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救命啊,又一部大萌片萌到我原地爆炸

表妹錯了。

不應該在工作日一大早點開這部紀錄片,看完,腦子裡塞滿了這些瞬間。

懶猴歪頭凝視。

海獺輕揉肚子。

貓頭鷹溫順被撫。

這哪裡是紀錄片,分明就是世界上最可愛萌物gif大集合。

不得不說,我被魂穿了。

不止我一個人炸裂,看看豆瓣網友們,評論都是咆哮式的。

@嗯哼我的小蛙呢:不夠看 太少了 才一集

@瑪格麗·提利爾:萌化勒!居然只有一集!沒看夠!

@玫南:啊啊啊太可愛辣!

如果你還剩下哪怕一點童心,這部來自BBC的紀錄片,《無比可愛的動物》(也被翻譯為《超萌動物》),絕對擊中你。

簡而言之,整部紀錄片以嚴肅科普的方式告訴我們,那些人類認為可愛的動物,它們的可愛,並非無緣無故。

所有令人心動的動物背後

都有一段不可思議的故事

說白了,他們的可愛,是為了生存。

是的,可愛也能“當飯吃”。

比如,大熊貓。

眾所周知,大熊貓本來是肉食動物,大約在500萬年前,突然對肉失去興趣,愛上了竹子。

但竹子所含的熱量少得可憐,根本無法與紅肉相提並論。所以熊貓必須要吃大量的竹子,才能維持身體所需熱量。

這些食物相當於自身體重的三分之一,每天得吧唧吧唧,吃上16個小時。

吃飯也是個力氣活啊。

為了活下去,大熊貓的身體做出了適應性的改變。

它們的胃黏膜變得更厚

但是熊貓變化最大的還是頭骨

頭骨變得更厚更寬

以保證巨大的下顎肌肉能附著在上面

換句話說,竹子吃久了,逐漸長成了圓滾滾的腦袋。

還有喜歡蹭來蹭去的考拉。

考拉抱著樹是因為,在澳大利亞這樣炎熱的氣候下,樹的溫度要比外面的空氣溫度低9度。

換言之,考拉抱樹,是為了降溫——它是把樹幹當成冰塊了。

當然還得提企鵝。

企鵝走路一搖一擺,Duang、Duang、Duang的,萌吧。

但腿短、腳大,這些不適合在陸地生存的特徵,在海底,可是無敵裝備。

想不到吧,企鵝的主場,在海底!

就連搖擺的走路姿勢,看起來笨拙,其實是為了省力——從左腳換到右腳,可以比“常規方式”節省80%的熱量消耗。

就像紀錄片中所說的那樣:那些超萌動物呈現出來的可愛姿態,都是進化的產物。

而,我們對它們的喜愛,也並非無緣無故。

心理學家稱這種心理為“可愛回應”(cute response)。

看到這些萌物的時候,血液會湧入我們的腦幹,那裡是人類的快樂中樞,它會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就像談戀愛一樣。

讓我們沉淪其中 無法自拔

簡而言之,就是被幸福沖昏了頭腦,不信你看他們。

@Miss Black:啊啊啊!我覺得我的多巴胺要溢出來了!!!

@馬桶沒蓋子:多巴胺已止不住!!!

紀錄片總結了一下我們認為動物可愛的特徵:

第一,五官的某一官特別大。

比如,腦袋大、眼睛大、耳朵大。

特別提醒!這貨有毒,不要隨便亂碰!

第二,毛多。

誰不喜歡毛茸茸!

第三,會有一些看起來很笨拙滑稽的行為舉動。

小象鼻子不聽使喚,哈哈哈 。

小熊貓打噴嚏嚇到媽媽,好萌!

第四,會發出一些可愛的,類似人類的聲音。

比如,蜂鳥醒來之後,嚶嚶長鳴;猩猩被撓癢癢時的笑聲。

朋友們,聰明機智的朋友們,說到這裡,想必你們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個將眾多特徵集合於一身的形象。

是的,嬰兒。

眼睛大、腦袋圓、經常有笨拙的行為,發出咯咯的笑聲以及咕嚕的睡覺聲。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那些動物可愛啊,因為它們像人類的嬰兒啊。

為什麼我們喜歡那些可愛的動物啊,因為我們愛自己啊。

在紀錄片的最後,BBC通過科學研究,扔給我們一個重磅炸彈。

那就是——貓奴們,你們沒救了。

貓咪已經被馴化了9000年之久

這意味著它們有充足的時間來瞭解我們

也許瞭解得太深了

貓,集所有可愛特徵於一身,眼睛大、腦袋圓、蠢萌,而且它比嬰兒還多一項。

毛茸茸。

一日養貓,終身想貓。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鬼師ensoul

而且,更可怕的是,經過幾千年的進化,它們已經可以通過咕嚕聲來控制人類了!

在渴望撫摸和想要進食時,它們會提高音量,發出一種和嬰兒哭聲頻率相當的咕嚕聲。

而對此,我們壓根兒無法置之不理。

貓奴們,顫抖吧。

擼貓是沒有解藥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不怕中毒的,愛奇藝就有

編輯助理:漢尼拔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