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體機背後的方案商:為「VR 淘金者」做後勤是否可行?

在北四環邊一處僻靜的街道上,雷鋒網編輯終於找到了這家「低調」的企業——中科創達。在一棟高不過 6 層的建築內,中科創達在其中的三層都有辦公場地。如果在網上搜索「中科創達」這個關鍵字,我們能獲取的資訊也不算多。

最近某電視廠商發佈了新品 VR 一體機,業內對其一些設計印象深刻,但鮮有人知道採用的正是中科創達的 VR 一體機產參考設計。

對於圈外人而言,這家公司一如其選址一般,鮮為人知,但公司卻有近乎 3000 人的研發團隊為市面上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做系統級的技術支援。

而目前已經拿出了 VR 一體機設計方案的公司不止中科創達一家,歌爾聲學、高通以及英特爾等等數家公司同樣先後發佈方案。那麼中科創達為什麼提供一體機設計方案這樣高集成度的產品呢?相對於前面幾家 方案提供商而言,它的優勢又在哪兒呢?

「舊壺裝新酒」,VR 系統優化也是 Android 系統優化

「我們在 Android 系統和高通平臺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 VR 一體機採用的也是 Android 系統。這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優勢。」中科創達的商務總監劉水告訴雷鋒網。

中科創達從成立之初,就為智慧手機提供系統層級的研發,並與高通達成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在 VR乃至整個智慧硬體成為市場新風口之初,他們和高通共同成立了一家專注于VR、無人機、機器人、智慧相機等領域的合資公司「重慶創通聯達智慧技術有限公司」。在高通驍龍 820 晶片發佈後,他們在今年5月率先推出了 VR 一體機解決方案。

更為重要的是,市面上其他優化方案提供商只能做上層應用優化,不能觸及到系統層級,而這一方面正是他們的優勢所在。

比如,對於 VR 一體機而言,功耗控制是較為重要的,他們可以通過從底層修改,鎖定手機 CPU 頻率,以達到控制一體機功耗的目的。同時他們也可以通過修改底層,去除不必要的啟動項,減少一體機的啟動時間——比如一體機就不需要 Android 中的「電話」、「資訊」等服務進程。這樣做還能減少不必要的設備記憶體消耗。

CPU 功耗比的控制,啟動項的處理,以及高強度下的記憶體分配,這三者都是手機與一體機在 Android 系統優化上的不同。據團隊的說法,他們現在可以把一體機的啟動時間控制在 10s 以內。

不過 Google 發佈了 Android N,上線了自己的 Daydream VR 平臺,針對 Android 在 VR 模式下做出了多項優化,似乎要是要為 VR 在作業系統上鏟平最後一個坎。這是否會對中科創達這樣的底層優化方案商產生一定影響?

劉水是這樣回答這個問題的:「Google 雖然發佈了 Daydream 平臺,但目前其原始程式碼還沒開放出來。目前,我們尚不清楚 Google 方面做出了那些優化,但我們正在分析中。將來它也許會成為一個半開放式的平臺,並且開放許多介面給開發者。」

專注系統優化工作,其他交給合作夥伴

「中科創達的優勢在於系統層級的優化,其他的方面,比如 ID(工業設計),光學部分等等不是我們的強項,這些都是交給我們其他的合作夥伴完成的。」劉水表示,「同時,我們會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但不會做自有品牌產品。我們希望用自己的底層技術能力説明並推動那些 VR 領域有自己獨特性或專注 VR 一體機的公司。」

上文提到的一體機採用的一體機方案是在他們的 VR 版 SoM (System on Module)設計上修改出來的。這一套解決方案由「核心板+作業系統+演算法」組成,客戶可以自行選擇核心板上的各種部件,根據選擇部件的不同,他們需要相應的適配調試時間。

實際上,這個 SoM 中大部分優化和適配工作已經完成了,包括一些基本的交互,比如頭盔側面的觸控板以及外置手柄的支持,以及一些基礎的軟體,包括啟動器,流覽器,圖庫等等。

當然廠商也可以不採用他們在 UI 和應用程式上的參考,轉而設計出具有自己特色的 UI 介面,以及對話模式——他們會開放出手勢識別的 API 介面。如果廠商有硬體上的需求,比如需要雙攝像頭進行識別,也可以進行定制——後期會有相應工程師對這部分進行開發維護以及反覆運算,他們也會開放出一部分代碼讓廠商的工程師進行開發和調試,比如他們會開放出手勢識別的 API 介面。

「我們在和 uSense, Leap Motion 等公司在手勢識別等 VR/AR 交互技術方面已經建立合作」劉水道,「至於定位追蹤這一方面,我們也有合作夥伴。我們的模式很靈活,可以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也可以只提供軟體優化方面方案。」

哪幾種「淘金者」會在其中受益?

目前想要與中科創達合作的廠商分有三類:第一類就是 OEM 廠商,這種往往以手機廠商居多——他們已有不錯的影響力,想要做 VR 設備,但從頭開始太慢。這種情況下,他們會借助外部的力量來做 VR 設備。這些設備可不僅僅是 VR 眼鏡盒子,或者 Gear VR 那種類型的盒子,也可能包括 VR 一體機。

第二類,初創公司,他們往往是掌握一些核心的技術,然後想要做自己的設備。

第三類,就是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本身不具備生產硬體的能力,但他們擁有相當多的內容資源,他們將 VR 作為內容分發的平臺。

對於手機廠商而言,他們擁有的不僅僅是品牌的影響力,還有在供應鏈上的整合能力。實際上,生產智慧手機的配件與 VR 設備的高度重合,所以他們在 VR 設備生產上面也有一定的優勢。而三星已經驗證了「手機+ Gear VR」模式的可行性,再加上 Google Daydream 平臺的支援,這種 VR 硬體策略在短期內很有可能受到手機廠商的支援。

而對於那些沒有硬體生產能力的創業公司或者內容創作公司,VR 硬體不是他們盈利的主要途徑,他們可能更多的是依賴於自己的核心專利技術,比如在光學方面有所積累的公司,在電腦視覺方面方面有積累的公司,VR 一體機更多是他們技術展示的一個載體;或者有些互聯網公司,影視公司,手中握有大量的 IP 資源,內容資源,這些資源才是他們盈利的依託。

目前採用中科創達設計方案的設備廠商,這三種類型都有。這些產品將會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發佈,不知道這其中還有哪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