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手錶為什麼那麼貴?
Breguet 寶璣Classique系列Grande Complication,售價,500
1801年6月26日,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獲官方機構頒授一款嶄新調准裝置的專利權,有效期十年,命名為“陀飛輪(Tourbillon,法文,意為漩渦)”。寶璣先生設想將整個遊絲擒縱調速系統安裝於每分鐘旋轉一整圈的活動框架內。如此,所有誤差有規律地重複出現,從而互相抵消。此外,擺輪軸在其寶石軸承中的接觸點不斷變化,可確保潤滑效果更佳。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
按照寶璣先生本人的設想,陀飛輪的這種設計非常牛,但是由發明設計到實物的轉變並非一帆風順。寶璣先生在1801年取得了專利,但他當時只有實驗品。直達4年後才將陀飛輪懷錶正式推向市場,僅接受定制。從1805年到1823年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去世,18年間寶璣僅售出35枚陀飛輪鐘錶。
1801年陀飛輪調節器專利檔案檔的水彩底片,來自巴黎法國國家工業產權局(INPI)存檔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因為依靠當時的鐘錶加工技術製作陀飛輪難度太大。鐘錶機芯發條裡的動力本來就不多,現在還要帶動一個活動框架。於是陀飛輪的活動框架必須做得非常輕巧,整個陀飛輪框架的重量都不足1克,這樣機芯的輪系才能帶動。如此輕巧的框架難以在那個車床加工技術不完備的年代製作而成。即使做出了框架的外形,還要考慮到整個遊絲擒縱系統的平衡。所以陀飛輪的加工製作一直是難題,據記載,陀飛輪發明後的200多年間,只有200名左右的製錶師掌握了這門高深技術。因此,帶有陀飛輪裝置的鐘錶價格居高不下。
最初製作的、帶有陀飛輪裝置的鐘錶
陀飛輪在1801年是頂尖技術,因為當時鐘錶加工的材料並不優異,為了提高鐘錶精准度,寶璣不得以使用機械結構來彌補重心偏移的問題。但是隨著近200年的發展,當年使用牛蹄子提煉的動物潤滑油已經變成人工合成油,碳鋼發條已經升級為鈷基合金,連寶璣自己發明的寶璣遊絲在經過Eduard Phillips等人科學的數學計算後也改良了。遊絲的變化更大,完成了從鐵絲、Elinvar合金、Nivarox合金、藍鈮合金的巨變,甚至非金屬矽材料也運用到了遊絲製作。此時,數控機床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做個陀飛輪框架非常簡單,分分鐘的事。但陀飛輪的難裝配、難保養、難維修、易損壞歷經200年了還是沒有改變。
利用電腦科學計算改良後的陀飛輪部件
現代的陀飛輪手錶在日常佩戴中的穩定性、精度並沒有普通手錶好,其價格高昂更大程度上是因為歷史、品牌溢價、功能溢價甚至炒作等原因。
撰文:林小立圖片來源:GQ男士網內容來源:GQ男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