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保溫杯?看看這裡再決定
水是生命之源!
人類追逐著水源的流向在大河兩岸繁衍生息,燦爛的文化和智慧的火種,在歷史歲月中變得越來越璀璨。從陶到瓷,再到如今形形色色的各種材質容器,喝水變得不再那麼簡單!保溫杯作為一款喝水的容器自上市以來,以其獨特的長久保溫性能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但我們真的選對保溫杯了嗎?
誤區一:保溫杯重量越重越好
很多人認為,保溫杯的材質厚度對保溫杯的保溫效果有很大影響,認為越厚實熱量越不容易流失,所以在選購的時候會拿在手裡比較一下彼此的重量,哪個重選哪個。其實這樣的選擇理念是不正確的。保溫杯的材質特別是內膽其實是越薄越好,因為在內膽和外殼中間有個真空層,隔絕了空氣的熱傳導。那麼熱量的損失就在於熱水與內膽壁的熱傳導。內膽壁越厚,熱水溫度流失越多,也就是以為著越不保溫了。
誤區二:保溫時效
很多買家在諮詢的時候會問這款產品能保溫多久?某種程度上說這不是一個嚴謹的問題。例如:8小時後水溫50℃,10小時後水溫45℃,那保溫時效應該算8小時還是10小時呢?在新國標《GB/T 29606-2013》中明確規定,保溫杯的保溫時效主要和三方面因素有關係:容量、杯口直徑、有無內塞。所以買家在購買時盡可能的問清楚相關的產品參數進行比較後再進行購買。
誤區三:用磁鐵進行區別
磁鐵能夠吸住鋼鐵這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理念,但真的是這樣嗎?目前用的不銹鋼是鋼鐵合金,含有多種元素,其中像鎳這種元素就是不能被吸鐵石吸住的。而好的杯子用的奧氏體材質不銹鋼也是不能被吸鐵石吸住的。部分材質進行脫磁處理後吸鐵石也是吸不住的。所以單純的用吸鐵石進行鑒別不銹鋼材質的好壞也是不嚴謹不科學的。
好了,今天就簡單的先講到這裡,後續我們再深入進行分析講解。希望大家能夠避開這些誤區,挑選到健康安全令人滿意的保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