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牙疼,但是怕看牙醫?別慌,這幾招能緩解!

指導專家:馬文利(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醫師)

看牙是很多寶貝和父母們害怕的事兒,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媽咪,讓寶貝們不那麼害怕看牙醫?讓治療的過程不那麼“驚心動魄”嗎?這裡我們就邀請兒童口腔科專家幫我們總結一些實用的方法。

“牙科恐懼症”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人們對於看牙過程的恐懼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口腔醫學界的術語叫做“牙科恐懼症”。在我們周圍的人當中,明明知道自己牙齒壞了,卻因害怕而拖著不治的成年人為數不少。而初涉人世的小寶貝們對看牙的過程感到迷茫和恐懼,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看牙的過程遠比一般的檢查、治療要麻煩多了

*小編推薦:童泰新款嬰兒衣服純棉

寶貝們從一出生就經常和醫院打交道,醫院裡的“白大褂”們總是和打針、抽血甚至更加令人痛苦的體驗相伴出現,這在寶貝們的腦海裡即便不能長期記憶也會形成條件反射。當寶貝再次見到醫護人員時,就會有緊張、不安的表現。有過牙科治療經驗的父母們應該知道:看牙的過程遠比一般的內科檢查、治療時聽聽心肺、看看喉嚨、紮個輸液針什麼的要麻煩多了!牙齒疾病絕大多數都需要手術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雜訊、強光、水流、氣流、牽拉、疼痛等各種刺激都集中在頭面部出現,持續的時間也比較長。小寶貝們得有多麼強大的心理素質,才有可能從容應對呢?

病情越輕痛苦越小,治療也相對容易

把這個情況告訴大家,是希望父母們認識到:小寶貝害怕看牙,就如同他(她)害怕陌生的環境和人,害怕去醫院看其他病症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表現。不論何種疾病,病情越輕時,患者感受到的痛苦越小,治療也相對容易。設想一下:一個小寶貝的牙齲壞早期未引起家長重視,迅速發展為牙髓、根尖周炎症,出現了嚴重的腫痛,寢食難安。在寶貝這種易激惹的狀態下,簡單檢查都會造成其大哭大鬧,更何況要進行複雜的治療呢!

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寶貝……

小寶貝的生理、心理狀態,牙齒病情的輕重,醫生治療時所使用的方法等都會對寶貝看牙時的表現造成影響。應該說:一點都不害怕牙科治療的小患者幾乎不存在;能讓所有的寶貝乖乖配合、不哭不鬧的“神奇牙醫”這世界上也難找。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寶貝儘快適應牙科診室的環境,接受原本陌生的牙醫,盡其所能配合醫生的治療。

寶貝看牙早做計畫

希望各位愛寶貝的父母能夠在寶貝出生不久便做一個早期規劃,依靠專業人員的幫助,有效地預防寶貝牙病的發生;

*小編推薦:嬰兒童矽膠牙膠寶寶牙咬膠玩具磨牙棒

一旦發生口腔疾病,也能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這實質上就是早期預防的概念。也唯有早期檢查、預防的措施(如:清潔、塗氟)不會給寶貝帶來明顯痛苦。如果口腔健康狀態一直保持良好,寶貝看牙的過程才能變成“快樂之旅”。作為專業人員,我們建議父母們能夠按照以下要求定期帶寶貝約會牙醫。

*小編推薦:世紀寶貝寶寶牙刷杯卡通兒童刷牙杯子

嬰幼兒階段口腔科就醫計畫

時間

牙齒發育階段

主要問題

預防治療措施

6個月

切牙(門牙)初萌階段

過早萌出,出牙反應

教會家長清潔方法,養成科學餵養的習慣

1歲

切牙(門牙)萌出完全

清潔不利,齲齒

強化清潔、合理餵養、減少夜奶、塗氟

1歲半

第一乳磨牙萌出

清潔效果差,齲齒

加強清潔,停夜奶,飲食控制,塗氟,充填齲洞

2歲

乳尖牙萌出

清潔效果差、齲齒

加強清潔,飲食控制,塗氟,充填齲洞

2歲半

第二乳磨牙萌出

齲齒、咬合問題、不良口腔習慣

糾正不良口腔習慣,乳磨牙窩溝封閉,余同上

寶貝首次就診時間是6個月,真有必要這麼早嗎?

大家注意到了,寶貝首次就診的時間是6個月。真有必要這麼早嗎?在過去的健康宣教中,一般建議首診時間為1歲。但是,近幾年來,我們見到越來越多1歲左右重度低齡兒童齲的患者,從第一顆小牙萌出到嚴重被腐蝕,其間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幾乎是隨長隨壞,非常令人惋惜。因此,專業兒童牙醫早期介入,給予家長具體的餵養和口腔清潔技術指導就顯得極為重要。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現代醫學領域中專業分工非常細化,建議家長帶寶貝找兒童口腔專業的醫生就診,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小編推薦:日本進口嬰兒訓練幼兒兒童乳牙刷

就醫前的準備

看牙之前,父母要幫助小寶貝們做好物質和心理上的雙重準備。

物質方面的準備

1. 讓寶貝空腹就醫。許多家長擔心寶貝治療後可能有一段時間需禁食、水,特意讓寶貝看牙前吃飽喝足,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嬰幼兒通常比較容易嘔吐。看牙過程中,器械牽拉舌根部、噴水、吸水,寶貝的哭鬧都極易誘發嘔吐。患兒仰面躺著,如果不能及時清除口內的嘔吐物,輕的會造成嗆咳,重的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窒息而危及生命。

2. 帶一套替換衣服。給寶貝穿容易穿脫的衣服,貼身衣物要薄一些,防止治療時寶貝哭鬧出大汗。酌情帶一套替換的衣服。

3. 排空大小便。治療前最好讓寶貝排空大小便,小一些的寶貝戴個紙尿褲,以防便溺污染。

4. 不要戴首飾。不要給寶貝戴項鍊、項圈或手鐲等飾物,不拿表面堅硬鋒利的玩具,以免誤傷。

5. 媽咪的配合。陪診的媽咪們也需注意:不要戴長的耳飾、項鍊,長髮最好紮起,以防小寶貝死抓著不鬆手或者污染醫生的工作區。不要穿領口超低的上衣,防止寶貝撕扯造成尷尬。

*小編推薦:威爾貝魯嬰兒紗布口水巾,兒童面巾。

心理方面的準備

1. 講一些相關的故事。媽咪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經常給寶貝講一些小動物看牙、保護牙齒的童話故事。可根據寶貝的喜好,將他(她)自己設定為一個小動物的角色,或把他們的小寵物(毛絨玩具)扮作小患者,做一些模擬醫生看牙的親子遊戲。這些遊戲有利於增加寶貝對口腔檢查、牙齒治療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更好地適應與牙醫打交道的過程。

2. 平時訓練不認生很必要。對於年齡過小的寶貝而言,醫生和其他陌生人是同等的。經常帶寶貝出去見見世面,訓練他們不認生還是挺有必要的。

*小編推薦:亨氏磨牙棒蔬菜穀物磨牙棒

3. 每天做好牙齒清潔。從寶貝長出第一顆牙起,父母就應該每天為其做牙齒清潔。最佳的姿勢是兩個大人對坐,膝蓋相抵,大腿平面構成了一張小床,讓寶貝躺在上面。腳側的人固定寶貝的手腳,頭側的人負責潔牙。如果能使“給小牙洗澡”成為每日例行的快樂親子遊戲。那麼,到醫院檢查時,只不過換個人刷刷牙,寶貝還是比較容易適應的。

*小編推薦:手指套嬰兒乳牙刷

醫生建議:

父母們需注意日常言行,切忌在寶貝面前說“看牙多麼疼,牙鑽的聲音多麼可怕,自己牙齒壞了都不敢治”這類話題,要多給寶貝正向的誘導。舉個例子吧:面對一顆只能拔除的前牙,A父母雖然同意拔牙,但憂心忡忡,一個勁地念叨:“這麼小就拔牙了,好幾年一直缺著可怎麼辦呀?” B父母沉穩理智,配合大夫勸導寶貝說:“如果留著它,長大了也是顆黑牙,該多難看呀!今天把這顆壞牙去掉,過段時間就會有一顆漂亮的新牙長出來。”這兩種說法哪個會使寶貝恐慌、無助,哪個能帶給寶貝信心和希望?我想是不言自明的吧?

*小編推薦:兒童乳牙紀念盒,牙屋,寶寶牙齒收藏盒。

治療過程中的危機應對

牙科恐懼症大爆發是難以避免的

儘管家長們事先可能已做了不少的準備工作,小寶貝們也答應過看牙不哭。但真正到了口腔科門診,牙科恐懼症的大爆發在多數低齡兒童中恐怕還是難以避免的。因此,陪診的大人們自身的心理準備非常重要。

醫生一般會提出3種應對方案

1. 常規狀態下治療,但需要約束固定一下寶貝的身體。否則,寶貝身體扭動,會危及治療安全。

2. 全麻狀態下治療,但需預約,等待時間較長。

3. 暫時不行手術性治療,注意控制病情發展,定期複查,擇機治療。實際工作中,許多患兒的病情已經一拖再拖,直到出現腫痛等急性症狀時方來就診。病情決定只能即刻治療了。

*小編推薦:陶瓷研磨盤研磨器菜泥肉泥米糊

家長要儘量保持冷靜、克制、配合

在寶貝哭鬧的狀態下,家長要儘量保持冷靜、克制,按照醫護的要求進行配合。不必大呼小叫地呵斥寶貝,試圖壓制住寶貝的哭聲。也不要認為醫護人員在寶貝哭鬧時進行治療是一種集體冷漠,從而心存芥蒂,並干擾治療進程。要知道:若不是出於高度的職業責任感,是沒有大夫願意冒著極大的風險為這樣的寶貝治療的。醫護與家長間的理解、合作非常重要!

牙科治療後的心理疏導工作

不要讓看牙醫成了懲罰的代名詞

當寶貝接觸過牙醫,對牙科的檢查治療有了直接體驗之後,可能會對再次就診比較排斥。有些家長為了督促寶貝建立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總把“你再不好好刷牙(你再吃糖),就帶你去找××大夫補牙(拔牙!)”掛在嘴邊。這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是,看牙醫成了懲罰的代名詞,你說寶貝再見到醫生能不害怕嗎?

父母的正向引導十分重要

要多強調治療帶來的好處,例如:上次治療後疼痛減輕了,能夠嚼東西了;小黑牙變白了;幼稚園老師還表揚你了……讓寶貝有成就感,進而鼓勵他們接受新的挑戰。在就診過程中,醫護人員都非常努力幫助寶貝建立榮譽感和自信心。希望父母們也以精神鼓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切忌形成每次為了激勵寶貝看牙,吃喝玩樂的附加費用高於治療費,寶貝還要討價還價的壞習慣。

複診及治療方式的再次選擇

複診時按預約時間就診

複診時,請家長謹記醫囑,按預約時間就診。可適當提前到達,讓寶貝在候診區看一會兒動畫片,上趟洗手間,做好就診的準備。如果因遲到打亂了預約安排,很有可能就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弄得寶貝又累又餓,更加不利於就診時的合作。

不要急於求成,超出寶貝承受範圍

有些家長急於求成,非得要求醫生一次治療多個牙或者短時間內頻繁掛號就診,超出了寶貝的生理、心理承受範圍,弄得原本非常合作的寶貝也哭鬧起來。如果寶貝患牙多、不合作,家長時間緊、經濟條件較好,完全可以考慮全身麻醉下集中治療的方式。這在世界發達國家中非常普及,在國內也越來越被廣大家長及患兒所接受。有效地降低了牙科恐懼症對兒童心理發育的不良影響。需要強調的是:全麻下治療不是“一錘子買賣”,術後的日常保健,定期複查,維護治療是保持療效的必經之路。

*本文版權歸我方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育兒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