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曬那台神經質的主機,順便建議下裝機方案
之前曬了自己的桌面“
我又工作又遊戲的「守望」桌面
”,沒想到大家對那台“神經質”的主機還挺感興趣,所以我就接著繼續曬那台機子了。
玩 PC DIY 也有十多年時間,見證 PC DIY 的興盛,也見到了 PC DIY 的凜冬。見過也自己玩過各種所謂的“退燒配置”(CK 殼展、windy 星野、聯力、DFI 鑽石、理線、包線等等),無奈自己庸俗,對 PC DIY 始終熱愛,從不退燒,所以配置也一直是自己方便就好。
也是因為如此,所以雖然折騰過不少知名主機殼,不過自己最常用且覺得最好用方便的大概是這樣的裝機方案 —— 裸機。而關於裸機,最被新手跟路人吐槽的,無非就是灰塵,噪音,熱量,實際情況會麼?後面會說到。
不過裸機終究有不方便的時候,比如開機經常要用螺絲刀短觸,沒有前置 USB 介面等,所以尋思買一個裸測架型的主機殼算了,而這種蛋疼的主機殼市面其實不多,除了山寨 DIY 作品,目前在售的估計就酷媽的 HAF XB(618 的時候 5xx,差點就下單,不過終究太大,放棄),聯力 T60(曾經有兩個,都出了,不想再重新買),還有就是 Tt(Thermaltake)Core P5。不過P5對我來說有個缺點,就的對我來說太大了,我並不需要這種擴展性達到E-ATX級別的主機殼,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們發佈了Tt(Thermaltake)Core P3,而且居然有白色版本,空間利用率更高一點,所以就剁手了。
淺談下 Tt 跟這個 Core P5 主機殼吧,相信 DIY 玩家應該都知道 Tt 這個牌子,台系 DIY 代表廠商之一,最擅長產品包裝,還有開發一堆有的沒的 DIY 產品,特別是早期的時候。早期 CK 給它代工 X 系列主機殼,算是成名作。相較死對頭酷媽,走的是這種浮誇風格。Tt(Thermaltake)Core P3,這種風格的主機殼估計也就只有 Tt 這種腦洞極大的牌子會做成商品,不幸的是,剛好深入我心。Core P3 是一台腦洞極大主機殼,玩法也很多,可以如圖這樣立放,也可以跟臥式主機殼一樣平放,顯卡部分有排線連結也有傳統插主機板方式,甚至還有掛牆元件,可以把主機殼掛在牆上,也就是這麼個性格吸引了我,畢竟我花了這麼多錢買的硬體設定,我就要隨時想看就能看啊!當然我並不想如官方圖這樣 弄水冷配置,因為個人經常替換配件,不可能每次替換配件都重新走一次水冷管道操作。
好了,裝機時間開始了,先上配件,Core P3 不就一個主機殼架麼,真 TMD 沉啊,比普通主機殼還重,讓我感覺自己好像又買了一個 CK1022 一樣。
其他主機配件,其實之前已經在裸機用一段時間了,現在就是裝進去而已。
平臺主要就是 i5 6600K+Z170 的搭配,雖然是 i5 不過預設電壓超頻到 4.5GHz 了,總體運算能力跟 E3 1230V5 基本一樣,頻率更高所以對遊戲的支持也會更好點。主機板用的是七彩虹 iGame Z170 烈焰戰神 X,這主機板讓我有些意外的是 OC 能力,直接預設電壓就把 i5 超到4.5G了。之前發過開箱,有興趣的可以看下。
記憶體是芝奇(G.Skill)Trident Z 系列 DDR4 3000 8GX4,不知道該怎麼說,一對是高價期買的(1K),另外有一對是低位期買的 6xx,最近記憶體好像又要漲價?
芝奇(G.Skill),在你DDR 時代就用他們家的白金條,當時覺得好漂亮,又低調又悶騷,所以這次也就買了 Trident Z 系列,馬甲也是百搭配色。頻率的話,平時就是直接 3000 頻率在用。
散熱器,既然超頻的話,散熱器必然少不了,而我買的散熱器是偏冷門的安耐美 ETS-T40 多平臺 CPU 散熱器,主要看了是白色,剛好搭配主機殼的配色。
關於這個散熱器個人同樣淺談下,現在不少發燒或者退燒貼,習慣動不動就安裝貓家 D15 或者利民 HR02 那種規模體質的散熱器,當然你們高興就好。我沒選擇那種規模的散熱器,主要是考慮到一方面我的熱量規模用不到(預設電壓超頻到 4.5,只要散熱器效能 OK,並不是很熱),12CM,4 熱管,正常厚度體質(大概就是利民 U120E、貓家 U12P)這個最經典級別的散熱器即可,這個級別的散熱器整體散熱效率最好,重量輕對主機板負擔小,而且相容性相對較好(不會太厚檔到記憶體,太高主機殼蓋不上),後面實際裝機過程中也印證了我的選擇(差點就一側面板蓋不上)。
我買的是雙風扇的版本,打算多一個風扇之後說不定會用到,單風扇版本便宜 50,而附帶的風扇也算是知名的風扇--安耐美的銀狐。
散熱本體是緊湊型的,這點我蠻喜歡,散熱片不單有白化噴漆,也有開孔增加散熱片散熱效率,這基本是風冷散熱器後期的一些比較高階的設定了(利民 HR02 時代)。
底座是 HDT 熱管直觸,效能與成本之間權衡。
經典的工字型扣具,安裝算比較簡單。
記憶體插滿也不影響。
效能自己看吧,超頻 4.5GHz 情況下,單風扇,轉速方案 1400,核心最高溫度也就 5x,所以散熱器並非越大越好,最主要要考慮搭配效率,夠用就可以啦。
Core P3主機殼還蠻讓我意外的一點,就是做工非常厚實,雖然我沒量過,不過明顯感覺鋼板厚度很厚,就是受力結構,你用力壓也不會形變的那種。
白色噴漆厚度 OK,均勻性也 OK。而主機殼殼體的各種開孔就是為了這箱子有各種玩法。
主機架內部,內部設計比較複雜,有傳統 3.5 硬碟位元,也有 2.5 寸硬碟位元,也有預留走線的空間。而唯一不合理的,大概就是左側那排 2.5 寸位,不支援免螺絲固定,依舊需要拆到內結構,從內部固定,這個蠻麻煩。
電源,XFX XTR650,服役近一年了,表現良好,特別安靜也沒嘯叫。全模組,之後配置定型了會考慮定制模組線。
5TB 硬碟,去年黑5大媽推送的美亞的版本,然後拆了出來,把原來舊 2T 裝進去。
SSD+HDD的組合,SSD有3塊,一塊 HyperX Predator,一塊 HyperX Savage,都是 240G ,兩塊速度都挺快的。HyperX Predator 是 M.2 口,有之前在用的系統,所以先裝在主機板上了。而另外一塊三星的,是之前備份,所以先裝上去,之後會拆掉。
顯卡連結方式,排線連結,普通主機殼比較少見,一些特殊主機殼會見到(比如超薄),線材品質 OK 跟長度不長的話,並不會影響顯卡性能。當然,你還是可以選擇傳統安裝位,裝在主機板上的。
主機板附送針腳插頭,方便安裝。
內部理線,我就大概走了下,沒有特別折騰,電源線原來的長度也剛好,各個位置基本剛好可以裝上。
看似簡單,不過還是近 1、2 年裝機最折騰的一次,之前裸機各種方便啊,線材接好就可以了。
裝完架子部分,還要裝這個鋁合金固定棍?用來固定外面的那個透明玻璃,做工材質都非常贊,實心的,非常沉。
裝上一次透明側板後,真正的成品,一個神經質風格的詭異主機。
各個位置的開孔剛好。
可以看到顯卡正面了。
裝了2個SSD,不過估計之後會拆掉三星的那個。
詭異的正面。
正面 IO 口,我剛需,如果有 SD 讀卡就完美了。
附加功能,兼職當耳機架。
性能跑分挺無聊的,而且自己配置經常變動(最近是顯卡經常替換)實在感興趣的可以看我之前 GTX1080 的眾測,裡面有大概性能。
我還是著重說下這台神經質主機大家會想要吐槽的內容吧。
1,輻射:這個,知乎去吧。網上各種論調,反正我玩裸機也有近 10 年?臉上一顆豆都沒有,如果你真要擔心輻射那麼你要買我下面發的那種主機殼,全金屬封閉,開孔都不能很大,內部不能黑化噴漆,側透更是萬萬不能了(目前市面符合這個要求的,基本就剩下品牌機主機殼了)。
2,噪音:我花錢買散熱跟這些配件幹嘛,XFX 那個電源正常是基本不轉的 ,就算轉也是超低轉速;顯卡的話,現在不少顯卡都有默認停轉,遊戲的時候運轉噪音也不是很高(遊戲的時候誰會注意到噪音);CPU 更是如此了,拷機溫度也才 5x,實際使用更低,轉速也更低,而裸機的好處之一就是“完美風道”,正常溫度會比裝主機殼裡面低 3-5°,所以配件散熱風扇的轉速只會更低更安靜。
3,熱量:同上。完美風道,散熱更及時,熱風你還來不及感受到就被排出了。至於這台主機其他問題,我就不多說了,我就是為了方便,而且可以直接看到自己花心思買的配件,僅此而已。
4,灰塵:相信也很多人說灰塵會不會很多,LZ 雖然是在深圳,不過灰塵也不少,裸機的缺點是灰塵你會看見,但優點也是你隨時想清理灰塵都可以清理,加上個人經常替換硬體,每次替換基本都會清灰一次,所以正常是比普通人的機子乾淨不少。
金秋時節歷來的裝機旺季,相信不少人會在這個時間段(開學季)準備裝一台主機,而再過一個多月也是十一月,就更瘋狂了,所以針對這個時間點裝機季,個人說下個人建議的裝機方案吧。
針對的用戶群主要是想裝一台性能向臺式 PC 機,用途要求整體性能較為均衡,遊戲性能不差甚至比較強悍。至於你裝遊戲主機用來幹麼,這種人生問題我不管不問。依舊是經典直接的 QA time 模式。
Q:我不玩遊戲,只做一些 Word 表格,辦公軟體,有推薦的麼?
A:對於這種要求的朋友,你可以考慮有 SSD(原配置就有,或者自己加裝)的筆記本、一體機、Intel 式的 NUC 抑或各種品牌機小主機(比如 Dell 的 Vostro 系列)。品牌機一般配置比較詭異(定制的 U 等),所以 CPU 方面建議選擇標準電壓 i3 或者以上版本,基本可以滿足你的需求。覺得顯示器太小的,可以加裝自己喜歡的顯示器。
Q:我預算 4K-10K,有什麼配置方案可以推薦的麼?
i3-6100+B150、i5-6500+B150、i7-6700+H170/Z170;CPU 跟主機板部分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買當年 Intel 主推的平臺就可以了,至於 G4400、K 系列、E1230 v5 這種,我為什麼沒推薦?因為越發雞肋,G4400 超頻?你想想,一塊支持超頻的主機板多少錢?散熱器多少錢?加上的這些錢,你幹麼不直接買 i3?二級緩存更多,睿頻之後的頻率也夠。而 E3+C232 平臺......坑爹啊,C232 的板沒幾塊可以看的,還超級貴。K 系列的話,發燒玩家再考慮吧,反正超頻被 Intel 搞得已經跟性價比完全沒關係了。我個人不推薦超頻配置是因為,對於新手用戶來說,這樣更省心,甚至原裝散熱器(支持 PWM)的表現也是夠用的。
記憶體 8G 或者更高;SSD 爭取 240GB 起步;主機殼預算 200-400;電源 300w-500w;剩下的留給顯卡跟顯示器咯,這兩個配件。
顯卡的話今年 AMD 跟 NVIDIA 發揮感覺都不錯,RX480 或者 GTX1060 個人感覺實測表現都比較理想,可以按自己需求選擇。
顯示器的話,當然依舊 24 寸 1080P 起步,如果是遊戲狂人加上預算有限制,個人建議還是選擇 24 1080P,這樣的話,在顯卡是 RX480 或者 GTX1060 抑或其他千元級顯卡下面,都可以獲得不錯的幀數表現(很多人估計會說 RX480、1060對付 1080P 太輕鬆了吧,會不會浪費,這個怎麼說,如果你效果全開的話,這個級別的卡可以在 1080P 情況下一百幀左右,相較 60 幀,敏感的同學還是可以感受到區別的;而 1440P/2K,要達到高幀數,那麼就要 GTX1080 級別甚至以上了,所以 1080P 解析度是遊戲的黃金解析度);而如果是工作、作圖、視頻取向的同學,個人建議當然可以考慮高解析度大屏,或者乾脆雙屏的方案,對於工作效率提升還是有幫助的。
另外目前 PC DIY 已經發展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價格比較透明,發燒配件針對發燒友所以溢價比較高(比如超頻,水冷,顯卡等);所以主要思路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確認 CPU 主機板平臺(I3/I5/I7),其他配件可以稍微個性化一點(遊戲黨預算扔在顯卡,視頻圖片編輯預算扔在螢幕、CPU、記憶體,視頻影音黨預算扔在螢幕,音箱等)
而上面其實也基本是 PC DIY 發展到今天,每年都適用的裝機思路。
Q:我就是想要折騰(超頻,抑或性價比)PC DIY,有哪些可以玩的?
A:除了配置以外,可以玩超頻(基礎就是 i5-6600K + Z170 超個 4.5GHz);散熱水冷(讓整機超低噪音);主機殼(好看,理線);外設等。
Q:我有一套三年前的主流配置主機(如 I3-I7,E1230),現在如何升級?
A:記憶體升級到 8G + 或者插滿;SSD 升級一塊 240GB(如果舊配置是 Intel 520 或者三星 830 這種,重新擦寫恢復性能後,性能也是夠用的);舊顯卡閑魚出掉,升級下新顯卡;顯示器按需升級。基本這樣性能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但個人並不建議太折騰,比如還換主機板,換 CPU,意義不大,不如乾脆所有配件二手出掉,買一套新的了。
Q:ATX、
MATX、ITX 主機板平臺,如何選擇?
A:如果你不是發燒玩家,或者很想發燒的話,個人建議 MATX 是比較合理一個平臺規格,MATX 可以保證主機板有比較良好的擴展性,價格也便宜(主機板跟主機殼),而最近大熱的 ITX,其實不單成本高(主機板主機殼均如此),擴展性確實比較差,實際操作下來比 MATX 主機殼並不會小多少。(真正小的只有 NUC 這種類型了)
Q:遊戲外設如何選購?
A:手柄買微軟;鍵鼠,我不會狹隘的給你具體推薦那些,因為每個人的習慣還有手型都不一樣,個人建議外設最好還是多試,各種產品都試下,看下自己最後會喜歡什麼,當然每種東西都試成本比較大,這邊有個控制成本的方式(當然不是 B2C 試用退貨,太 XX 了),買二手的,試過之後如果喜歡,可以二手再出掉,然後買全新的,這樣的話,消耗的金錢成本會比較小(二手外設保值率挺高)
Q:我是土豪,加上手殘沒時間(非攻擊),不過想裝一台高預算主機專門遊戲用,怎麼辦?
A:大大大土豪可以直接加我。目前市面不少半 DIY 打自己品牌的主機,看了下配置的 CP 值還可以,缺點一般就是裡面的配件品牌或者具體型號不夠完美,不過還是可以直接考慮的,如果你完全懶得自己折騰。如果預算夠的話買品牌的遊戲主機,個人覺得也是 OK 的,雖然溢價確實比較高,不過畢竟您時間寶貴。而品牌遊戲主機裡面個人目前覺得依舊還是外星人比較值得考慮(主要是主機殼做工設計確實達到零售高端 DIY 主機殼水準),其他品牌的主機殼設定還是不夠走心。
Q:PC DIY 最容易被忽視的是什麼?
A:售後,除了 Intel 跟以前的羅技,PC DIY 裡面好像沒有幾個品牌售後做的比較理想的(當然品牌機廠商除外),很多不支持個人送修,你送修要麼說你沒發票,要麼說不支持個人,各種理由推卸,不同地方售後支持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個人建議儘量買售後好的(支持個人送修),比如 B2C,另外也儘量買保修最長的,你體驗過舊配件售後之後給你換最新的產品之後,你就回來感謝我了。此外,B2C 的售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上門收件/上門派件,也省去你自己跑去或者寄送的時間跟成本。
Q:CPU選高主頻還是多核心?(I5/I7K 或者 E1230,Z170 或者 X99)
A:以 I5 6600K 跟 E1230 V5 為例,6600K 普遍可以超頻到 4.2G-4.5 吧,兩者配置目前來看總體價格基本一樣,而實際綜合性能也基本一樣;個人最後選了 I5 6600K 超頻用,主要是考慮到 PS/LR 等辦公操作兩者都能勝任,平時其他最常應用就是遊戲,對高頻比較敏感,而對核心數比較敏感的比如壓視頻等,我也不算常用。所以如果你是偏向遊戲主機型的,個人建議偏向高頻,而專業應用的,要看下自己用的軟體對於多核心是否支援,還有是否多核心數敏感大於頻率,然後根據自己最長使用的應用場景選擇了。
最後個人以個人“主觀意見”寫了兩套裝機清單供參考,一套是比較主流的 4-6k 價位,可以根據自己需求適當調整具體配置。另外一套是比較高端的配置,價差更多在於顯示器的選擇(最貴的近 8K),還有價格都是根據 JD 在售的價格,所以實際如果等優惠的話,應該可以優惠不少。當然配置僅供參考,建議根據自己需求靈活選擇(鍵鼠因為太個性,這個自己選擇,不推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