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爸爸,再不陪我 我就長大了

有人說:新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70後80後90後父母,是中國育兒觀念的革命者,也是迷茫者。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媽媽承擔了大部分的“基礎”養育責任:寶寶的吃喝拉撒,陪玩陪睡陪作業。當問及一些爸爸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時,有的答:工作太忙,沒時間管孩子;有的說:太累,反正也插不上手。爸爸們參與感的淡出,造成媽媽們無助感的增長,有的媽媽甚至覺得自己——像是“偽單親媽媽”…… 就此,我們“超級育兒師”應粉(ma)絲(ma)的需求,新設“對爸爸說”專欄,將推出系列文(gan)章(huo),說出媽媽寶寶們的心裡話。

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在女兒出生時宣佈自己將休產假2個月,隨後Facebook公司頒佈了新政策:初為人父的男員工們將擁有為期4個月的帶薪休假。新政策將惠及公司全球所有1.1萬名員工,包括所有的母親、父親和同性戀父母。公司的人力資源及招聘副總裁Lori Goler這樣解釋:“這樣對於職工和他們的家庭,都是好事。因為有研究表明,在職父母多花些時間陪伴他們的新生兒,對孩子和整個家庭都有益。長期以來,只有負責生育的母親可以享受帶薪產假。但我們認為,不管怎樣定義一個家庭,在這個家庭的組建和成長過程中,父親都應該與母親享有同等的照顧。”

相比之下,中國的爸爸們可能會說:國情不同,自古都是“男主外女主內”bla bla bla……可是,還有句古訓:“養不教,父之過”啊。 爸爸們,歐洲杯熬夜看比賽從來不會落下,為什麼晚上寶寶喝奶換尿布哄睡就是起不來呢? 工作中大單的生意可以順利拿下,為什麼給寶寶讀繪本就堅持不了呢? 打遊戲時可以目不轉睛幾小時,為什麼難得陪寶寶的時候坐幾分鐘就走神了呢?

爸爸的陪伴,好處多多 爸爸是孩子遊戲的重要夥伴,高品質的陪伴,能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個性品質,提高孩子社交技,使孩子性別角色正常發展,促進孩子認知發展。

1、更好的心理素質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爸爸陪伴時間長的孩子,跟陪伴過短,或者父子關係不和諧的孩子相比,其社會適應能力更強,抗壓能力更好。

2、更獨特的性格 研究表明,孩子在和爸爸玩耍或相互作用中,其主管邏輯和理性的左腦會得到充分開發,而在嬰幼兒時期沒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往往數理能力和行為意識低下。另外,爸爸的存在對孩子的社會性培養也有很大影響。《爸爸才能給的東西》一書的作者羅斯D?派克,把爸爸對孩子成長發育的獨特影響,稱為“爸爸影響力”。

3、更和睦的家庭 育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只有媽媽一個人負責家務和育兒,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育兒的品質便無法得到保證。越是爸爸積極參與育兒的家庭,其生活品質和滿意度越高。儘管育兒比較辛苦,但這其中的樂趣是其他任何活動所無法替代的。

爸爸的陪伴,不可或缺 。爸爸照顧孩子,這是中國多少代人都忽略的問題,包括人大提案,都是建議女人休假三年帶孩子。如果這個提案通過,將會有多少家庭因為資訊不對稱無法溝通離婚,將會有多少女性得不到進入職場的機會?而老公,永遠都是覺得工作第一,工作才能找回自信,公婆也會說工作最重要,他要升職了,不要影響他。因為很多人的觀念,還停留在家庭美滿那不算,有錢想買什麼買什麼才幸福的層面,這個觀念不改,想讓爸爸休假帶娃還是不可能。 增強爸爸養育孩子的參與感,觀念改變是根本。為人妻,為人母不易,為人夫,為人父何嘗又不是。但無論媽媽是否全職,老人是否參與撫養,工作生活壓力是否過大,爸爸都不能置身事外。無論是從日常生活還是情感角度來看,爸爸積極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這種融入對家庭的幸福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於家庭的所有成員,都是收穫。

1、陪伴從小事做起 陪伴可以是把早起的寶寶抱走,讓累了一晚的媽媽多睡一會兒。 陪伴可以是睡前給寶寶讀讀故事唱唱歌,甚至可以是看看月亮發發呆。

2、專心的高品質陪伴 高品質的陪伴,是在家的時候,隨時問自己還能為孩子做什麼。 高品質的陪伴,是不在家的時候,保持和孩子的聯繫,一通電話一個視頻也可以親近孩子。 高品質的陪伴,是始終如一,專心致志地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孩子在這頭玩玩具,你卻在那頭玩手機——美名其曰:“我在陪孩子呀”。 這種名義上的陪伴,只是耗時間。 不需要爸爸們幾點一定要回家,或是推掉所有應酬,只要在家的時候全心全意陪伴老婆孩子,就是一個滿分好男人;不需要身家幾百億,也可以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 父母要對另一個生命負責,可是我們都在無證上崗。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父母卻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爸爸媽媽。 人生是場旅途,我們彼此作伴——多陪陪孩子吧,再不陪TA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