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神奇的食蟲植物~

之前寫了很多關於多肉、綠植、花卉等常見植物的養護方法。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關於神奇的食肉植物的介紹及養護方法。相信好奇的你們一定喜歡。


食蟲植物是一種會捕獲並消化動物而獲得營養(非能量)的自養型植物。食蟲植物的大部分獵物為昆蟲和節肢動物。其生長於土壤貧瘠,特別是缺少氮素的地區,例如酸性的沼澤和石漠化地區。1875年,查理斯·達爾文發表了第一篇關於食蟲植物的論文。這種能夠吸引和捕捉獵物,並能產生消化酶和吸收分解出的營養素的食蟲植物分佈於10個科約21個屬,有630餘種。此外,還有超過300多個屬的植物具有捕蟲功能,但其不具備消化獵物的能力,只能被稱之為捕蟲植物。某些豬籠草偶爾可以捕食小型哺乳動物或爬行動物,所以食蟲植物也稱為食肉植物。


大家又該很好奇了,植物到底是怎麼捕食蟲子的呢!不要著急讓小編慢慢道來。科學家發現,當一隻昆蟲誤入到食蟲茅膏菜的黏性觸鬚上時,後者的葉子會卷成一種外胃式的樣子,並於中消化這些獵物。這不僅僅是一種條件反射,更是一種捕捉和吞噬活獵物的複雜化學系統。當研究人員用製備的茉莉酮酸酯液體碰觸它們時,這些葉子也會發生捲曲。這表明捲曲反應不只是對接觸或運動的反射。死果蠅也不會引起其反射。然而,被壓碎的死果蠅會引起葉子捲曲——表明被吞噬的獵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引起茉莉酮酸酯的產生,葉子因此成為一個胃。很多植物為抵禦昆蟲咬齧而產生茉莉酮酸酯。但食蟲植物並不是這種情況;以腐爛的水果和蔬菜為食的果蠅長有柔軟的口器,不會損害一棵結實的活體植物。研究人員懷疑,茅膏菜已經進化到擁有一個這樣的系統——為抵禦捕食者而使自身變成捕食者。[1] 食蟲植物具有5種基本的捕蟲機制。

(1)具有含消化酶或細菌消化液的籠狀或瓶狀捕蟲器。

(2)周身佈滿黏稠液滴的黏液捕蟲器。

(3)快速關閉的夾狀捕蟲器。

(4)能產生真空而吸入獵物的囊狀捕蟲器。

(5)具有向內延伸的毛須而將獵物逼入消化器官的龍蝦籠狀捕蟲器。這些捕蟲器分為主動捕蟲器和被動捕蟲器,這取決於其是否有幫助捕獲獵物的動作出現。例如,穗葉藤屬(Triphyophyllum)植物會分泌黏液,但其葉片不能作出向獵物捲曲的動作,因此穗葉藤屬植物的捕蟲器屬於被動捕蟲器。相反,茅膏菜的葉片通過可以快速的生長而獵物卷起。這種快速的伸長是通過細胞分裂實現的,而非細胞伸長。因此茅膏菜的捕蟲器屬於主動捕蟲器。


看完以上介紹是不是感覺食蟲植物真的很神奇。會不會很難養呢!小編告訴你,也不是特別難養的。下面就以豬籠草為例,給大家簡單介紹下食蟲植物的養護方法。豬籠草無休眠期。豬籠草的生長適溫為25~30℃,3~9月為21~30℃,9月至翌年3月為18~24℃。冬季溫度不低於16℃,15℃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以下溫度,葉片邊緣遭受凍害。 豬籠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豬籠草在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於乾燥,都會影響葉籠的形成。 豬籠草為附生性植物,常生長在大樹林下或岩石的北邊,自然條件屬半陰。夏季強光直射下,必須遮蔭,否則葉片易灼傷,直接影響葉籠的發育。但長期在陰暗的條件下,葉籠形成慢而小,籠面彩色暗淡。 土壤以疏鬆、肥沃和透氣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好。盆栽上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樹皮屑的混合基質。

光照

光照是養出巨大且鮮豔的捕蟲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提供足夠的空氣濕度、中等的土壤濕度和充足的光照,可以讓葉片呈現猶如紅葡萄酒般的紅色。植株可以被馴化接受一些陽光直射,最好是早晨的陽光。相反全日照會使得植株的顏色變得暗淡並且阻礙植株的生長。強光灼傷的表現非常迅速,首先只是老籠子被灼傷或脫水,最後整株植物都受到損傷。當植株結出新籠子,說明植株已經適應了新環境。一般來說,更充足的光照,就使植株結出更大更鮮豔的籠子。

在提供充足光照的同時,也必需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空氣濕度,特別是在大風和乾燥炎熱的天氣下。所以明亮的散光更適合豬籠草。使用遮陽網時,遮光率在50~80%的較適宜。如果是種植在塑膠大棚中,最好使用透明的聚乙烯棚膜。除此以外,日照時間的長短也影響植株吸收光能的多少。大部分的豬籠草可以忍受缺光的環境,但它的生長速度會因此而受到限制,同時也需要減少澆水的量。當豬籠草得到了足夠的光照時,它會在籠子的大小和顏色上有所反映。如果豬籠草受到光照不足的困擾時,有條件的話,可以給它提供幾個小時的人工補光,這是有好處的。

水分


豬籠草對栽培介質的水份含量的要求並不高,豬籠草通常較不喜歡過度潮濕而不透氣的的栽培基質。不像其他食蟲植物只需要在生長季節保持土壤濕潤,在種植豬籠草時,需要時刻保持土壤的潮濕。基質以不能擠出水且鬆散為宜。因此,採用澆水的方式會比較適合豬籠草。

不過,仍然可用浸水法來供水,只是需要改良栽培基質的透氣性,增加大顆粒栽培基質的比例,以免栽培基質過濕。雖然全部的食蟲植物生長都需要含礦物質較少的軟水,但豬籠草對於水質的要求相對寬鬆一些,可這並不表示豬籠草不需要優質水。由於豬籠草的栽培期很長,使用浸水法的一個潛在問題是鹽份的累積。在栽培介質的表面上會出現許多黃白色的水垢,這便是由水中的鹽份沉澱下來形成的,這對豬籠草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可將表層的栽培基質去掉,重新鋪上一層新的栽培基質情況便能得以改善。

濕度


空氣濕度的高低是影響豬籠草是否能夠正常結出瓶子的關鍵。在自然條件下,豬籠草通常生長在較為潮濕的地區,濕度至少有60%。因此在栽培上,許多人總是會遇到豬籠草長不出新的籠子的問題;瓶子往往還沒長大,便如焦掉一般枯萎了。豬籠草不長籠子,大部分原因在於環境太過乾燥。但這並非是指水澆得不夠,而是空氣的濕度太低。要提高空氣的濕度,可以用透明塑膠袋將豬籠草整個罩住,如此就能輕易地得到一個高濕度的環境。將豬籠草放在水族箱中,或者擺在角落,只要減少通風,濕度便會提高。不過,豬籠草也有適應環境的能力,只要新的捕蟲籠長出來後,可試著逐漸降低空氣的濕度,讓豬籠草適宜較為乾燥的環境。

溫度

豬籠草分佈的高度很廣,從平地到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在園藝上,依據其海拔高度的分佈而分成兩大類:高地種(high land)和低地種(low land)。生長在海拔1200 m以上高山的豬籠草便是高地種,其栽培溫度為白天21 ℃,夜間10 ℃;生長在平地或海拔低於1200 m地區的豬籠草為低地種,其栽培溫度為白天29 ℃,夜間21 ℃。晝夜溫差對於豬籠草的生長很有幫助,季節的變化卻並不重要。低地豬籠草生長在低緯度地區,這些地方四季的變化不明顯,整年的溫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然而,高地豬籠草生長在高山上,其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可達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