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富得流油的端午美食

林語堂曾經說過:“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裝有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有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說起我們中國的美食文化,那可謂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種類之多,菜式之精緻講究可以說在世界上也是無出其右。

我們不光有為了飽腹的一日三餐,更在種種特色美食中融入了我們的中華文化,甚至每個節日都有相應的美食來紀念。比如,說起“端午”這個節日朋友們總會第一時間聯想起屈原和粽子。其實端午時節的美食還不止有粽子呢,今天就帶朋友們看看端午時節的美食吧。

1. 鹹鴨蛋

最近網上有這麼一種說法:我的最大願望,就是能做一枚安靜的鹹鴨蛋,閑的要命,富得流油。詼諧的說法讓人不禁莞爾,不過也確實指出了鹹鴨蛋的兩大特色哦。鹹鴨蛋是我們中國的特色菜肴,又名“鹽鴨蛋”,在全國各地都有生產,不過唯有高郵鹹鴨蛋最為著名。

清代詩人,散文家袁枚的《隨園食單·小菜單》就有寫到“醃蛋”一條:“醃蛋以高郵為佳。”新鮮的鴨蛋經過了醃制,變得營養更豐富,富含脂肪,蛋白質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色澤上也是更上一層樓。早上起來,一碗白粥配上鹹鴨蛋,那滋味,一個字:“美”!

2. 竹筒粽:

竹筒粽也叫竹筒飯,這可是一種說起來就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

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軟糯滑膩的米粒吸收了竹筒的淡雅清香,再加上高溫的作用,揭開鍋蓋,一股濃香帶著撲鼻而來,讓人食欲大開,不得不佩服我國人民的智慧,美好的故事和文化的薰陶無聲無息中伴著美味的事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龍的傳人。過端午,怎麼能不吃粽子呢?

3. 黑米粥:

也再難有什麼天才食物能比擬粥對胃的安撫了,早餐時間來一碗八寶黑米粥,乳白色的椰汁裹著點點誘人的黑珍珠,吸飽了椰汁的黑糯米變得又甜又糯,濃濃椰香,仿佛一陣椰風輕拂而過,將人帶到了碧海藍天下的南國世界!

在這夏季時分,無論你是喜歡溫熱還是愛好清涼,一碗或加熱或冷藏的黑米粥都足以讓你感覺到滿足。均衡的搭配,豐富的口感,不僅滿足了味蕾,同時也調理身心,讓您越喝越健康,越喝越美麗!

4. 黑豆漿:

關注養生知識的朋友們都知道黑色食品對身體的益處,而其中黑豆便是優秀典型的代表之一。它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黑豆皮提取物能夠提高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

帶皮食用黑豆能夠改善貧血症狀,食用黑豆可以補充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可以說是極為優秀的養生食材。打製成漿後更易於吸收,可以直接飲用,也可以加入燕麥片等沖泡作為早餐,喝下去之後定是元氣滿滿,精神百倍!

我時常會自己身在中國,身為中華兒女而感到幸福滿滿和非常自豪!正因如此,才能享用到如此眾多的美食,擁有如此歷史悠久,燦若星河的歷史文化。也正像張明敏的那首《我的中國心》中唱的那樣,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了中國印。我們文化的血液正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流淌著,也滲入了我們日常的每個節日,每一餐,每一食,相信通過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文化將會在世界上更加發揚光大,傳承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