能迅速回饋,和生產者及時溝通,與科學界有很好的合作,及時提出解決的方案。這,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國際食品摻假咋管?

Samuel Godefroy(加拿大衛生部食品局前局長、加拿大拉瓦爾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系教授)指出,食品摻假在食品貿易中一直存在,目前全世界食品摻假幾乎發生在食品中的所有成分中,如海產品、肉產品等。食品摻假是為經濟上獲益的不誠實行為。作為一種食品欺詐行為,它會破壞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和消費者對食品的信心,甚至影響到一個區域或國家的聲譽,而潛在的影響還包括公共衛生等問題。

導致食品摻假的因素有很多,供應鏈的複雜性、貿易本身,特別是國際貿易。產品經過多個環節會導致可追溯性的大大降低;金融危機也會使食品摻假事件發生次數上升。還有就是過時的監管體系和質控技術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