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濟安:運營商的IT危機 借數據浴火重生
北京時間4月26日,浪潮雲資料中心全國合作夥伴大會(Inspur Partner Forum,簡稱IPF)在中國烏鎮進行。作為浪潮每年面向全國管道合作夥伴的年度盛會,IPF 2017將進一步推進“計算+”戰略,加強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智慧計算投入。會上,中國聯通資訊化部副總經理、CTO范濟安就雲計算和大資料等方面發表了演講。
中國聯通資訊化部副總經理、CTO范濟安
運營商的IT之道
范濟安在演講中表示,電信運營商的運營模式和其他IT企業有著明顯的不同。傳統角度來講,運營商通過CAS通信進行運營,這包括了投資建網、追隨規範、化系統為服務和利用話費盈利的模式典型運營商模式。
而運營商的IT則分為BSS、OSS和VAS三個領域。在BSS領域,運營商通過計費、CRM、內部管理系統及辦公室自動化為使用者提供服務。OSS方面,運營商提供網路管理、監控並提供服務開通的方式前進;VAS方面主要為增值服務,包括了短信、語音信箱以及彩鈴等。
可是通訊技術產業CT和互聯網技術產業IT本來就是兩個世界,兩種文化,其間隔著眾多的不同。CT行業主要通過交換、傳輸、寬頻、窄帶、天線、基站、光纖、銅纜、語音及資料運營,其具有嚴苛的國際標準和行業規範。
而IT產業則不同,伺服器、存儲、路由器、資料庫及其他應用都需要導向,而架構並無國際標準可循,這導致了傳統通訊運營商在轉型IT時遇到的困境。
互聯網的三次浪潮
范濟安在談及互聯網對運營商帶來的影響時,提及了三次浪潮。
互聯網帶來的第一輪浪潮是融合。傳統的增值伺服器首當其衝, Web/WAP門戶、應用伺服器,TCP/IP網路通訊協定對運營商都帶來了影響。而移動互聯網和智慧手機的的出現促使運營商管控的封閉式服務走向了開放,而APP的出現更加重了這一趨勢。運營商的轉型並非自願,而更多的是出於無奈。
第二輪浪潮是雲計算。不同點在於,雲計算帶來的是機會,被運營商們當做一塊新大陸,紛紛將其作為自己轉型的方向。於是乎成千上百億的投資用來建設IDC機房、部署網路、搭建雲資源池。同時運營商將之作為其創新業務,開始用IT和網路資源進行運營。
可是第二次浪潮之中,雲計算帶來的機會並不一帆風順。運營商想嘗試公有雲的市場,可是目前必須承認在公有雲市場上,運營商已經失去了它的機會。公有雲已經被互聯網巨頭所佔領,國外穀歌,facebook,國內的阿裡巴巴、騰訊。可是公有雲方面的失勢,並不代表企業的私有雲市場、政府雲市場運營商一樣無所作為,這是運營商的機會。
第三次浪潮是大資料。大資料是一項輕資產投入的專案,因為運營商本身就具備巨大的資源,這是天然優勢。大資料使運營商的IT從後臺走向前臺,用精准行銷實現對外變現。大資料甚至被當做資產去運營,聯通還提出了"用資料再造一個聯通"的口號。
聯通用大資料對外提供的智慧服務。通過努力,聯通開發了不同的產品,將資料服務於個人征信企業的征信產品。通過市場洞察報告,行業指數,行業權威機構通過資料定義行業指數。現在聯通每個用戶有3000多個標籤,借此給用戶精准畫像來找到某一個行業,針對某一個產品的潛在使用者,有針對性的進行精准行銷。
新時代合作共贏
儘管擁有眾多優勢,可是范濟安表示,如今的電信網已經換上了"動態硬化症"。
如今的電信網路中存在的問題很明顯,無法快速配置資源、設備專用、價值昂貴、資源不共用、運維複雜。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真正的自我革命,打破所有的網路架構,接通互聯網雲架構重構未來的網路。而同時,軟體驅動網路,功能虛擬化也給設備製造商找到了新的方向,為IT廠商提供了新的機會。
同時,雲計算和大資料作為創新業務額在給運營商提供了探索未來實現資訊化企業的途徑。無論互聯網起步的80年代、移動通信起步的90年代還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最近10年裡,每一次新的改變都沒能離開運營商,因此聯通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雲計算和大資料為載體的下一個浪潮裡一樣離不開運營商。
但是互聯網時代已經為運營商敲響了警鐘,落後就會面臨淘汰,而合作無疑是明智的選擇。浪潮是國內領先的雲計算、大資料服務商,憑藉高端伺服器、海量存儲、雲作業系統、資訊安全技術為客戶打造領先的雲計算基礎架構平臺,全面支撐智慧政府、企業雲、垂直行業雲的建設。
聯通和浪潮一直在超融合架構、人工智慧新硬體平臺和新一代資料中心作業系統等方面進行交流和探討。憑藉雙方業務的互補性,浪潮的硬體和聯通的資料,雙方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