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共勉】吃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我對吃有種很頑固的信念,覺得這種人類最本能的行為,也包含著深刻的智慧。

讀書的時候,一個炎熱無風的夏天,班裡幾個女生一起買了半個西瓜解暑。坐在寢室裡,幾個人渾身汗涔涔,拿著勺子互相推讓,“你吃吧”,“你先吃吧”……於是,我們幾個女生客氣地繞開西瓜中間的部分,貼著西瓜皮挖著發白的果肉。

這時一個女生一邊從西瓜正中間挖去一大塊,一邊和我們這些彼此推讓的女生說,“你們都傻,其實西瓜中間最甜!”我看著那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從此對她再無好感。

後來上班,每天午餐和一些同事坐在一起吃飯,經常交換食物,誰帶了新口味的餅乾,誰做的炒飯帶多了,大家都願意互相分享。一位護食的男同事每次把自己的飯吃得飛快,然後眼睛緊緊盯著別人的筷子,口水都要掉進我們的飯盒裡,還要假惺惺地問上一句,“你這個飯一定特別好吃吧?”每到這時就會有人不情願地把食物分給他。

有一次我早上準備匆忙,只把前一晚剩下的一小點晚飯帶做午餐,其中有兩塊小小的烤土豆。這位男同事的眼睛掉進我的飯碗裡,最後忍不住說,“給我一塊行嗎?我就是想嘗嘗味道。”

我把土豆全部給了他,整個午後饑腸轆轆。後來我聽他和別人吹牛,自己每個月都要買一件阿瑪尼的衣服,從此再沒有交集。

有一次和一群朋友去旅行,同行一個男生的女朋友總是嚷嚷餓,對吃飯比旅行更有興致,每到一個目的地,先挑自己喜歡的餐館,把點菜權霸佔在自己手裡,點超過自己胃口很多倍的飯菜。吃飯期間,不是“這個面做得太鹹”,就是“沒有家裡做的好吃”,胃口不對的東西,向前一推,不再吃一口,像個任性的小朋友。

後來我們結束旅行的那一天,以火鍋作為告別餐,席間那位姑娘把醬料灑得到處都是,霸著一盤雞翅,把細碎的小骨頭吐了半張桌子。學生模樣的服務生來收拾桌子的時候,姑娘正興高采烈地忙著和別人講笑話,她的男朋友也笑得正歡。我拿衛生紙把雞骨頭掃進盤子裡遞給服務生,心裡卻泛起一陣噁心。

 


我是一個特別愛吃的人,很多記憶中的好時光都在餐桌上度過。小時候,我熱愛媽媽包的韭菜盒子,燉的酸菜粉條;爸爸做的鍋包肉、炸醬麵,就連平常的白菜燉豆腐也能讓我吃進滿滿兩碗白米飯。

出國之後,更是常常想念家鄉的味道,每當看見街頭有寫著漢字的餐館招牌,心裡和舌尖都湧起一股暖意。我們這個溫和的民族,對吃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懷,那顆粒飽滿的東北大米,種類繁多的西北麵食,小巧精緻的廣東早茶……都是文化裡最精髓的部分。

我一直在意吃的內容,卻漸漸發現,吃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可以成為一種修養。餐桌上,吃這種簡單的行為,呈現著多種態度,有些人吃相粗野,有些人吃飯優雅,有些人吃獨食,有些人喜分享,有些人不顧禮節,有些人處處周全……

臺灣作家林清玄在一篇有關食物的文章中說道,“人總是選著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自己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而我覺得,不僅僅是吃的內容,吃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格,這種人格,就是教養。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恩格爾係數總是很高,爸媽對我的教育大多和食物有關,特別直白。

記憶中小時候的某一天,媽媽還在廚房裡做最後一道菜,餓極了的我就拿起飯碗自顧自地吃起來。爸爸嚴厲地教訓我,“放下碗,你媽還沒上桌呢。”自此我和別人吃飯,都要等到飯菜全部上桌,每個人都坐到餐桌邊,才肯動筷。

有一年過春節的時候,我和爸媽去奶奶家,我看著擺在桌子上的糖果和零食,貪婪地不停塞進嘴裡。媽媽湊到我跟前,非常嚴肅地說,“不要像什麼都沒吃過一樣。”自此我知道,不管走到哪裡,在誰的面前吃東西,都要吃得適度,吃得體面。

中學時朋友來家裡做客,晚飯時我吃得酣暢,朋友卻不好意思動筷。媽媽一邊告訴朋友“就當這是自己家”,一邊在餐桌上對我說,“快給你朋友多夾點吃的。”自此我有了習慣,招待客人的時候,餐桌上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盡力做到周全。

長輩慶生的時候,爸媽在旁邊提醒我,“要先給長輩夾菜”;爸媽和朋友聚餐,餐桌上不忘教育我,“不要把盤子裡的最後一塊肉夾到自己碗裡”……這些有關吃的樸實道理,讓之後的我不管走多遠,都一直記在了心裡。


 

那個時候,我和一起租房的小姑娘私交甚好,她還沒經歷過戀愛的滋味,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和一個追求她很久的小夥子出去約會。她一雙清澈的眼睛眨巴眨巴,問我,“怎麼才能知道他是不是個好人呀?”

我條件反射似的說,“這還不簡單?我在餐館幹了那麼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吃頓飯吧。但凡那些能夠在餐桌上幫你拉椅子,能照顧你的胃口,不厭其煩地問你‘有沒有忌口的食物’,也能夠在吃過之後把桌面稍微清理一下的,這樣的男生,把這套餐桌學問用在生活裡,我不相信他能壞到哪裡去。那種吃飯專挑自己喜歡的,不管不顧你感受的,把桌子搞得像災難現場似的,就別想了。能把一頓飯吃糟的,大概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

後來姑娘去和小夥子約會,回來時垂頭喪氣,不用問也知道進展並不順利。她遞給我兩個熱氣騰騰的打包盒,對我說,“姐,還沒吃飯吧?我給你打包了個炒飯和酸辣湯。”

我們遇見不同的人,和他們一起吃飯,在不同的言談舉止間,學會一些規矩,也漸漸總結出這樣的道理:

吃飯的時候,凡是要第一個搶著夾菜,夾最大塊排骨的人,八成生活裡也是自私的;那些在你吃東西時一定要借著光嘗一嘗的人,大概生活中也常常占著別人的小便宜;而那些肯為你先盛一碗湯,把魚肚子最厚實的那塊肉夾給你,不鋪張不浪費不過分挑剔食物的人,他們不一定是你最親近的人,但一定是正直的、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賴的人。

我始終相信,一個在吃上講求道德的人,骨子裡一定也有個高尚的靈魂,因為吃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嚴肅到,很多時候它在不經意間,就毫不留情地顯示了你的教養。